游奕川老君山记 紫气萦绕老君山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4 10:50:51

弟弟出游老君山,发来仙气氤氲与金碧辉煌的老君山照片,我惊讶了,想不到老君山建筑群如鹤立崚嶒,气势凌云!随及联系了旅行社,夫妇俩整装出发。

春秋时期,老君山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在老君山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源”。北魏始建老君庙以纪念,后来建有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之多。历代毁修现存6处,以顶峰老君庙最为壮观,在中原众多庙宇中独尊无二。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派尉迟敬德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并赐名为“老君山”。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明神宗诏谕老君山为“天下名山”,并发帑金建殿,成为历史上惟一被皇封为“天下名山”。

我俩游了老君山,把游览的照片发在朋友圈中,文友吴盛宽兄兴致盎然地赋老君山诗两首:

其一曰:

智者前来紫气还,时光倒退五十年。

壮游天下无敌手,谁叫史兄是半仙?

某看了后躬身曰:“过誉了。”

其二曰:

老君连敬三杯酒,长叹史公在我前。

写尽人间千万种,木鱼声咽向轻寒。

我惊诧曰:“小子不敢,不敢,老子是一座雄伟壮丽的高山,而小子是一粒微不足道芝麻而已,岂能与先圣大德相论?”

注:以下称“小子”系本人。

追梦谷是水沛草丰,茂林修竹的原始深林,遮天蔽日。三步一潭,五步一瀑,移步换景,仙境神韵。此处相传是教始祖老子的归隐传道之处。我面对老子归隐,碑索思着老子为何归隐的话题,碑中仿佛出现了《道德经》中章节:

老子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小子忽有所思:

“人,因为伸手不能摸天,所以,天,始终是至高无上的神圣。“天不变,道亦不变”,以僵化的教条,把天说成一块顽石。“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抓不到机遇的感叹。“天降大任于斯人”,是砺志者,舞动起天的大旗,去席卷一切艰难困苦。“天道无常”,是人把祸水泼向天穹。“天道酬勤”,说出成事者,既是天意,更是自己。“天网恢恢”,是人们企盼正气终会战胜邪恶。“授命于天”,是胜利者取得胜利的宝座……人,只有寻找到登天的云梯,才能插上腾飞的羽翼!”

走了近十里爬上翻下的天路栈道,到了老子修炼处。修炼处是在避风的狭小山缝隙间,有容一人可坐的石椅。妻子见了想占占仙气,盘坐在椅子上,合十举杖道:“无量寿!无量福!”

随即,我十分郑重地盘坐在椅子上,闭目思悟,与老子对上了话:

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小子随即而语:“一个哲学的命题,是一双神奇的眼睛。它透过尘埃与迷雾,在纷繁复杂之中,理通一条贯通万物的脉络。真正的哲理,应是一只垂砣,不偏不倚地表示着事物的刻度。高贵者可从一言九鼎,声撼五岳,但不能每句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揭示出真谛。真正的真理,它有着抗争不死的生命,在乱云飞渡中,闪烁希望的光环。哲人也会衰老,当新哲人诞生,在暴风骤雨中,人类将拥抱一个新纪元!”

南天门是一派皇家天庭的气概,玉阶连通霄汉。往南天门登去,陡峭的阶梯上上下下拥挤的都是游人。我们俩站在南天门下向下望去:如云似人与飘渺的景色中,飘逸出老子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小子眼前也飘浮起:

“岁月是天地尺度,也是人生的尺度。用岁月丈量天地,可能测量不到天地的尽头。用岁月丈量人生的尺度,人生的尺度几乎很短很短。对有的人来说,用虚伪和欺诈谱写人生,他的尺度只能是邪恶。而对有的人来说,用真诚和勤奋来刻画人生,他生命尺度可能不是太长,然而,却闪烁着人格的光芒!”

伏牛山为秦岭东段的支脉,为淮河与汉江的分水岭。海拔2219m,峰顶立碑建亭,气势壮观,王霸揽云,我放眼眺望,山河尽收,云霓翻彩。

老子在瑞云中曰: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小子颇有感触:

“学是读“万卷书”,打开一扇窗户,让历史的沉结、未来的憧憬、人类的智慧,一一展现眼前。习是“行万里路”,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强调的学用结合。只有“行万里路”,才能把历史的沉结,变为自己的结晶,未来的憧憬变为现实的美景,把人类的智慧变为改变世界的动力。“行万里路”,才能广开视野,触发灵感。“行万里路”,不仅仅是行走,而且在于动手、动脑,在于实践生活中人和事,寻求打开一扇扇大门的钥匙。”

上金殿虽有108级台阶,然台阶跨度大,80——90度石阶斗峭如立,如不紧拉两边铁杆上绳索是很爬上去的。我们汗流浃背,气喘如牛地登上山岩,手舞足蹈地雀跃起来,高呼:“上来了,终于爬上来了!”

峰顶的蜿蜒的石桥铺路,建筑与自然和谐的融入一体,侧面看金殿,在紫气氤氲时隐现,亦真亦幻,宛若身临仙境。我们仿佛成了云中仙子,飘飘在天庭宫阙。上得金顶,我忙着寻找最佳的拍照的角度,留下仙境中梦幻而永恒的纪念。

老子飘然而至,银须一捋,笑盈盈曰: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小子躬身施礼:

“路是人的希望和通衢。一个人如果一旦眼前无路,就等于泯灭了希望,泯灭了未来。路是从脚下走出来的,从夯声中夯出来的,只有从风雨如晦的夯声中,夯出来的路,是最为坚实,最为永久的路。人往往是心中有路,才能出现脚下有路;如果一个人心中无路,哪怕他眼前路有千条,也迈不出他要走的方向。”

亮宝台传说是太上老君展示宝贝的地方。每年四月初八,各路神仙来景室听老君讲经,听经后,神仙们要求看看老君的镇山之宝,老君上拿出了阴阳扇、太极图、炼丹炉,三件宝物金光闪闪,绕老君飞旋三周又落到老君手上,众仙赞不绝口。

老子哈哈哈一笑。曰: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小子深深佩服先圣高明:

“钱是啥东西?钱是‘双刃剑’。说它是好,当它亮出‘仁’的一面,它能救人于水火,呈爱于人间;当它亮出‘义’,它可以义薄云天,行侠风于寰宇。当它亮出恶的一面,有钱便任性,魔爪生煞风,祭魔满天飞;当它亮出‘贪’,它可以欲食河山,无视芸芸众生,张兽口吞日月!”

还老君庙自北魏建老君庙以来,成为中原香客朝拜之地,明万历十九年颁赐老君山道经诏谕,封为“天下名山”,老君庙有“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之说,初一、十五朝拜老君庙香客成群结队,四月八老君庙会人山人海,顶峰老君庙最为壮观。

老子正襟危坐于殿堂,见小子上香三炷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小子抬头回应:

“水,失去的是岁月,留下的是郁郁葱葱的收成。别瞧它纤纤柔弱,随意分割成片片、点点,然而,骨子里蕴藏着,山崩地裂的铮铮铁骨。水,亦是一面镜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对当权者的警示,它蕴藏统治与被统治的哲理。不管是谁,忽略了水的力量,他将被鲸鱼之口所吞食。当了解水的特殊性格,湖面上才会湖光滟滟。每逢初二、十六,水以浩大的声势,显示水并不是儿女柔肠。”

五母金殿,海拔2173米,与亮宝台、玉皇顶呈三角之势,巧妙构成了二龙戏珠的壮观图案。此处不仅是观赏山景的绝佳之处,而且以其独特的造型,成为金顶道观群的画龙点睛之笔。此峰亦称为晒人场,即女娲娘娘创造人类的圣地,传说是女娲在这里用黄土捏人并创造了人类。殿堂内有天、地、人、西方、无极五位娲皇像,而“人”为首,在进殿大门当中。

老子站立一傍,仙尘一拂,稽首见小子上香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小子再拜:

“蝶的幼蛹化虫,经过蜕皮之艰难,生命之嬗变;庄周梦蝶,悟出了,鹏游蝶梦的“道”之真谛,物之根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他们在风雷中化成双蝶,就有了感天动地比翼齐飞的爱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悠美的长笛,拉开了空灵意境,用旋律展现出:相识、相恋、相送、相会、抗婚、坟开、双飞的矢志不渝的情感,从而,使交响音乐完成了民族化的创世纪峰巅!蝶的双翅,幻化成人世间无限遐思,给人通灵宇宙之妙境。”

2021年10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