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四川茂县记 云朵上的羌寨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3 16:01:29

“一道道山梁/一块块石板/一块块/一块块石板/铺向云朵的家乡/印着祖先的足迹/刻着西羌人千百年的沧桑/吹响那古老的羌笛/唱起代代相传的歌谣//我爱你/云朵上的家乡/生死轮回都在你/在你的怀抱/悲欢离合都为你/为你的吉祥……”

车厢里传出《云朵上的羌寨》,这是歌手阿斯满唱的歌声,歌声如天籁之音,透彻灵魂,给人如醍醐灌顶,淋漓惬意之感。

羌族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部分西迁、南迁,与青海、四川、重庆等地的原住民融合,形成藏族、彝族以及今天的羌族。羌族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羌族是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羌语支语言是我国汉藏语系藏中缅语族内的羌语支语。

在日落黄昏时分,我们住进了新建的羌寨,羌寨环境不错,用碣红石砌成城堡式建筑,(羌族建筑最大特色就屋顶上有直冲天穹角)高的有五、六楼,它们沿山而建,错落有致,寨中石阶起伏、绿树叶茂、路都是石板砌成的。我们走进城堡式住处,室内装饰完全是现代化,宽敞明亮大厅,设备俱全的卧室,没有丁点儿古羌寨的痕迹。第二天天未亮,我走出城堡式住房,拿把藤椅往上一坐,品了口茶,翘着二郎腿,面对苍墨式的山峦,逍遥物外地观赏着新一天到来。许久,一缕晨曦从大山背后射出,大山气势吞吞,羌寨也随之辉煌了,快门一闪,定格了逍遥自得的一瞬。在我们离开羌寨时,羌寨也热闹起来,一支支旅游团涌入了山寨。

中国古羌城是汶川地震后国家投资数亿元新建起来的,依山而建,气象宏大,羌王官寨在一级高于一级石阶之上,大有云上建筑之感。我们登阶而上,浏览了羌王官寨,羌王官寨恢复了古羌族土司衙门的原貌。进入官寨一幅大型羌族风情国画映入眼帘,它栩栩如生地反映了羌族美好生活画面。在官寨中有土司衙门、土司监狱、土司金库、土司起居地方,以及羌族文化遗存。羌笛放在显要地方,羌笛有竖笛与横笛两种,大多羌人吹的是竖笛,竖笛长不过一尺,短细而声色悠扬,那羌笛中仿佛飘溢出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土司是元、明、清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少数民族地区首领世袭官职,以便统治该族人民的制度。但羌族人眼中羌族土司即羌王。李元昊是西夏创始人,由于他对内实行团结吐蕃、蕃、羌一体的民族政策,巩固并扩大统治基础。在党项政权的统治地区,居住着羌(党项)、汉、蕃(吐蕃)、回鹘、塔塔(蒙古)、契丹等多个民族,其中党项和吐蕃关系最为密切。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羌族人以他为先主,引以为傲地把他塑像放在显要位置。

出得官寨,几十个羌族美男倩女手拿长绸带,排成两列长队,接着“羌王”与“王后”气势堂堂出现。上午九点,在一阵山炮声中,羌城大开,手拿红绸带羌族男女,把绸带从城门拉到几十米下石阶最低处,“羌王”、“羌后”在仪仗队拥簇下走到羌城前,向城下游客招手致礼。那气氛庄重热烈,引得游客一阵欢呼。城下羌族文化广场,竖立高大吹着羌笛的塑像。在广场中间,羌族妇女穿着民族服装,手拉手地拉成一个大大的圈子,唱着歌、跳起了《萨朗舞》。我一时兴起,也和羌族妇女手拉手,加入了《萨朗舞》队伍,妻子见了,也欢快与羌族跳起舞来。七十六岁大姨子也像妻子那样与羌族妇女手拉手跳起舞来。在一旁观看的七十九岁大连襟“咯咯”地笑开了。

2014年9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