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山记(2)踱步黄山云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3 15:14:39

我曾三次游览黄山。第一次,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曾到过著名风景区——黄山。那是“文革”年代,我开车送知青行李到黄山茶林场去的,晚上在黄山宾馆下榻,第二天一早在黄山山腰转了半天,因为怕人说开车在黄山游山玩水,就与同事们驰车匆匆而去,然而,那“叮咚”的潺潺流水,那“唧啾”的清晨鸟语,那沁肺的爽神温泉,还有那通向云雾的级级石阶,给我留下了无限美好的梦幻,深深地萦绕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留下了《题黄山》一联:

云剪雪松,泻悬壑,托出金乌,万层沧海浪;

雾携春水,涌峰涛,掭搴翠鸟,千啭画眉声。

1993年4月我又次游览黄山,写下了游黄山记《烟雨黄山魂》(1)获一等奖,入选多种大型书籍。今天由弟弟开车,从佛教圣地九华山到黄山再一次游览。弟弟、弟媳、妻子和我一起乘玉屏索道缆车上玉屏峰。我们兴致勃勃游览了,最高海拔(1864.8米)莲花峰、龟蛇二石、百步云梯、“一线天”、鳌鱼洞,鳌鱼峰、西海大峡谷。观赏了峰石上刻有毛泽东草书“江山如此多娇”,以及迎客松、飞来石、天都峰、凤凰松等。

这次与前两次不同的是黄山不是云雾萦绕,忽雨忽雾;而是红日高照,霞彩万里。在仰望莲花峰时,我突发奇想,假若踱步黄山云,鸟瞰黄山将是什么样的景象?忽然,眼前仿佛从莲花峰间,一朵云彩飘落而至,像云车似载着我们在云蒸霞蔚中穿行。云车翱翔似鹏,双翼呼啸,挟山超海,红彤彤旭日升起,光灿灿耀眼,气象万丈,涌现出一派豪放不羁的激情。云海似锦,云车难涉天广地阔;72峰如春笋露出巧巧的尖头,只有天都、莲花如云中天柱,展示着威者无敌的豪迈;瀑布轰鸣,挽起了黄山博大、峻峭的风骚。某虽为史氏,然而,无四目之明,更无“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之术。窃以为,不能高步脱俗,揽景无极,于是乎,下云车踱步,求视野之新:

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花岗岩造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后山岩体节理稠密,多柱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黄山有72峰,36大峰,其峰高插云天,雄魂壮魄。莲花峰瑰丽,光明顶高旷,天都峰险峻,显示黄山擎天之柱,可拿云的气概。

黄山有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悬崖百丈,喷涛扬雪,汇成河流600条,竹筏其间,潇洒飘逸。南坡有流向钱塘江流域的新安江水系和流向鄱阳湖流域的昌江水系、乐安江水系;北坡有直接入长江的青弋江、秋浦河两大水系。还有飞彩艳丽的翡翠池成群。

黄山“高可寻丈短尺许,寄生以石不以土”。有名松上百株,最著名者为:迎客松:黄山标志。盼客松、送客松、蒲团松、竖琴松、麒麟松、探海松:接引松、连理松、黑虎松、龙爪松、团结松等。

黄山奇石甲天下,有怪石有百余处,其形态各异。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可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著名怪石有:“梦笔生花”、“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

黄山飞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只信茫茫云是海,不信茫茫海是云”。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黄山水气升腾,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亦是黄山奇景之一。

黄山温泉从海拔850米的紫云峰喷涌而出,常年不息。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疗效。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被誉之为“灵泉”。

黄山是动物栖息和繁衍的场所,有鱼类24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48种、鸟类176种、兽类54种。主要有红嘴相思鸟、棕噪鹛、白鹇、短尾猴、梅花鹿、野山羊、黑麂、苏门羚、云豹等珍禽异兽。

黄山雨雾约259天,年均降水2369.3毫米。几乎是:时雾时雨,时雾时晴,而且还有雾凇、雨凇出现。黄山大部分是粒状雾凇,气温在-2至-7℃时,当雾滴扩大到毛毛细雨时,就能形成雨凇,出现“处处路通琉璃界,时时身在水晶宫”境界。

我在云中观望,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之山,而是体现出不同寻常的气质,派生出多彩的风韵:

我踱步云中,观赏黄山楼台、亭阁、桥梁,呈徽派风格,翘角飞檐、古朴典雅。尤其在云雾中,宛如“海市蜃楼”,若隐若现在烟波浩荡之中。仙境飘浮,令人叹为观止,感叹,黄山楼台亭阁,奇幻美妙的意境。

我踱步云中,黄山摩崖石刻近三百处,篆、隶、行、楷、草诸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尽有,几乎成了摩崖石刻的大全。还有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就有2万多篇(首),不愧为文化名山。呈现了摩崖风骚,诗文飘逸的魅力,张扬中华瑰丽的汉风。

我踱步云中,望着灵秀的黄山,使我联想到“黄山画派”,是他们孕育、创立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也使我想到了“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使黄山浑然雄厚之魄,幻化成丹青妙笔之魂,光慑环宇之神!当然,更使我佩服的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一生十上黄山,采用独特的泼墨新技法,创作了大量以黄山为题材的艺术传世佳作,留下了黄山灵秀,独树一派的风骨。

我踱步云中,当踱步到“蓬莱三岛”,只见三岛氤氲,仙气萦绕。相传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后,一缕芳魂游到此处,岛上金童玉女,仙子神姑,将她迎宫“玉妃太真院”。玄宗得知杨贵妃的行踪后,魂魄来到这“蓬莱三岛”,终于实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望。难怪今人有诗云:“传说神奇信有无,太真曾此作仙居。唐皇遗使蓬莱境,钿盆情深盛泪珠。”铭刻下了美丽传说,矢志不渝的情操。

我踱步云中,回首望去,有个灵猴在云中痴迷不悟,它见到掌珠生得俊俏,顿生爱慕之心。在进入洞房时,掌珠见猴子现出了原形,她乘灵猴烂醉熟睡之机,向外逃走,灵猴追到山下芙蓉岭,不见新娘的影子,悔恨不已。灵猴自从失去了掌珠,每天攀上悬岩,朝着掌珠家太平县,痴情地眺望,年深月久,成了“猴子望太平”一景。想不到,猴子也有不老向往,化石不变的追求。

我踱步云中,一阵风吹来,把我吹上了“梦笔生花”枝杈上,枝杈上挂了一壶美酒,我放怀畅饮。在醉梦中见了谪星太白,叙述当年掷笔成峰的经过。他曾向天高歌:“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不料,酒醉笔落,成了凡人的话题。我仰慕李白义薄云天的豪情,落笔成峰,生花千载的创意。

我踱步云中,累了在排云亭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见山上有二石如一双鞋子,整齐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晒,故名,“仙人晒鞋”或“仙人晒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仙都观太清和紫霞宫妙真,他们相遇产生爱情,以山门前晒靴,晒鞋来幽会。不料双方师父突然回来,他俩怕师父惩罚,最后横下了一条心,两人携起手,从悬岩上纵身一跃,跳进了波浪滔天的云海。太清晒的靴子和妙真晒的鞋子,日子久了变成了石靴、石鞋。我感慨仙境亦有冲破羁绊,晒靴幽会的壮烈。

我踱步云中,黄山有多少石阶,谁也说不清。黄山有多长栈道,恐怕无人一时难以回答。1993年4月,我在游黄山记(1)《烟雨黄山魂》中写道:“黄山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探险家、开凿者、挑夫们的创造,那陡峭入云的石阶,那横架双峰的天桥,那光明顶上灯火,那鲫鱼背上铁索,哪一处不是挑夫们、开凿者以他们的汗水与血肉架起的通向云天的天桥,他们才是真正的黄山魂!2005年5月,我在游长江三峡记《千古风流大江水》写道:“栈道却成了二千多年来巴蜀通向各地主要通途。国外对长城、大运河了解人很多,知道栈道却很少,其实栈道可与长城、大运河相媲美,可称为中国伟大的创造。”而今,栈道在黄山景区广泛应用,还建造了震撼世界的玻璃桥栈道。黄山石阶通天,栈道凌空,巧夺天工,呈现了腾龙挂壁的豪迈。

我踱步云中,不觉间,踱步到轩辕峰,只见浮丘峰、容成峰拱立两侧。我情不自禁地思索着什么是黄山的“神”?黄山自古称为“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据传,黄帝又称轩辕氏,到年老时觉得为百姓好多事没做好,于是,他带领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仆来到安徽黟山,垒石造屋,砌炉炼丹。黄帝为了炼就仙丹,经历千辛万苦,甚至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中当柴烧,终于炼成了仙丹,他也化羽成仙。黟山是黄帝炼丹的地方,所以人们称它为黄山。黄山七十二峰中就有三座以人命名的轩辕峰、浮丘峰和容成峰。

从这个故事中看出,黄帝是涅槃的凤凰,彰示的是中华几千年,不屈不挠的个性,真正代表了华夏奋斗不息之“神”!还有从“楼台亭阁,奇幻美妙的意境”;“摩崖风骚,诗文飘逸的魅力”;“黄山灵秀,独树一派”的风骨;“美丽传说,矢志不渝的情操”;“不老向往,化石不变”的追求;“落笔成峰,生花千载”的创意;“冲破羁绊,晒靴幽会”的壮烈;“巧夺天工,腾龙挂壁”的豪迈,他们同样表现了中华民族向往美好,奋斗不息的“神”!

——这种“神”,就是复兴中国的精神!擎天之柱可拿云的气概!

2017年1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