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这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唱词,在年轻时,我不但会唱革命样板戏中许多唱段,而且还拉着京胡有板有眼地替别人伴奏,尤其是郭建光唱词“朝霞映在阳澄湖上”与阿庆嫂唱的“二黄慢三眼”中“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是常唱常新,常拉有味,尤其是对“二黄慢三眼”的前奏,低吟宛转,悠美抒情,更是爱不释手,曲不离口。
今天,在芦花飞扬,螃蟹肥、菊花黄的日子里,我们夫妻俩与弟弟、弟媳造访了仰慕很久地方——沙家浜。随着旅游业升温,一山一水,古今名人,旧屋废墟,荒城野廓都成了当地发掘的对象,都想从无烟工厂中冒出了黄金。甚至一首诗,一件出土文物,一首歌曲,一朵花儿,一片芦苇都成了他们的品牌,游览中标志。沙家沙就是以现代京剧《沙家浜》为蓝本发掘建成的红色革命旅游景区,它面积约4000亩,是华东最大湿地。沙家浜筹建时,他们以芦苇为标志产品,亮出了以芦苇荡为旗帜,把芦苇荡就从50多亩扩展到2200多亩,占景区5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独具慧眼的。
我们一进景区,弟弟首先提出乘船游芦苇荡。
我说:“100元乘船,化费太多了。”
弟弟却说:“不乘船游芦苇荡,游沙家浜有什么意义?”
芦苇荡不愧为沙家浜的品牌,纵横交叉的河网,茂密飞絮的芦花,曲径通幽的野趣,尽在橹摇“欸乃”声中。弄船的大娘约五十出头,身穿蓝花衣衫,头戴斗笠,有条不紊地摇着橹,那芦苇荡中纵横交错的河汊之景一一在她“咿呀”橹声呈现。我望着布若迷宫的芦苇荡在想:芦苇荡的确是座迷魂阵,难怪刁德一讲,进入芦苇荡两眼一抹黑,尽挨黑枪。茂密的芦苇荡,能藏疑兵十万,疑将百千!
弟媳与妻子出于好奇,也学着弄船大娘的样子摇起橹来,没摇几下橹脱了臼,她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弄船大娘笑了笑,手一抬把橹重新装进臼里,弟媳、妻子又精神十足地当起摇橹工来了。
天上飞过了一行大雁,次第地向南方飞去,我也随着“欸乃”之声,摇出了一曲:
芦絮飞花过雁行,橹摇一曲沙家浜。
秋霞坠落芦苇荡,却是湖中蟹肥香。
沙家浜不但芦苇密布,河港交横,而且还是茭荷相间,菊黄蟹肥之乡。阳澄湖大闸蟹,背青、肚白、黄毛、金爪为特点,并以肉质细腻、鲜嫩、口味甜享誉海内外,正在举办的第11届阳澄湖美食节,办得红红火火,主要内容是品尝大闸蟹。沙家浜的景区是以河港为基本,以芦苇为特色,以江南民居为点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再加上芦苇荡,组成了恬静的水乡画。翁家糟房、隐湖长廊,红石村、沙家浜亭、渔乐园、文昌阁无不以京剧《沙家浜》为蓝本。与其说,沙家浜是产生沪剧《芦荡火种》的土壤,不如说,是京剧《沙家浜》,给沙家浜插上腾飞的翅膀。《沙家浜》不但在革命现代戏中独树一帜,而且也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曾改编成交响音乐,发行过京剧《沙家浜》邮票与交响乐《沙家浜》邮票,这在八个革命样板戏中可能是独无仅有的。现在开辟了沙家浜风景区是不是又在创造新的绝无仅有呢?
“春来茶馆”因京剧《沙家浜》中“智斗”一折而妇孺皆知的。据说,抗战时,沙家浜有茶馆34座。1970年11月,抗战战士时根云给南京军区司令员**一只茶壶,壶上刻有“春来”两字,所以京剧《沙家浜》就有了春来茶馆之说。抗日战争时,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刘飞受伤,他率领十七个伤病员与日寇、日伪、土匪进行顽强的斗争。沙家浜地下党员胡广兴与群众为了营救新四军伤病员,利用茶馆、芦苇荡和敌人进行周旋的事迹,1958年上海人民沪剧团深入沙家浜搜寻革命题材,写了沪剧《芦荡火种》。当时为了能体现丁是娥表演艺术,把胡广兴改成阿庆嫂,1963年北京京剧团由汪曾祺执笔改编为京剧,毛主席一锤定音,把《芦荡火种》改为《沙家浜》。谭元寿饰郭建光,赵燕侠饰阿庆嫂,(后由洪雪飞饰)马长礼饰刁德一,周和桐饰胡传魁。第四场“智斗”是现代京剧的经典,把阿庆嫂的机智沉稳,刁德一的刁奸狠毒,胡传魁的匪气草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风采异常,尤其是阿庆嫂唱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活脱脱地把茶馆店老板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一唱三叹。胡传魁是以土匪头子胡肇汉为原形创作而成的,胡肇汉原是匪首,1937年春被“江抗”整编,同年11月“忠义救国军”对他进行收买,他成了叛徒,并加入军统,司令部设在土地庙内,然而,他又和汪伪勾结,破坏抗战,解放后被镇压。
而今,战争的硝烟已经退去,沙家浜给人们是水乡恬静,芦花飘絮的水乡。我们四个人畅游了沙家浜,感觉到一个“爽”字:蓝莹莹的天,是个“爽”;白纤纤的云,是个“爽”;清凌凌的水,是个“爽”;芦荡幽遐,野禽泼泼,是个“爽”;芦花飞扬,潇洒飘逸,是个“爽”;橹摇“咿呀”,妙趣依然,是个“爽”;大闸蟹,蟹肥膏黄,是个“爽”;江南丝竹,音撩修篁,是个“爽”;舞台上各显龙蛇,斗智斗勇是个“爽”;还有那,人在花黄鸟语中行走,谈笑风生更是一个“爽”!
古人云:“前师之不忘,后师之师”。而今的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复活,他们磨刀霍霍,重温所谓“大日本辉煌”旧梦。我们强国、富民的征途上,发扬沙家浜“芦荡火种”精神,以“十八勇士”排除艰难险阻,以“阿庆嫂”机智敏锐目光,坚忍不拔,重铸华夏民族辉煌!
2010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