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上海新场记(1)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3 11:09:00

璀璨的生命

在秋阳和煦的日子里,我又到了浦东新场古镇,记得我第一次到新场那是“练好铁脚扳,打击帝修反”的岁月里,我带领了一个连100多个民兵战士,从徐家汇出发,经过金山嘴、大团,到新场已是第十四天了。晚上,我们几个连干部,都睡在打扫过的猪棚里,稻草一铺就是床了。第二天大淸早,我动员全连战士,把镇上街道打扫干干净净,曾得到了镇民们好评。后来,我开车到五四农场装青饲料,不少次到新场歇脚吃饭。

前几年,由文友施月波相约,文友吴盛宽做东,十几个文朋诗友在茶楼聚会,谈天说地,品诗论道,会后又浏览了古镇风貌,气氛融洽,洋溢着悠哉之风。今天,我来到了新场,故地重游,在高大苍翠的银杏树下,想起了施月波为文学执著的追求,想起了她的身患癌症一心为病友的情景,也想起了受她的委托,我采访的几个癌症病人所写的《璀璨的生命》一文,那文中写道:“2012年9月3日,笔者受文友——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杨浦办事处会长施月波的委托,对会员进行釆访。

通过釆访,使我了解到身被癌魔缠绕的人群中,竟有如此感人的故事,竟有如此对死亡抗争的力量,竟有如此为他人奉献的精神,他(她)们以自己不息的生命余辉,关爱他人,以自己残辉去点燃别人生命晚霞,铺写出瑰丽的‘中国梦’。在釆访中他(她)都提及到他们的施月波会长,于是,我顺笔加了《磨砺出剑气》一章。”现把此文附下:

面对癌魔的风采

有伟人说过:“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有利于人民的人。”那何云龙老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

何云龙,男,今年73岁。患前列腺癌,恶性转移到头顶骨、肋骨。老何得知病情后如五雷轰顶,认为他的生命即将结束,把自己平时喜爱的东西,分送给亲戚、朋友,写好遗书,安排后事,准备等死。2000年进行了两次手术,切除**等。正当他委靡不振时,来到了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当他看到了“不要问社会给予我什么?而要问我为社会做些什么?”标语时,不由地一震。通过杨浦区康复俱乐部的活动,老何他想:自己在患病期间,得到很多人在精神上,经济上无私的资助,现在我也应当以自己的生命的余辉,当一片瑰丽晩霞,报恩于他人,报恩于社会,为他人,为社会去做些有益的事:

当自愿者,为游人服务。老何每天一大早到公园宣传“七八”,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宣传、劝阻,领着塑料袋拾游人乱扔的垃圾、杂物。有一天,在公园内他失到一只皮夹子,内有证件、银行卡等物。他一看是复旦大学学生丢失的,老何特地送到了学校,交给校领导,校领导感动地握住老何手说:“老人家,太感谢您了。”后来,那位学生带着女友,领着礼物上门向老何致谢。

为病友服务,不管风里雨里。老何10年来,他推着轮椅车先后陪病友看病不少于50人/次。他常常早上四点钟到长海医院,排队为病友老汪挂专家门诊号,陪老汪看病,三年如一日,风里雨里从不间断。老何因病认识长海医院专家、教授,以及副院长,凡是老何带来的癌症病人医院就开“绿色通道”,开疗效好,经济实惠的药。他先后陪癌症病人挂号、看病、配药不少于50个人。区合唱团到市里比赛,指挥合唱的人没空看病,老何骑车替他到医院开药,路上碰伤了一位老太,赔了500元,当他得知合唱演出获得一等奖时,他幽黙地说:“用500元换来个大奖,值!”

四处奔忙,为杨浦分会筹集资金。杨浦分会没有活动经费,经济拮据,往往有很多活动开展力不从心。老何为此四处“化缘”,八方救助。他求救于普陀山香林寺方丈,方丈请海上画院朱鹏高院长支助,朱鹏高院长爽快答应,与四位画师挥毫作画、题字,作了五件作品进行义卖,筹集到资金四万多,作为活动经费。

病友有难,无私资助。老何收入不老高,又身患癌症,但他经常想的有困难的病友。对有特殊困难的病友,常常向他们伸出支助之手,200元,300元,500元不等,他先后支助出几千元。老何还准备,把遗体捐献给国家,献出为他人最后的一份爱心!

在采访后,我望着,老何的转身虚弱的背影,闪烁出一个真正人的风骨,生命不老的风采!

让别人快乐

一个人不管是达官贵人,富豪巨贾,他的一生不可能没有疾病,更不能远离死亡,长生不老,然而,重要是对疾病与死亡的态度。有的人不是被病魔打倒的,而是被自己对病魔的态度所吓倒的,所以,面对病魔来临,第一重要的是乐观!

蔡瑞珍,女,69岁。1992年8月因患胃癌,进行手术,切除胃五分之四。那年的“世界卫生日”,华东医院、市六人医院等院,教授、专家举办义诊活动,蔡阿姨前往求诊,她被诊断为胃癌。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顿感天塴地裂,一切皆无,沮丧的心情难以言表,整天以泪洗面。动了手术后,人慢慢地恢复起来,后来她参加了康复俱乐部,在经过很多次活动的过程中,她认识到,面对癌魔最主要的是保持快乐的心情,要战胜病魔,就要心情开朗,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也是在癌症俱乐部志愿者的带动下,蔡阿姨投身于为广大的患者服务。为了使更多的病友快乐起来,她在森林公园晨练中,主动结交其它身患癌症的病友,渐渐地把他们吸引到杨浦区癌症俱乐部中来,十几年来,已发展到70多人,使森林公园块成为癌症患者的“快乐家园”。她还和森林公园联系,争取给癌症俱乐部成员活动给予支持与帮助,从门票优惠,活动免费,提供开会场所都得到了公园领导的支持。他们成立歌咏队,表演文艺节,参加植树活动,参加募捐活动,组织癌症病友到千岛湖,莫干山等处旅游,还组织病友赴安徽泾县参观四军纪馆,凭吊先烈。

蔡阿姨认为,一个人力量是有限的,要让大家快乐起来,要形成互帮互学风气,首先发挥骨干力量,发挥热心人的主导作用。病友林欧美,患肠癌。子女在国外,是个独居老人。她常常去和林欧美老人交流,让她减少寂寞。这次林欧美又患上乳房癌,住院21天中动了二次手术。蔡阿姨几乎每天去医院探望。顺便带上菜、汤。

会员仇海玲,患肠癌。家有80多岁老娘患乳房癌,丈夫又在外地工作。她腰脊脱落住院时,蔡阿姨和王大民等五、六个病友轮流烧菜熬汤送到她病床前。

会员朱依蓓乳房癌骨转移,丈夫下岗,经济非常困难,她与几位会员跑到街道为她申请补助。会员迟素霞患乳房癌后情绪波动很大,蔡瑞珍和病友一批又一批上门做她思想工作,使她情绪稳定下来。由于蔡阿姨一心为病友带来快乐,她多次受到市、区各种表彰。

蔡阿姨说:“有的会员病走了,而且永远地离开了大家,能在他们离开时能带去一些快慰,一些快乐,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磨砺出剑气

灾难与失败,往往使人气馁,丧失人的意志,然而,也可能是磨砺人的斗志,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成功人往往把灾难、失败当着磨砺石,用灾难之苦,失败之痛,去磨砺出森森的剑气。施月波就是后者。

我和施月波相识,缘于文学。1999年春,我看了宋正芳先生办的《芦潮港文学报》,其中看到了她的作品《看雨的心情》与《汤团》两篇短文,我惊奇了,南汇农村竟有人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我真想认识认识这位农村才女。1999年6月,上海文学艺术院在市文联举行我的作品研讨会,在会上,我终于见到了长得黝黑的农村才女施月波。打那以后,她常把写出来的新作寄给我,听取我意见。说真的,她字写的不怎样,满纸涂鸦,然而,文章中透出隽永的秀气,真切的感情,细腻而生动,用辞灵巧,见识独到,使我折服。小施善谈,话语有磁力。她在上海没有工作,一家三口仅靠丈夫开出租车维持生计。漏屋偏逢泼天雨,小施患上了乳腺癌,二次手术,九死一生地活了下来。她在手术前写的《等我回来》一文,写得撕心裂肺,真情撼人,看了使人热泪难禁,就连我妻子看了也热泪盈眶。在她到普陀山进香时,我曾送她一曲《浪淘沙·致施月波》:

“雾大礁难防,谁识沧桑?秋霜冷露压枝香。自古怀才多磨难,浪急涛狂。

风好助帆樯,菩提引新航。有情明月照迷茫。报晓晨星催日起,揽抱辉煌!”

谁知,施月波否极泰来,当得知她被五角场录用,我又是一惊,想不到她仅有初中文化,又患癌症的人竟被录用,并办起《五角场报》来,实是意外。我问她为什么会录用?她说:“当时竞争人很多,有的是作家,我在面试说,你们录取别人是锦上添花,录取我是雪中送炭。”成了编辑后,小施不负领导的厚望,她千方百计地联系作家、名人,以及文章写得好的作者,虽然,她家中经济拮据,每次自己掏几百元钱到茶楼邀请作家、作者聚会,谈如何办好报,谈如何写好文章,竭尽全力地为《五角场报》组稿。所以,优质稿子总是源源不断,《五角场报》办得文采洋溢,在地区报纸中可以算是位在前茅。

有一次,我到凤城三村看望施月波,问她搞癌症俱乐部工作一月有多少收入?她笑了笑说:“为癌症病人服务,是义务的。”这又是一惊,我知道,她家庭经济困难,本人又患癌症,缺的是钱,没钱怎么支持日常生活?她又笑了笑说:“我对生活要求很低,只要填饱肚子就行了。现在能为同病者做些什么,也是一种幸福。”我曾问她为什么不出一本散文集?小施说:“想出,想把出版的书进行义卖的钱,捐给急需用钱的病友。”现在我不知道,她的夙愿实现没有。没想到,这些年来,她在艰难中磨砺出剑气来,一心为癌症病人营造“快乐的家”,她组织广大癌症会员听讲课、学电脑、跳舞、唱歌、打太极拳、募捐、旅游,四处奔波募集活动资金,把杨浦区癌症俱乐部工作开展得热气腾,有声有色。她也评为“上海市十佳自愿者”。妻子听说我釆访癌症病人,她说:“施月波太了不起了,第一个应写她!”于是就有了《磨砺出剑气》的一文。

我希望,施月波“悠”着点,有身体才有一切,小车不倒慢慢推。

2012年9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