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站在葡萄牙历史古城埃武拉的入口处,首先呈现我们眼前的是大门两旁连绵起伏的古城墙,城墙虽没有像中国长城那么高耸和雄伟,由大块花岗岩垒成的城墙却显得特别坚固挺拔,也极具历史的沧桑感,仿佛穿越时间隧道传递出一种自豪神情的话语:“在冷兵器时代我们是足以用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坚固防线。”
埃武拉古城始建于公元3世纪的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约相当于中国东汉末年。建城初期面积虽不足1平方公里,却长期为罗马军队驻地,可见其战略地位的重要。罗马帝国灭亡后,古城被穆斯林占领,又对城防系统作了扩建和改造。伴随历史的演绎1165年基督教徒重新控制了埃武拉,成为了葡萄牙独立王国的一部分,这也标志埃武拉开始进入发展时期。到了十六世纪,以一些宏伟建筑的修建为标志,埃武拉达到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十七世纪修建了沃邦式城防系统。到了十八世纪,它开始走向衰败,从此被历史遗忘在阿连特茹地区里。然而,正因为被遗忘,古城的历史遗迹至今还保存完好。如今城内的街道几乎都保持着十七、十八世纪古色古香的小巷及罗马时期的神庙、温泉浴池等耸立着,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演绎过的辉煌和灿烂。城内遍布各处的狭窄弹硌路,使大巴刚驶入城内,就无法继续行驶了。好在我们下榻的旅馆就坐落于城门边。下车后拉着行李没走上几步,我们即入住当地一家高星级宾馆,放下沉重随身携带的行李。宾馆楼层不高,楼前花园却宽广平坦,草坪连绿树,简洁中透出温馨感。
入住宾馆后不久,导游小杨见时间还早,就安排大家午饭后先休息,养精蓄锐,然后再出发游览城内景点。下午四点后,我们才进入埃武拉街坊游览,埃武拉毕竟是个小城,走进小巷、甬道,街道两旁是清一色的红瓦和白墙、错落有致的小楼房,虽也有零星的小店,但人烟稀少,一条条狭长的甬道往往仅有三五人在聊天,甚至空荡无人。
当然这里也不乏吸引眼球的景观,有呈现我们眼前的古罗马人的智慧、哥特的壮观、摩尔风格的华丽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像著名的圣布拉斯教堂、狄安娜神殿、高架引水渠等三大历史遗址和景观。这次我们先后参观和游览了圣布拉斯教堂和狄安娜神庙。名声远扬的圣布拉斯教堂又名人骨教堂,该教堂于1510年历时30年才能建成,也是当年皇族的祈祷堂,因此正门上方用大理石雕有葡萄牙王徽。这是一座哥特式,曼努埃尔式和巴洛克式各种风格的完满结合建筑物。教堂的西厅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骨教堂。据介绍说,埃武拉地区1369年暴发了一场瘟疫,导致3万人丧生,尸骨遍地,因此教堂当局决定用未葬的5000具尸骨装饰教堂。神学家表示,天主教视死亡为神圣的事,死后将尸身献给上帝,象征无上的赞美,故“人骨装饰品”不值得太惊讶。然而同行中有多个游客一听教堂用人骨装饰,毛骨梀然,吓得不敢迈入游览参观。
我是个唯物论者,知道人骨教堂是一种艺术文化的展现,应当怀着欣赏人类艺术的心态去欣赏他。我自掏2欧元买了一张门票,才得以进入西厅“人骨祈祷堂”参观。堂内光线昏暗,墙壁完全是用人骨堆砌而成,一眼望去,只见无数的腿骨、手臂、肋骨,尤其是头骨上两只黑洞,直盯得你毛骨悚然,后背发凉。说来也怪,当我举起相机连续“咔嚓、咔嚓!”拍到第3张时,相机卡住了。发现相机的镜头收不回来了,糟糕!只好无可奈何的收起相机。后发现这不是相机机械出了故障,而是相机内锂电池板爆裂出了问题。也许是当时场景太恐怖和内心太紧张缘故,故就匆匆退了出来。
走出人骨教堂,刚入小巷,突然天昏地暗,一场清盘大雨从天而降,雨水不仅渗透了伞顶的布幔也打湿了我们的上衣,路上也迅速形成的积水也渗透了我们的旅行鞋。然而我们个个依然紧跟导游向下一个景点狄安娜神庙走去。庆幸我们带着伞,然而苦了多位没备伞的人。此时天更昏暗了!为了不错失观赏景点的机会,没伞的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导游边躲雨、边跑步跟上,终于摸黑来到了狄安娜神庙。古老的狄安娜神庙,不仅是埃武拉最古老建筑,也是全葡萄牙独一无二的古建筑。这是一座建于公元一世纪的神庙,有着古罗马建筑辉煌、大气、典雅的特点,神庙门前十四根花岗岩柱子,有力、简洁、威严,就像守卫着神庙的勇士,几个世纪以来顽强的捍卫着古神庙的威严和魄力。狄安娜神庙,象征埃武拉的历史,也是埃武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在的所谓的狄安娜神庙,已颓废不堪,只残存几根硕大的立柱,然而经历了近2千余年风吹雨打,立柱毅然挺立,为古罗马历史文化留下了见证,实属稀罕和可贵。
回到饭店后,个个被淋得像落汤鸡,但大家毕竟感觉到此次游览有见识、有收获,当然也有个别游客心中也嘀咕有怨言,指责导游没有把握好时间节点。导游也知道自己有过失和责任,为了平息游客的冤气,他不仅频频向大家致歉打招呼,还主动晚餐为大家加餐,以表歉意,也得到了游客的谅解。
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