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淘书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2-09-19 12:27:57

香港我曾去过三次,第一次是1995年夏,第二次是2005年5月,第三次是2010年的初春,其中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要数2005年的香港之行。因为这次我的旅行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去香港淘旧书。天助我愿也!那是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下午,在我下榻的宾馆附近竟然就让我发现了一家已经营半个多世纪的“精神书局”旧书店。该旧书店坐落在香港北角渣华道上,书店规模虽不大,却很有个性。

走进店堂,见有两位中年男女在忙碌地整理书架上的书,我估计这是家夫妻合作经营的书店。男的身材修长,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付眼镜,显得风范儒雅。见到他,我的第一句话就说:“先生,您这里有旧书卖吗?”他回答道“有的!”他一边说、一边就把我引到靠右墙的书架旁。此时,我以敏捷的眼光扫描了书架上插满纸张泛黄、甚至纸屑已脱落的旧书,足有百余种之多。对我最有吸引力的自然是文史类读物,尤其是清和民国年代及上世纪50年代版的旧书,这类旧版书也已成为当年旧书收藏者珍爱的藏品。然而,清代民国版的书如今价格不菲,作为工薪族的我,虽心欲得之,却苦于财力匮乏,只能偶尔为之。近几年来,在继续寻觅清代民国版本书的同时,我也开始对50年代版的书留意收藏。眼前突然一亮,一本封面红白相映成辉的书跃入我的眼帘,我立即从书架上抽下此书,翻阅一看,竟然是一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版的《红旗飘飘》第一期(创刊号),我如获宝贝,立即掏钱买下。

在该店我不仅淘得1957年版的《红旗飘飘》,更大的收获是淘得数种港版旧书,其中有我喜欢的沈从文小说《边城》、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边城》为香港鸿光书店1990年1月版,原价16元港币,贴上新标价为10元港币。《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 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背影》为香港中流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8月版,原价6元港币,贴上新标价为10元港币。《背影》初版于民国17年(1928)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的。全书收录了朱自清1924年至1928年间创作的15篇散文。全书分为甲、乙两辑。卷首《序》中对甲、乙两辑的不同风格作了说明,“甲辑偏重抒情怀志,细腻缠绵;乙辑偏重叙事说理,朴实明快。”甲辑收有《女人》《白种人——上帝之骄子》《背影》《荷塘月色》等12篇,乙辑为《旅行杂记》等3篇。《背影》散文集中,我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背影》篇和《荷塘月色》篇。《背影》通过父亲送“我”赴京读书,在车站穿铁道、攀月台,蹒跚来去,“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描写,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慈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怀。透过这父子情,又使我们感到当时社会的阴冷和普通市民生活的艰辛。作品写得极为精巧,像是一首散文诗。作者善于选材,对父亲的众多往事,别的都不写,惟独写这一次送行;在漫长的送行过程中,别的事都略而不叙,惟独聚焦“背影”来写。这可谓惜墨如金,笔墨只点泼在“父亲”臃肿的背影,而不把他的容颜展示给读者。可是,这样的“吝啬”却是读者感到满足,因为通过这侧影,读者可以了解到文字之外的更丰富的内涵。背影的作用是很大的,既是结构的轴心,也是感情的凝结点。泪光点点中的背影,既显示出逆境中父亲的苦苦挣扎和努力,也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和厚爱,更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荷塘月色》写成于1927年7月清华园内。文章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领起下文,写作者在淡淡的月光下,独自漫步荷塘月色美景排遣胸中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写景散文具有“工笔画”的优美意境。此文以精细的笔触,或动或静,或远或近,或比喻、拟人,或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描绘月色下荷塘的朦胧、素雅、柔和的境界,给人香气淡幽飘然、时断时续的醉人美。作者写景不仅细腻生动,而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淡淡的月光,淡淡的景色,淡淡的哀愁,巧妙地融为一体。

在此次来香港淘书之前,我早年就已收藏有了民国24年(1935)2月第6版《背影》,但当见到这本港版的《背影》,我的收藏欲望又勃然兴起,决定掏钱买下,其中原因:一是我“书友斋”的藏书虽已有上万种,却没有一种港版本;二是该版书封面设计绿、红、白三色相映成趣,简洁明快;三是纸张坚挺,上品的道林纸,可谓价廉物美。店主见我如此爽快地把买书下,知道我是个爱书人,就热情的自我介绍说:“我叫黄达成,开这书店除了做生意、养家糊口,主要是继承父业,同时夫妻俩也都爱书。原来这家书店是黄先生的父亲早在50多年前就创立了,其父认为,人生除了有物质需求外,还需要有点精神文化,故取书店名曰:精神书局。当年已48岁的黄达成,30年前就子承父业,苦心经营起这家书店。书店原先开在旺角,由于那里街面房租金太贵,于去年才搬至渣华道上,以降低经营成本。

精神书局是以经营中英版的课本及文史、法律等二手书为主的书店。香港人所谓的二手书,就是上海人所说的旧书。据黄先生说:“如今香港经营旧书业的店越来越少,认为经营二手书不赚钱,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卖旧书,首先要会收旧书,有收才能有卖,问题的关键是有的店主不是行家,往往是该收的不收、不该收的滥收,结果导致书的销售流通不畅,出现积压亏本。这几年,我从顾客需求出发,积极组织和收购货源,书的品种每天保持在上万种以上,形成特色;在价格上采取薄利多销,呈现出进销两旺的场景,是有些赚头的!”听了这番话,我从心底里为他高兴,也被他的坦诚所感动,我除买了上述的书,还买下了港版的钱穆《中国史学名著》、许钦文《彷徨分析》等著作,高高兴兴地满载而归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