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包围印度的一座城市,城里的人看到兵临城下,下决心不让他得到凯旋的乐趣,尽管亚历山大声称人道对待,全体居民还是要跟城市一起在烈火中同归于尽。这引起了另一种战斗:敌人努力要救出他们,他们又努力要毁灭自己;常人为生而做的一切,他们却为死在做。
西班牙城市阿斯塔巴,城防不固,难以抵挡罗马人的进攻,城中居民把他们的财富和家具都堆放在广场上,在堆积物顶上有一排排女人和儿童,四周都围上了木材和点火即燃的东西,再留下五十名壮士来执行他们的计划;他们进行突围,无法战胜就发誓要在一起自杀。这五十名壮士,把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活人统统杀光后,放火点着那一大堆东西,自己也跳了进去,豪迈自由地归于沉寂,而不愿忍受痛苦与耻辱;同时又向敌人指明,如果命运垂顾,他们是有勇气打败他们的,就像他们有勇气使他们在胜利中灰心丧气和丑恶可憎。被火焰中的黄金惹红了眼的敌人,还因此送了性命,他们成群结队涌过去,退路又给后面的人堵住,都在大火中窒息烧死。
阿比杜斯人受菲利普的包围,也是下了决心这样做的。但是他们可以支配的时间很少,他们企图分散到各处火烧或水淹的金银财物,已经给敌兵缴获了。菲利普国王害怕他们仓促中乱砍乱杀,下命令撤退军队,宽限三天,让居民有充裕的时间自杀;这三天真是满城恐怖,血流成河,残酷程度超过敌人对他们的对待,凡有力气自杀的居民无一愿意幸免。
这类民众表示的决心,例子举不胜举,尤其是集体行为显得更加触目惊心,施用于个人时没有这么可怕。理智无法影响个人,却可以影响众人;在群情汹涌中无法保持个人的看法,在泰比里厄斯时代,等待执行极刑的囚犯会失去他们的財产,也无权要求举行葬礼。以自杀提前结束生命的人却可以得到安葬和订立遗嘱。
但是人们有时渴望死是为了希望得到更大的好处。圣保罗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谁能救我脱离这求死的身体呢:“克利奥姆布罗特斯•安勃拉西奥塔读了柏拉图的《斐多篇》后,那么迷恋来世,不由分说就纵身投入海中。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常把这类自愿消亡称为绝望是多么不恰当,经常是热诚的希望或沉着的修养和内心的渴慕才使我们这样做的。
苏瓦松主教雅克·杜·查斯特尔随着圣路易到了海外,看到国王和他的大军要回法国,让传教活动半途而废,决心进入天堂也不愿离开。他向大家告别以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身冲入敌阵,被乱刀剁死。
在新大陆的某一个王国,一次庄严的赛神会上,他们把崇拜的偶像放在一辆硕大无比的车上游行,可以看到许多人把自己身上的肉切下一片献给偁像,还有许多其他人匍匐在广场上,等待车轮把他们的身子碾成粉碎,为了死后升天。
雅克·杜·查斯特尔主教身执武器死去,英武多于忧伤,因为他的部分感情已被战斗的热诚代替。
有的政府参与讨论自愿死亡的合法性和时机性。在我国马赛,从前由国家出资配制一种用毒芹制成的毒药,供给自尽的人使用。他们首先须向他们的六百人议会陈述自寻短见的理由,并只是在法官宣布同意和选择合适的日期后才可以动手。
其他地方也有实行这条法律的。塞克斯特斯•庞培到了亚洲经过内格勒蓬的塞亚岛。据他的一名随从告诉我们,他在那里时恰有一位威严的夫人,向她的同胞说明她为什么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请求庞培参加她的殉礼,让她的死增添一份光荣,他这样做了。在这以前他利用自己天生的雄辩,苦口婆心地劝她改变初衷,没有成功,无奈才让她满足自己的要求。她活了九十岁,思路清晰,身体健康;那时刻,她躺着,单臂撑在布置得比平时精致的床上,她说:“哦,塞克斯特斯•庞培,我要离开的神比我要去见的神更加感谢你没有拒绝做我生时的谋士,死时的见证!就我来说,平生一直受到命运的眷顾,只怕贪恋人生会使我看到命运的另一面,我度过了幸福的晚年,再向我的余生告别,留下两个女儿和一大群外孙。”以后,她又谆谆告诫家人要团结和睦,给他们分配她的遗物,把家里供奉的神由大女儿继续祭祀,她一手稳稳地举起盛毒药的杯子;她向墨丘利神许愿,还祈祷把她引导到另一个世界,坐上一个好位子,然后猛的一口喝下致命的药水,她完全意识到药性的发作,她的四肢和躯体慢慢发冷,最后她说药性已经到达心脏,她叫女儿尽她最后一份孝心,给她闭上眼睛。
普林尼谈到北方一个国家,说那里的气候温和,不是居民自愿,生命往往不会结束;但是他们到了高年,厌倦人生。有这样的习俗:宴庆一顿以后,去到专为舍身的悬崖上跳入海中。
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更为悲惨的死,使人提前离开人世,在我看来是最可得到谅解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