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分卷列表 > 阅读内容

134 安东尼舅舅

作者:    更新时间:2019-10-23 19:56:55

134  安东尼舅舅

罗兰的工作室成立后,因为定位精准经验足,业务开展得比她预想中顺利得多。只是她也比从前忙得多,忙得连跟婆婆生气的空都没了。

这天,罗兰正坐在电脑前敲着键盘赶着稿,忽然一阵咳嗽。她刚想伸手去取桌上的水杯,陈静农却从一边走过来,迅速将水杯的盖子拧下,把杯子递给了她。

她一愣,竟然没敢伸手去接。多少年都没享受到这样的待遇了,这动作,这情景,早已陌生得连自己都觉得震惊,却又感动得让咳嗽都止住了。

好一会儿,她见陈静农始终保持着递水杯的姿势,这才醒过来,赶紧伸手接住,惯性地说了声:“谢谢!”

她打心眼里能感受到,陈静农这几个月来的蜕变给她和这个家带来的无以言说的幸福。虽然他推掉不少案子,钱比从前赚得少了,但儿子的功课有人管了,婆婆在家不再跟她多啰嗦了,最重要的是,她和他之间的话题比从前多了,两个人经常聊起来没完。

陈静农瞥了一眼罗兰手边的外文书稿,发现她像是在翻译着什么。

罗兰说,那是罗曼这些年每回出差去法国,买来送给聪聪的法语绘本和童书。她现在重新拿出来翻看,发现不少好书值得翻译引进。所以她打算把儿童读物作为一个项目重点抓。

“这还需要你自己翻?你们出版社有的是翻译啊!”陈静农奇怪罗兰都忙成这样了,还有精力译书。

“那不一样的。再忙,我也要像罗曼那样,找回自己最初的梦想。”

罗兰告诉他,当初拿到丈夫肿瘤活检报告的时候,获知陈静农从死神手上又逃了回来,她当晚就暗自下了一个决心。

“我不想以后像你妈那样生活。”

此刻,她的脸上写满了明朗和坚定,再看不见被生死莫测煎熬出来的憔悴与迷惘。

她说经此一役,她忽然意识到女人的寿命通常比男人长,所以一生之中难免要独自生活。她不想自己老了以后要靠着别人的陪伴才能快乐,不想自己的娱乐除了看电视就是跳广场舞,不想退休后整天站在窗边发呆,不想活在整天期盼儿子来电的孤单里,不想坐在炉子边上做一天蛋饺来打发时间。

“所以现在是最好的时候,我们比青年人有经验,有底子,又比老年人有精力,有活力。我不但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要做提升自己精神层面的事。这样即使将来成为空巢老人,我也照样能够内心充实,能把每一天都过成阳光灿烂的日子。”

罗兰觉得这件事不能等自己老了才着手干,要想拥有一个果实累累、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的老年,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努力,算是“养老投资”的一部分,不然以后就算住进全世界最高端的养老院,再高级的服务也无法让空虚孤单的心灵得到满足。

“我其实跟很多人一样,从学校毕业后就不再学习了,就算学习也是为了考证、晋升。还有很多人平时宁可把闲余时间都用来做菜、聊天、打麻将,在朋友圈转发鸡汤文。这些娱乐是挺好,在一定时段内也会让人很放松、很舒服。可是舒坦之后,可能就是老来寂寞、渴求陪伴、无所事事。所以我想学罗曼,让自己有点文化内涵,能保持求知欲和独立性,这样,‘老来寂寞’的几率应该会大大降低。”

在罗兰看来,如果说开工作室是一种“赚钱”,那么努力实现自己从小就想当翻译家的梦想,就是对她个人的估值。“值钱”永远比“赚钱”重要。

“你妈这一代的思想和眼界的格局已经无法改变,我们当小辈的只能用有限的力量死扛这份孝道,没能力也要从牙缝里挤出能力来。但我希望,我也相信我的儿子以后不会这样。我们两人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大时代,受教育、干事业的机会比你妈多,所以对养老的意识也不一样。就算我不为了自己考虑,也要为陈聪着想。”

罗兰说,她不想让娃长大以后,迫于道德礼法,不得不在自己都忙不过来的生活里腾出时间来陪她这个老母亲聊天。“养儿防老”不是她对儿子付出爱和心血的动机,否则这对孩子太不公平。

“你想想,其实每个成年人都活得不容易。我们也没征求过他意见就生了他,他生下来就要被套上这样的枷锁,让他非要为了我们怎样怎样……我做不来的。我相信我的儿子自有他的良知和爱心,以后会用他的方式孝顺我们,但我不想用孝道去绑架他,更不想把我对他的爱变成一种投资。所以等我老了,我要老得有风骨,有气质,老得让儿子放心,甚至让他为有我这个妈妈骄傲。”

陈静农听了颇为感动。他想起不久前罗兰是说过,她要在事业上大干一番,给自己攒足将来去高端养老院的钱,这样就算老到站也站不动了,也不用怕,因为届时一定会有设施更先进、服务更人性化的养老机构。

当时,陈静农还当太座在开玩笑,也就一笑而过。但看着罗兰行动力十足的架势,听着她方才这番通透的感悟,他忽然为妻子能有这样的蜕变欣慰又赞赏不已,感觉她的境界已经超出了自己这个当丈夫的。

尤其是罗兰说到自己将来要老得能让他们的儿子放心,能让孩子为有她这样的母亲骄傲,陈静农不禁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他不能责怪自己母亲对儿女心理上的依赖,这是传统和教育的局限造成的。但他身为儿子,确实不放心让老太太一个人单过,即使他妈还吃得下、走得动,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老太太单独搬出去住的那些日子,多少个夜晚,他这个当儿子的忐忑不安,脑子里老担心,母亲一个人吃饭会不会觉得孤单,会不会被鱼刺鸡骨卡到?老人一个人在黑漆漆的房子里过夜,会不会害怕……

照理,他明白这是大多数人一生的必修课,但他不忍心,因为他知道这不是出于母亲的本意和自愿,所以这必修课让老人既难过无奈,又不敢说。

这种忐忑折磨了他好久,甚至让他觉得,以后若母亲离世,他这个当儿子的定会懊悔自己没能在老人生前尽力陪陪她。可是每次想到这里,他又觉得自己真是尽力了,总不能把他劈成两半,其中一半专门用来全天候陪老人解闷啊!再说他也实在没啥好跟老人家聊的,更想不出有什么办法,既能跟母亲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又能让她老人家不介入自己的小家庭生活。

他的这种“不放心”和忐忑,最终化成了一种煎熬,时时撕裂着他的心。

他相信自己的儿子陈聪以后不会再像自己这样“不放心”,因为聪聪很幸运地有了一个因独立而充实快乐的母亲,所以孩子可以不受道德辖制,能更纯粹,更从容地用他自己的方式去爱他的母亲。他甚至相信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会因此更融洽,更健康,更亲密。

陈静农把罗兰留在电脑前继续译书,他则走去阳台上透透气,呼吸一下夜晚的清新空气。

这时,他忽然远远望见小区步行道的路灯下,他妈正慢悠悠地散着闲步,朝着自家的楼走来。刚刚吃过晚餐,老太太说要下楼遛个弯,就独自一个人出门去了。近来老太太似乎养成了晚饭后散步的好习惯,天天这个点下楼去走走。这让陈静农非常高兴,觉得总比让老人一直守着电视机来得健康。

但陈静农这会儿却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场面,只见他妈一边走,一边跟走在她身边的一位老先生交流着什么。昏暗的灯光下,陈静农一时看不清那位老者的面容,只觉得老先生精神矍铄,像是跟他妈聊得很开心,但举手投足却好像是个老外。老先生的身边还有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看着也像是个外国人。

陈静农所住的这个高档小区,有不少外籍租客,所以遇上个老外邻居并不稀奇。但他稀奇的是,他妈一句外语都不懂,怎么能跟身边这两个外国人说上话,而且看上去,老太太跟那两位老外还挺熟,一路指手画脚地说得相当嗨。

他在阳台上一时看得入神,直到他妈走到自家楼前,挥手跟两个外国人告别。

陈静农不由得笑了,觉得自己母亲又可爱又可怜。老人是那么喜欢热闹,希望被周围的人关注、接纳,在家实在找不着人聊天,跟小区里的老外邻居一番鸡对鸭讲,竟也那么开心。

看到这一幕,他更不愿意,也不忍心再开口请母亲搬回那套两居室的公寓去了。

虽然罗兰年前说,等过完年就送老人回那儿继续单住,但一晃元宵节都过去好久了,老太太愣是不见搬回去的动静。罗兰深知丈夫的为难,加上现在陈静农把她护得妥妥的,让她有了些安慰,所以也就故意对婆婆的去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陈静农知道,这婆媳二人也都是看在自己面上,才没挑起“巴以冲突”,但小摩擦从来就没断过。虽说老太太怕又闪了腰,现在不敢再囤水冲马桶了,而且罗兰包揽了买菜做饭,让老人也没了往家里带烂菜叶子、霉番茄的必要,但光是垃圾分类,也能搞出事情来。好几次,为了用哪种塑料袋装垃圾,“巴以边境”差点又擦枪走火。

比垃圾袋更具硝烟味的是钟点工。老太太看着罗兰找来的钟点工手脚勤快,而且连过年都没回老家,便自以为好心地把这保姆介绍给小区里的邻居,好让保姆多一份收入。谁知保姆多了个新东家,隔手就给老东家来了电话辞工,说自己身体不好,想回老家了。罗兰只好另找新保姆,偏偏没几天,她走在小区里,无意中一抬头,就望见自家原来那个保姆正给邻家擦窗户。罗兰就知道被保姆耍了,老太太又当了一回东郭先生。这下气得罗兰眼看就要跟老太婆发飙,被陈静农好不容易摁住,答应亲自出面跟老人好好谈谈。

陈静农明白,如今的局面不是长久之计。老的小的,住着都不痛快。

老太太想跟着小辈住,却因为当惯了女主人而不知道“拐弯”,死活不愿意把生活的主权交出来,如同干政的太后,强行介入小辈的生活。不管罗兰做什么,她都觉得不称她的心意,非要什么都听她的。

偏偏他的太座更不愿意妥协,谁让这是她的家,她明明是这里的女主人。

所以,身为儿子和丈夫,陈静农着实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得过且过。

不料“得过且过”没几天,竟然峰回路转了——陈老太太又一次主动提出,她该搬回去自住了。

让陈静农和罗兰始料不及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老太太提这事的时候,脸上非但没有丝毫的不情愿,还相当急迫,好像巴不得赶紧离开他们似的。

陈静农诧异地问母亲,是不是他和罗兰做了什么让老人觉得不舒服的事。老太太一口否认,让他别错怪罗兰,说她之所以急着搬回去,还是觉得单住更自由,她也需要独立空间。

这话从陈老太太嘴里说出来,让人觉得新鲜得像科幻片。但老太太还真就开开心心地搬回去住了。

这一反转让陈静农夫妻俩错愕了好几天,直到周末去老太太那里,他俩带着聪聪一进奶奶家的门,谜底终于揭开。尤其是陈静农,一眼见到不久前从阳台上望见的那个外国老先生坐在餐桌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母亲亲手为他包的馄饨时,他什么都明白了。

陈老太太在元宵节的时候参加了街道举办的“庆元宵”联谊晚会,在那儿见到了同小区的一位意大利邻居。那邻居在上海工作,会讲中文,跟老太太早就认识。元宵节那晚,邻居带了他第一回来中国探亲的舅舅,一起来见识一下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

安东尼舅舅的太太去世快两年了,本想借这次中国之行,既能看望外甥,又能散心解闷,却不料在元宵节当晚见到了他的“朱丽叶”。

罗兰起初没明白“朱丽叶”是谁,但后来发现安东尼老先生对着比他大两岁的婆婆,一口一声“朱丽叶”,这才恍然,原来婆婆本名叫“朱燕”,到了这老外口中,一急就叫成了朱丽叶。

这下真把想笑又不敢笑的罗兰和陈静农给憋得,一家三口在回家的路上笑得前仰后翻,陈静农更是连车都不敢开了。

陈家姐弟向来开明,从不反对老人的黄昏恋,但大家怎么也想不到老母亲会找个意大利男朋友。

“关键是……”罗兰一边笑着喘气,一边说,“关键是他俩说话的样子太好玩了,你妈不会外文,老头既不懂中文,也不懂英文,两人各说各的,但好像都能明白。我们家也没人学过意大利语啊!没法帮着翻译。”

“我会一句意大利话——妈妈咪呀!”陈静农呵呵笑道。

聪聪也在后座上喊了起来:“我也会一个意大利语——披萨!”

这一家子在车子里的笑声都快溢到大街上了。

如此一来,陈静农放心了,至少能放几个月的心,因为自己母亲暂时有了个伴儿。

之后,他们全家又去了几趟老太太那儿,发现两位老人的感情似乎有增无减。安东尼舅舅跟陈静农夫妇和聪聪也混熟了,特地又搞了个中国手机,还花钱买了个高端翻译软件,能在汉语和意大利语之间随意切换转译,准确率相当高。

而陈老太太终于有人能陪她吃饭了。

每次去看望母亲,陈静农都看到安东尼舅舅吃着母亲做的饭菜,竖着大拇指连声说着意大利语,估计就是夸说好吃的意思。而他的朱丽叶在一边大乐,笑着用中文嘀咕说:“这也就是隔夜的剩菜!自从我老伴走了之后,就没人跟我吃啦!从前不管剩下什么,他都帮我吃掉,不浪费一点点。”

安东尼舅舅顾不上用翻译软件,只管边吃边赞。老太太看着越来越高兴,干脆大声说:“以后你还想吃啥,跟我说,中国饺子中国菜,想吃啥,我就做啥!”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