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书 > 小说 > 长篇小说 > 于东田文集·长篇小说卷

于东田文集·长篇小说卷

作者:于东田 类别:长篇小说 网友评分:
专家评分:
  • 内容简介
  • 作品信息

于东田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生的年轻作者,是上海市作家协会新世纪首届青创班学员。她不像同龄文学作者那样关注自我、自小恋我,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历史天空。这部文集包含了她的四部长篇小说,《大路千条》、《桐子树下—— 一片七里香》、《重伤不痛》、《山外有山》。小说的语言简练而不失凝重,白描勾勒中不失斑斓细致。小说画面感很强,叙述场景事件从容老到。


最后更新日期:2014-05-18

查看所有章节>> 最新章节
尾声(更新于: 2013-08-16 11:19:25)
  银行保安看到杨小宝在自动取款机上慌乱地操作,他警惕地走过来喊道:“你不用那么使劲地按动键盘,机器会损坏的!”看到他惊奇的看着屏幕上出现的数字,保安又说:“你卡上还有五元钱,要是你要保留此卡,你不能再取款了。”杨小宝又拿出另一张卡,输入密码后他又看着屏幕,当看到卡上只剩下十二元钱时,他扑通一下就坐在地上。大堂经理走过来蹲下身来问:“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卡——卡——卡上的钱花光了!”“你的卡出现问题了?”“几千万呐!”“是遗产吗?”“是我叔叔卖画的钱。”“你知道国家规定收入超过一定的数量税额要上交多少吗?回家问问你叔叔,他实际得了多少钱。要是还有疑问,我们可以打出清单来核对。”回家问问......
  • 最新评论
  • 专家评论
评分:

生活的某些部分确实存在颓圮……在这样一个迅速转换的时代,要有耐心,也许有一天,那些残砖断瓦重又组合起来,建设成新天地,让我们居住其中。但这又像是和时间赛跑,不知道等得及还是等不及。——王安忆

2014-05-13 13:23举报  |  回复TA(0)
回复:咚咚锵 评论
评分:

还看过她的《黄水谣》。里面有一句:生活就是这样,“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们并不惋惜……”这好像是一首歌的歌词,我不知道它是哪个国家的歌曲,也不知道是怎么唱的。

2014-05-13 13:14举报  |  回复TA(0)
回复:I see you 评论
评分:

《桐子树下》有着戏剧创作的经典结构——“锁闭式”结构。《桐子树下》讲述的是知青故事。这故事并不新鲜。于东田一定是刻意为之,在“引子”里用最平实的语言佐以最不雕琢的山歌似的形式,将她所有的故事预告唱诵了一遍:吴碧丽在这里当过知青;吴碧丽在这里结过婚;昊碧丽在这里生过儿子;吴碧丽在这里听过很多关于桐子树的传说;吴碧丽狠心弃夫别子离开了这里,今天又回到这里来找老桐子树结束自己的生命。于东田有点倔头倔脑地告诉大家:故事就这么简单,你爱听不听,她胸有成竹,因为她明白自己的老故事有新意,她要在简单的故事里开掘出不一般的深意。她笔下的三个女知青,是她所取的三种典型。吴碧丽聪慧美丽却难逃不幸,许晓玉气质超然终于得到了命运的眷顾,袁媛圆通自保竟就谋得了一步又一步的发展。她由此而进一步思考着人的命运究竟是时代所然还是性格使然,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2014-05-13 11:47举报  |  回复TA(1)
回复:小冰冰 评论
  • 小冰冰
    小冰冰:在吴碧丽这个主人公身上,她探究得尤为深入一步:人性的善与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而悲剧的根源,是在个人吗?她的思考遍布于小说的角角落落,常常是借用着主人公决心离世之时的悲叹而发出,这在以知青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真是少见。小说以总体上的倒叙,组织起不同层次的“闪回”,在一气呵成中形成参差交错的节奏,也是够大胆的。这样的结构,在戏剧影视中常见,比如澳大利亚的那部 《想入非非》,让一个濒死的老人回顾自己的一生,在我国曾由魏宗万先生出演过,就是范例。可是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却可称另类,没一定的把控能力,哪敢做去?
    2014-05-13 11:49举报
评分:

大家亲切地称呼她,田儿。 她曾说,爱情就是蛋糕上的红樱桃!没有它也无所谓,只不过有它更好看一些。

2014-05-13 10:43举报  |  回复TA(0)
回复:紫藤香 评论
评分:

于东田的这部“长篇卷”中的《大路千条》,是一幅描绘胶东人民反抗侵略战争的血性气概和英勇精神的画卷,也是一幅在这块热土上生生不息的胶东人民的生活画卷,他们粗犷豪放、爱憎分明、威武不屈。=======================于朝海有着奇特的经历:少时曾漂泊过海,在法兰西亲历巴黎公社革命;回国后投身义和团,抗击过八国联军;在抗日战争中带领村民制作土地雷,反抗日本侵略者,八十多岁被日本鬼子残害致死。他是胶东汉子典型性格的体现。还有,一辈子把解放军当成亲人的拥军模范车山菊,她每天都要围绕老槐树转三圈,是为了悼念被日本鬼子杀害的爷爷、爹妈和乡亲。她提出要日本人归还义父为纪念抵抗八国联军被害的壮士所雕刻的香炉;她拒绝任何媒体的采访,因为她内心的历史伤痛无法承受任何形式的触摸,更不能把它转换成一种荣誉;在她离开人世时,还怀里抱着抗战中死去的亲人的牌位。她是胶东女性的真实写照。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构成了整个胶东人民可歌可泣的历史群像。

2014-05-13 10:38举报  |  回复TA(0)
回复:小鱼儿 评论
我要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