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灵勿灵?勿做“阿木林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8-02-28 14:38:24

“阿玲阿婆现在了不得啊,年近七十出了一本书,又天天写出好几首诗词。”有人像播小道新闻讲出自己身边的实事。有听者想,现在出本自传什么的书,不稀奇!一天能写几首诗词的,倒是了不起,这风雅的活儿非常讲究格律、韵味,很摆谱的。想必那老人家一定不简单的便问:“阿婆,早年肯定是个文学工作者,能否欣赏一下她作品?。”那人说阿婆从事管理,平时蛮喜欢写写,作品真的不少。说着就随手打开微信翻出阿婆的“杰作”给大伙轮流阅读,大家都好奇地领略大作。有的看了目瞪口呆,有的紧皱双眉沉思,有个直言不讳的看了直接把手机还给那人:“看在你我老弟兄面上,真要叫侬一声‘阿木林’”大家便笑着告别了。

“阿木林”上海人懂啊,好比讽刺我被人卖了,还乐呵帮着数钱的么。所以日后他见了阿婆婉转地说,转发她的诗词,还被人戏虐。阿玲听了面露愠色,自从出了本“书”后,她觉得身价倍增,朋友圈里不断传来:阿婆老来中举、后起之秀、老有所为的追捧声不绝。甚至有作家也夸她越写越好,要倾心拜读她刚写出了数十万字的文集了。“嗨,他们懂啥?”阿婆不服地摇了摇头返身就走,心里憋了一股怨气,不是有人说过么,文学里出彩者不一定是学院派,看看鲁迅、巴金、外国的高尔基老头都没读过大学,好坏我还上过大学呢。我见识过自称“起步晚,经过勤奋得到社会承认,最后成了作家的朋友么”。

阿玲想,起先我仰仗写作者,那厚厚的著作不知怎么写得出来?要是我也能像作家那样写啊写啊,留些东西在世上多好。嗨,老啦,阿玲不免有些惋惜和伤感,她时时流露这些感慨给周围人。见她如此壮心不已,有人鼓励她只要有追梦的劲头,啥时起步都不晚,可谓勤奋出天才。更有好心人支持她写出点文章帮她润色,阿玲不停地写啊渐渐入门,日积月累有篇成章。她有出书的愿望也得到社区的赞同和帮助,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本凝聚大家心血和她努力的书总算磨出来了,阿玲被一伙人蛊惑和吹捧的有些晕乎乎的:“出书了,离作家不远了;我真的起步晚也成功了,有说写作难?现在我看不也就这么回事。对!有人要我再写长篇的,十万字,不!写它个二十万、三十万的”。坊间说,心大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阿玲看诗词比文章字少,岂不是更好写么,于是三五个字一句,凑个几行算首诗,发到圈里,名为抛砖引玉,又获得某些人悉悉索索的点赞去忽悠她,嘿,不是说“业精于勤荒于嬉”于是阿婆像打了鸡血针,天天随涂涂就是好几首,把严肃的文字玩弄于股掌之间,觉得写诗也不难,她嘴上虽不说,其实心里就这么想的。

有一次阿婆参加写作讲评会结束,拿出自己被人多次称赞的“作品”请教这位造诣颇深的老师。老师看看眼前这位长者停顿许久不好意思地问:“想听真话吗?”阿婆下意识地点头。老师说:“写作路上没捷径,中规中矩利于行。莫听道中吹嘘音,灵不灵,劝你勿做‘阿木林’”。一番细谈终于让阿玲如梦初醒恍然大悟。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