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触景生情忆年味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8-01-26 10:37:55

北风起,一股神往的腌腊味从书房的北窗徐徐飘进,我抬头见惯了对面景色迥异的阳台背景。侧目寻味,原来是西北方向的阳台里,有位看似外来的大娘趁着阴天在凉挂风鸡、风鸭之类的腌腊制品。噢,快过年,勤快的大娘正在准备着自家的年货呢!这不,她又坐在摇肉机前,悠悠地摇起手柄往套上的肠衣里灌起了腊肠。看着、看着,我眼前仿佛回忆起孩童时的过年景象。

“快去把漏斗拿来”奶奶手上正忙着加工香肠的料,喊我帮忙。我熟悉地从碗橱抽屉里拿出漏斗递给奶奶。贴在她膝盖边看着她把拌好的馅料舀进漏斗,然后用筷子不停地塞,还不断在肠衣外把灌进的馅料往下捋,当塞满一段长度就用线扎紧,再继续塞料,扎紧。提起来像一根根连着的酱瓜,长长的,挂在楼梯后的阴凉处风干。往后我长大了,每到岁末年前也学着奶奶灌起香肠,就有点过年的味了。后来听人说腌制品不健康,家里人不让做,我就歇业了。其实自己做的,只有白酒的醇香,咸、甜相宜的口感,难得调剂下舌尖上的美味岂不人间一大享受,平时做菜饭加几片香肠那味道“勿要忒赞哦”。尤其在过年之际家家都在制作家乡风味的年货,不失为是一道道浓郁的年景。渐渐一声声刺啦、刺啦的石磨响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循声看去,又是这位闲不住的大娘自我换岗了。

只见大娘坐在小竹椅上,一刻不停转动着身前的小石磨,稍停,加进浸泡过的糯米又转,那乳白色的米浆从下磨盘的粉槽里缓缓流进接口的布袋里,布袋瘫在木盆里水嘟嘟的。这般久远的的景象让我看的出神,古董级的石磨肯定是她老家带来的,现在只有农家博物馆可见了。都说现在超市有现成的水磨粉、速冻汤圆,谁有闲工夫来磨磨蹭蹭。此话不假,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要有后人顶礼膜拜的展示,才会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看着大娘优哉游哉地摇啊摇,把我的思绪又摇到动迁前在老房子里过年的情景了。

我家老房子在老城厢里,隔壁的苏北老奶奶家有一尊大石磨,长年在楼梯下歇业,只有过年前它才大显身手。腊月初时,老奶奶和老爹爹把石磨搬出来洗刷干净冠冕堂皇地摆到门口去迎客。边上挂一小牌,歪歪扭扭写上“待客水磨粉,每斤三分”旁边还有注解:“糯米自行浸泡一昼,滤干记称”。相邻们早把滤干的糯米拿来赶上第一拨顾客,石磨在老夫妻俩的你推我拉默契下欢快地转动,纷纷迎来不少的过路客形成了独特的街景,经口传相告又带来四方顾客盈门。繁忙时,老两口是应接不暇,只好全家人上阵。我们小孩子出于好奇也趁机去帮推磨,可惜肚里没油水,转几下就累得直喘气,摆到现在真是减肥的好时机。据老俩口说一年配给的年货钱全靠它作“贡献”了。

我常常看到买现成年货的长队,耳闻着没“年味”的哀叹声,可是看看眼前乐此不疲的大娘,要是我们的长者想想早年自己的过年绝活,也来动动手让晚辈们瞧瞧、学学,这“年味”不就有了吗?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