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巧遇“扬州小辫子”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8-01-18 14:38:00

今年在“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初春,我应邀去扬州参加外甥女的婚礼。婚礼上外甥女向我介绍她公公时,我顿时感觉有点面熟,他公公也盯着我眨着眼使劲在回想着。还是我先从嘴里迸出了三个字:“小辫子”,噢,你是:“宝良,啊吆喂吾的乖乖,啦有这么巧事,还记得我叫‘小辫子’不得了啊!”小辫子一口地道的扬州话我听得那么的熟悉。大伙见我们难得巧遇,好奇地催着我们讲讲其中的故事。我说:“好啊,趁着婚礼,简单讲讲吧”。

“小辫子”的大名叫张志德,我们相识和防空有关。解放初的“二六”轰炸给上海人的惨痛终身难忘,志德的家原在杨浦电厂附近,房子被烧了只好随父母避难来南市亲戚家,成了我的邻居。他小时候后脑留个小辫,所以我们都叫他“小辫子”。可怜他妈妈在这次空袭中受到惊吓,患有精神分裂症,稍有紧张就拽着小辫子躲到桌底或床底下哆哆嗦嗦叫:“不得了又要掼炸弹啰”。我们小孩不懂事,经过他们门口就好奇地叫:“飞机来啦!”然后拔腿就跑。志德他妈一听就紧张立马去找到“小辫子”关上门躲起来。日后我们长大了经常听到广播里播报美帝侵犯我国的领空,对我国提出几百次的严重警告都置若罔闻,让我们深切知道国际上只要有敌对势力存在,就不可忽视防空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一次防空征文活动中我结合这些生动的资料写出了题为《休想再揪小辫子》的文章,就是写他家的故事,写出了空袭造成的危害,给和平环境的人们一个警示,结果获得二等奖。不少媒体都转载了,也赢得防空部门的关注,列进了防空知识的演讲材料。外甥女婿听了恍然大悟:“我们在防空展示中经常讲述到这个故事,原来是舅舅写我爸爸和奶奶的事啊,太精彩了”。

听了我的回忆故事,志德若有所思说母亲不止“二六轰炸”造成心灵伤害,解放前夕多次的空袭早已备受煎熬,常常一听到飞机声就战战兢兢的。我后悔不该在喜庆时辰触到了志德的辛酸处,连声抱歉。马上转过话题,问起他们改革开放后的生活。是啊,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的备战时期,志德他家被遣散回了扬州老家,彼此一别竟有四十多年了。志德说回老家除了务农还参加了防空预备役民兵,在加快城市化建设中扬州很重视防空工作,是全国防空袭二类重点城市,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预见在未来战争中,是敌在沿海登陆、实施战略、战役突袭的重要目标之一。扬州人防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敌空袭造成的损失,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障和恢复城市运转功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退休前我在防空办工作过,孩子们也在防空培训班结识,今天喜结良缘,要说防空工作在我家真有特殊关系,没想到过去的邻居还因此成了如今的亲戚,你说这世界奇妙吧。”听着志德这番话语,看着眼前两代人有防空结缘,想着防空的渊源意义,我又在心中构思着。趁着“我国防空法颁布二十周年”之际,写下了这篇《巧遇“扬州小辫子”》文章,深切表达一个上海人的心声。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