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写作沙龙映晚霞

作者:侯宝良    更新时间:2017-12-20 14:02:15

古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这里的夕阳似火烧,晚霞艳丽余晖灿烂。他们是些以笔耕为乐的文学老友,聚集在七宝社区学校里组织起了“写作沙龙”。别看都是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在老有所为的时代召唤下,他们宝刀不老壮心不已,为社区文化辛勤奉献,有的甚至在文学领域里拓展了一片天地。

写作沙龙的发起人沈伟富老师是个倾心社区文化的热心人,他依托社区学校的平台凝聚起关心街道媒体的写作人,通过他定期组织的写作交流,让每位参与者在这里互帮互学,大大激发了文友们的创作热情,编织起老有所乐美好的梦想。

沈老师擅长写故事,邻里情、社区事都是他粘手就来的创作素材,《家有仙妻》就是赞扬一位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偏瘫丈夫十多年故事。《家风》的故事又是称颂在家产分配中姐弟相互谦让的手足情,这些暖暖的富有画面感的情节打动着听众,正能量有口皆碑啊!最近他创作的关爱、收留服刑家庭小女孩的《天上掉下个小孙女》故事,阐述一个老人因善举而得到了精神慰藉。精彩而生动地感染了故事大赛的评委,跻身了决赛圈。

中国作协会员、原上海社科文学研究所的潘颂德老先生是写作沙龙的文学顾问,潘老博学谦逊,以深入浅出来评论已故作家德咏的《袅袅水袖牵我过双桥》作品是娓娓道来,让老友们了解了作者从江南水乡周庄的古桥、河流与昆剧里的水袖飘逸的生动情景。又入木三分地评述德咏《爱的叶笛》的散文,描述一对有才气的文学青年凄美的爱情故事,从心底迸发出灵魂的强音:“美,最终是不会被泯灭。”一连串的精湛点评,引发了到会者的共鸣。无疑给大家享受了文学的精神美餐,也学到写作中的技巧。

有精神追求的人,不会被岁月催朽,不是曾有首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嘛。75岁的姚琳勇老师是位退休教师,妻子是个多年行医的乡村医生,姚老师目睹她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不辞辛劳为农家患者送医送药几十年的经历,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苦于无从下手,老人家恭敬地请求文友们鼎力相助,沙龙的文友们不断在专业上给予热情指导,一年后终于出版了一本属于自己文学书,实现了老人奋蹄追梦的心愿。

我沉浸在这充满激励的氛围中,不由自主谈起个人感慨:“在当下时空里,只要有目标追求,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我曾经有过步入老年难以实现美好愿景的叹惋。经友人鼓励,退休后笔耕不辍攻克顽固的“投稿堡垒”,多年来奋发有为,在全国不少媒体都有刊文。光在著名的新民晚报上已刊载了六十余篇的文章。历年的征文大赛获过七十多次奖项,其中不少还是大奖。还在华语文学网上出了三本专集,后又出版了两本纸质书籍,自称是纯粹的草根作家的我去年又加入了上海作家协会。

在这个写作沙龙里人人都散发出自强不息的魅力,相互感染、相互鼓励着,体现了现代老人坚韧、睿智、有责任的质感,让夕阳的余晖迸发得更加灿烂。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