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8日下午4:00,我与叶觉林相约在阿德咖吧交接。在此之前,我将写有《毛猛达的艺术人生》一文的《星耀辉煌》一书给毛猛达,并且与他在阿德咖吧广告牌前合影留念。我将半年前发表在《新民晚报》“夜光杯/记忆”的《记忆“星河”话影评》文章复印件、《星火燎原——上海群众影评活动发展史一瞥》目录、西宫影评的文章交给叶觉林,当时得到肯定。相约早日出版。
并且确定《星火燎原——上海群众影评活动发展史一瞥》的宣传广告词:
“一个人的视角,全方位的扫描。上世纪的高峰,百万人的记忆。”
这本书虽然是作者一个人视角眼光,但是代表了大家的看法和扫描,上世纪80年代影评的10年繁荣,是继20世纪30年代影评兴旺的又一个高峰,他凝聚着百万人的记忆。
过了几天,我准备把《星火燎原——上海群众影评活动发展史一瞥》发过去,进入准备出版阶段。然而叶觉林还打算上北京采访当年西宫影评的负责人楼为华,又要求采访45个影评人,以进一步充实本书的内容。这无疑是推倒重新来,他不要一个人的视角,而是要45个影评人的声音。3年前,30多人就开过筹备会,至今不了了之。看来要采访45个影评人,只能叶觉林自己动手了。后来又说与80后作者同宣传,读者群不一样就算了。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