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纽约的一个社交场合,我的一位朋友说,如果要推选出近二十年来,推动美中关系发展的一对美国男女,那么男的当属基辛格,女的当属维吉尼娅·凯米斯基。我听后很开心,因为维吉尼亚是和我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要 讲我和她的认识,那要追溯到20年前呢!那时我是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学院商学院的MBA学生,说实话我在学校里学的书本知识用途有限,但是各种社交活动 倒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宾汉姆顿学院是一所被誉为“新潮”的综合大学,譬如,继1972年尼克松的破冰之旅后,该校历史系女教授维特克随美国妇女代 表团访问中国,江青希望维特克像斯诺写《西行漫记》一样,写一本关于她的书,把她介绍给美国人民。江青后来带着张春桥、姚文元等多次在北京、广州和维特克 长谈。不久后香港出现轰动一时中文版《红都女皇》,美国则出现英文版《江青同志》(Comrade Chiang Ching)一书轰动一时,后者是维特克教授所写,前者则大量引用江青与洛克珊·维特克的谈话资料。据讲江青还带着维特克去看戏,精心安排楼上楼下的观众 对她俩起立欢呼,制造“大场面”让维特克见识她的“女皇威风”,好在维特克对她霸道张扬的个性并无好感。江青被逮捕后在保外就医时在寓所里自杀。全国13 亿人口,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为这位“第一夫人”喊冤的。
没想到我在1985年也迈入了维特克所执教的大学,虽然没有见过她本人,但时时能感受这所学院活泼时尚的学风。
1986 年新年过后,商学院举办了一场题为《如何搭建美中贸易桥梁》的演讲会,年仅33岁的凯米斯基公司总裁维吉尼娅穿着红色西装走上讲台,发表了充满活力与憧憬 的演讲,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对MBA学生来讲,最主要是开拓精神,中美贸易就像波澜壮阔的大海,快跳进海水中游泳吧!”——这恐怕就是大陆后来流 行的“下海”一词之来源。会后,我向维吉尼娅还有随同她来的中国外贸部门常驻纽约的专家讨教、畅谈,和他们交朋友。这对我后来在纽约开拓进出口贸易起了重 大作用。我当时非常佩服这位年轻精干、富有魅力的美国女强人,她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并有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甘维珍。说来也巧了,80年代末甘维珍带领 我现在的客户埃克公司去浙江杭州发展丝绸业务,后来因为她忙于将她的公司在华尔街上市,无法分身,埃克公司正好碰上了我——我那时拿着江苏省进出口公司的 样品敲上门,负责大陆业务的卡蜜尔和姬瑞瞪着一双蓝色一双棕色的大眼睛,惊诧地看着我做的Bill Blass的精美样品,第二天她俩半信半疑地下了一个小单子——那是1990年,现在2005年,我在写这篇文章时,Camille(卡蜜尔)刚从纽约来 过电话,而姬瑞(Geri)正在从纽约飞往香港的途中呢!天哪!我简直不相信15年过得这么快!埃克公司去年经营了6000万美元的丝绸纺织品业务,我是 中国代理,也是她俩亲密的好朋友了。著名的Polo等品牌,常是由我每年带领埃克公司携设计资料来中国外贸公司下单,再经空运海运到美国、欧洲,我现在一 边写,一边看看日历,天哪,姬瑞一行5月13日就要到了,今天已是5月10日了,只有三天时间了!昨夜写到今天凌晨2点,我心里想:不能当陈逸飞,要好好 当心身体,笔却在白纸上刷刷地停不下来,思绪如瀑布般倾泻,笔尖被往日美好岁月的浪花所拍击、推动……
在不夜城上海,每晚都有朋友或兄弟姐 妹约我去大剧院,去新天地,去参加各种聚会,对不起,统统不去了,在姬瑞13日抵达浦东机场之前我一定要把《纽约社交》这一章写完,回馈多年来关心我的中 国广大读者。而甘维珍就是情商实例。甘维珍的父母一定是情商很高的人,因为在1963年,当她还是10岁小女孩时,她的父亲Leonard Kamsky., W.R.Grace公司的首席经济师,就把她送去学习中文,在一次party上我问八十多岁的老Leonard:“您怎么会想起来的呢?”他爽朗地哈哈一 笑,说:“我们犹太人办事就是有远见啊!”这样,这个住在公园大道的富家的女孩,放弃了钢琴、芭蕾等课程,渐渐地成了一个“小中国迷”,直到被普林斯顿大 学东亚研究系录取,主修连我都搞不太懂的汉语文言文。她后来又打算攻读汉语文言文博士学位,她说:“我那时真想在书堆中研究中国古典诗歌来度过我的人 生!”但她的系主任建议她同时选修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商学院的经济学课程:“Ginny(她的英文爱称),你不属于图书馆,你属于商界。”这句话改变了她 的一生。
1972年,尼克松开始了他的中国破冰之旅,当政治的序幕拉开后,舞台永远上演的是经济。一年后,美国收到中国订购10架波音 707飞机的订单。1978年12月,美国大通银行总裁威廉·巴切尔决定访华“淘金”,但却为找不到一名中文翻译而伤透脑筋,这时有人给他介绍了25岁的 甘维珍当翻译。在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宣布中美关系正常化,次日的报纸上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接见了大通银行总裁一 行。当巴切尔向**提出,要在中国建立一个代表处时,**指着中文流利、活泼精干的甘维珍说:“那就由她来负责吧!”
甘维珍说:“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感觉到,我的全新的生活将在中国开始了!”
果然,大通银行不久后在北京饭店设代表处,并任命甘维珍为主管,第一笔业务是当时的中国冶金部部长唐克要求借2000万美金在西安地区开采钨矿与钼矿。她跟纽约总部打电话,很快得到了批准。
在 大通工作两年后,甘维珍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Kamsky Associates.Inc.为计划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譬如,今天遍及中国各省市的著名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业务,就是当年由甘维珍协助 AIG总裁格林伯格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她还帮助可口可乐公司,麦当劳公司成功地打入中国市场。除了进行大量商务活动外,她还协助美国慈善组织,将100 万美元的救援物资通过中国民政部发放到遭受洪水灾难的灾民手中。近年来,她除了担任凯米斯基公司董事长之外,还担任美国外交委员会成员,美中关系委员会董 事,为鉴定美中贸易协议,促使中国进入WTO起了积极作用。她也和基辛格先生一样,在中美关系每逢遇到危机的时刻力挽狂澜,声嘶力竭地在美国上层社会为中 国辩护、游说。2004年,具有千万美元身价的甘维珍担任了华美协进社的董事长后,带进了尼克松的大女儿朱莉叶·尼克松和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前 CEO梭尔登(John Thornton)先生作为新董事,她在一次晚宴中对我说:“朱莉叶·尼克松是美国上流社会名媛,加入董事会后她可以动员更多高层人士关注她父亲开拓的中 美关系。梭尔登先生呢,他放弃了高盛集团1800万年薪的工作,只身前往清华大学任教,和上世纪初的传道士一样具有献身精神!”
2004年 6月,甘维珍邀请基辛格、格林伯格等精英人士在华美协进社举办美中经济峰会;2005年1月她参加了我在华美协进社主持的“董鼎山先生作品讨论会”,并祝 贺我主办的《中国心、美国情》活动;2005年春节,她与我一同应邀参加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在Grace Massion市长官邸举办的祝贺中国春节晚会;2004年2月,我邀请她和她的“干爸爸”、做了周总理十七年的英文翻译、毕业于哈佛大学、担任过中国驻 英国大使、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冀朝铸先生来我家欢聚,并一起在公园大道56街Bamihana日本餐厅与刘碧伟大使、舒晓文化赞参共聚,举杯欢庆中国春节。
2005 年1月,我与甘维珍曾经一起协商,邀请了美国政商界100名精英,包括基辛格、纽约市长,还有高盛、摩根、花旗、德意志、瑞士等银行的CEO来纽约聆听上 海市副市长、时任2010上海世博协调局局长的周禹鹏关于世博会的英文演讲(可惜因周副市长生病取消)。甘维珍早在1990年就陪同**(时任上海市 长)访问纽约,多次应中央领导邀请前往北京主持美中关系的重要会议。2002年,**接见甘维珍,表扬她为促进中美关系所作出的贡献。
2004 年春节期间一个夜晚,我邀请甘维珍、冀朝铸、刘碧伟等人共进晚餐。席间,曾经担任过**秘书的中国驻纽约领事馆大使级总领事刘碧伟,专门向冀朝铸转达了 **两条问候:1. 祝贺你当爷爷添了孙女;2. **主席看了你写的《从洋娃娃到外交官》,认为写得很好。1980年冀朝铸曾陪同**副总理访问美国,甘维珍作为洛克菲勒先生的助手和中文翻译,陪中 国代表团到纽约,两人从此以后结下了忘年之交,她称冀朝铸夫妇为“我的中国父母”。大家一起举杯欢庆佳节。
那天聚会后,我们把冀朝铸、刘碧 伟送上车,然后,我和甘维珍沿着公园大道步行回家。甘维珍和我在寒风中手挽着手,心里暖洋洋的。饭店在公园大道56街,她住64街,我住60街。她说: “朱莉亚,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不知怎么的,我更喜欢中国,不太喜欢美国……美国太物质化了,我喜欢中国的文化、理念,喜欢交中国朋友。真的,有时我想,是 不是自从10岁开始学中文时,你看,我是不是渐渐变成一个中国人了?啊……”她瞪着大大的眼睛问我,然后爽朗地大笑,笑声在月下的公园大道回荡……
甘 维珍的经历影响了一大批美国人,特别是富裕的美国犹太人,他们不仅纷纷跑去中国投资,经商,还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去学习中文。写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一大群 的小甘维珍,小基辛格正在曼哈顿明亮的课堂里摇头晃脑的朗读中文,等他们长大了,一定会为美中友谊和经济发展带来繁花似锦的时代!
美国高情商群体
——我与纽约犹太人商圈
2005年5月的一个周末,麦克的好友、德国ALD公司CEO华尔特博士从柏林打电话给我,他刚刚参加了二战被害犹太人纪念碑的揭幕仪式。
“朱莉亚,”他在电话中对我讲,“纪念碑群在勃兰登堡附近,紧挨着我们常去喝啤酒的波茨坦广场,纪念碑不远处是德国联邦议院和总理府……下次回德国,你一定要来看看这些像你们中国石碑林一般的纪念碑!”
当晚电视上,德国联邦议院议长在纪念碑揭幕上的发言传遍全世界:“纪念碑并不意味着德国对纳粹历史反省的终点,相反,它将警戒德国,牢记历史,吸取教训——坚决反省历史,德国才获得今天的地位。”
我作为德国人的儿媳,有一次问我美籍德裔丈夫麦克:“德国人为什么要屠杀犹太人?”麦克,这个出生德国的美国博士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那是希特勒自己制造的圈套啊!不幸的是许多德国人上了圈套,卷入了反犹疯狂之中。”他一边坐在我们面向公园大道的阳台上喝咖啡,一面用蓝色的炯炯目光盯着我说:
“德国人向来不喜欢犹太人,但这只是宗教的原因。人们认为按基督教《圣经》来讲,耶稣的门徒之一,犹太人犹大出卖了耶稣,又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犹太教不承认基督复活之说,也不承认圣诞节。所以排犹本来就有一定的宗教背景,可偏偏犹太人又有经商的本事,当戴着黑色小帽的犹太人把生意红火的商铺一家一家地开到基督教世界的门口时,嫉妒的主妇就从窗口往下面吐痰。”
“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希特勒渐渐崛起,本来就对犹太人深怀反感的他发现如果创造一个理论,将犹太人定为劣等种族和万物罪魁之首,即能以此来唤醒日尔曼‘优秀种族’的自豪感,为自己登峰造极营造声势,又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犹太人累积成堆的金钱袋,更可以在‘消灭欧洲劣等种族’的口号下在全欧洲掠杀犹太人,同时进行领土扩张……你现在明白了吗?戈培尔讲谎言重复了1000次就成了真理,上一代德国人就这样不幸地卷入了希特勒重复1000次的‘劣等种族论’圈套啊……”
我望着麦克,想到我们经常在一起饮啤酒的那群健壮聪慧的德国朋友,如华尔特博士,芭芭拉,柯夫曼……我知道希特勒的罪行与那时还没出生的麦克这一代人是完全无关的。德国新政府在二战一结束就将奥斯维辛集中营改建成希特勒二战罪证博物馆,向全世界开放。2005年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又在国会附近建立庞大的纪念犹太死难者碑群,让整个欧洲警钟长鸣。对比日本政府对屠杀中国200万人拒不认错,小泉纯一郎还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实为日本人的耻辱啊!
而我呢,一个德国人的儿媳妇,18年来,却在曼哈顿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和犹太人打交道。在纽约,从麦迪臣大街、公园大道到第五大道、第七大道;从华尔街到帝国大厦,到洛克菲勒中心,70%的私人公司为犹太人所拥有,曼哈顿鳞次栉比的一幢幢高档住宅公寓和商务楼的房产权几乎都掌握在犹太人的手中。传媒业如《纽约时报》、《每日新闻》,几乎全国大型电视公司也都是犹太人当家,更不用说金融巨头、好莱坞导演们了……有人讲,一到犹太人过节放假,全纽约就睡觉啦!我认识的不少犹太人,还娶了中国太太呢。例如公园大道60街515号,被《纽约时报》称为全世界最昂贵的贵族公寓,每一套房价1500万美元,我的亚裔女友和她的犹太裔丈夫一年前买了一套搬进去住。他俩年龄相似,都在45岁左右,都拥有美国常春藤大学MBA学位,两人拥有自己的小型金融证券投资公司,他们还在香港维多利亚山顶拥有一栋面对大海价值1600万美元的别墅,两人每年还向美国红十字会捐赠100万美元。
“我改信犹太教了。”女友对我讲,她在香港时原本信天主教,“不过我先生不像我公公那么在乎,除了节日,他基本不去教堂。”
想到犹太人,人们常联想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诸如马克思、爱因斯坦、茨威格、基辛格、格林斯潘、布隆伯格这类极优秀的精英;而另一个极端即是戴着巴掌大的黑顶圆帽,苍白的脸上留着满腮大胡子,聚在犹太教堂门口或是在纽约街头低头匆匆行走的怪人。
我在美国的生活背景是经商,这注定我必须和美国主流社会打交道,也就是和美国商界的犹太人打交道。写到这里,我不禁想:也真奇怪,那么多年,在我这么多的客户中,不是犹太人的还真的没有!
不过,在我接触的犹太人中,戴黑顶圆帽的可是一个也没有(或许他们在家里悄悄地戴,上班就摘了),他们高大英俊,皮肤白皙红润,即使身材矮小如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也因气质和个人魅力光芒四射。纵观整个欧美近代经济发展史,从14、15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到16、17世纪的英国,再到18、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一个惊人的事实是:犹太人被命运赶到哪里,哪里经济便如雨后春笋般地繁荣增长!
马克思曾这样写道:“犹太人的数目还不到人类总数的1%,本来应该像灿烂银河中的一颗小星一样不起眼,这不到人类1%的犹太人却经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和关注。”那是因为犹太人在商业、政治、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曾取得出色的成绩。
仅就诺贝尔奖而言,至2001年,犹太人获奖已达到129人。其中医学奖45人,物理学奖31人,化学奖22人,经济学奖13人,文学奖10人,和平奖8人。而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获奖人数却寥若晨星。在美国,犹太人是最富有的少数族裔,按一般理念因属于强调市场经济的“富人党”,也就是共和党,但大多犹太人注册为民主党。上次美国大选时,戈尔(民主党)得38%犹太人的选票,布什则拿到了19%犹太人选票,主要原因是犹太人多为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如大学教授、导演、艺术家、记者,他们较倾心于乌托邦贫富均等的理念。美国大学犹太裔教授90%注册为民主党,美国主要媒体的编辑记者80%注册为民主党,这就是为什么当布什竞选连任时,掌握在犹太人(民主堂)手中的《纽约时报》一再登出大幅反对布什连任的广告——尽管布什在伊拉克铲除萨达姆政权从表面上看有好处,但《纽约时报》仍竭力呼吁选民们阻止布什连任。
前一届克林顿总统的民主党政府几乎被犹太人包围,不仅犹太裔老牌好莱坞明星芭芭拉·史翠珊是白宫的常客,年轻漂亮的白宫女实习生莫尼卡·莱文斯基是犹太人,女国务卿奥尼尔布莱特、国家安全顾问伯格、国际部长科恩、劳工部长拉宾(现为哈佛校长)、原商务部长萨默斯,还有联储会主席格林斯潘统统为清一色的犹太人。他们大部分在纽约曼哈顿高级住宅区拥有自己的住宅。
打开犹太人神话的钥匙究竟是什么呢?思索良久,我找到了三把钥匙:善良、教育、奋斗。请读者和我一起走进与我朝夕相处18年的纽约第五大道上的三个犹太家族的商业集团吧!
一、善良
布尔克契公司坐落在第五大道37街,公司老板布尔克契不仅拥有37街整栋大厦,还拥有多处曼哈顿、佛罗里达以及欧洲的房地产。布尔克契和他的两个儿子汉克、理查德与我已经认识17年,最近,他们请求我为他们在上海、深圳咨询如何买地皮盖五星级酒店及高级公寓。十多年来,我与这个家族公司联系的日常业务是纺织品进出口,即为美国著名百货连锁店如JC Penny、War-mart、Target等大众市场提供服装服饰等纺织成品,美国各大百货公司都有布尔克契品牌。我现在一边写这本书,一边正为布尔克契的出货期发愁:有几个货柜原讲好5月30日出货,但工厂因为任务太重拖到6月15日,今天已经是6月6日,L/C使用证上规定不得超过6月15日,我的天哪!我要赶紧放下写作,马上给江苏省针织进出口公司和布尔克契的货运代理打电话,一定要提早定海运舱位,一天也不能拖了!
虽然布尔克契一家人既和善又讲道理,不会因迟交两周货而不给钱,但开证(L/C)银行会给麻烦,迟交货要付给银行一大笔罚款费用,还有百货店买家也会要求一笔迟交货折扣费。老天爷,这就是写作与经商的矛盾!我的第一本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就是在一手处理大堆L/C,签订买卖合同,另一手在白纸上写作的状态下,用了九个月时间匆匆完成的40万字的作品。做生意总是要求全心的投入,赚钱已是次要,责任感和诚信才是至高无上的。陈逸飞曾说:“只有乘飞机是最轻松的,可以蒙头大睡。”我则连乘飞机都要阅读文件。一个灵魂是作家的我,却整天围着商场贸易转圈子,这可真是个矛盾。但也可能正是因为这点,我的信马由缰的即兴文字才散发出对真实生活的激情,也可能由于我身上不时冒出的文学气质,才赢得“老犹”们的尊重吧!
譬如,每次我的美国犹太客户和中国外贸公司发生了关于交货延期、少量品质问题等矛盾时,我总是写一个“宏篇巨论”,在为中国大陆一方做解释的同时,也提醒客户,以中国外贸公司为他们曾做过的贡献,并保证今后不会发生误差等给客户消气。他们看了我的长篇电子邮件后往往让步了事。在国际贸易中当救火消防员,笔下功夫和待人诚挚,讲真话是获胜基本条件。而十多年来,我也看到了犹太人在遇到矛盾纠纷时所表现的通情达理,善良宽宏。越是大家族表现得越棒。
布尔克契家族二战前从以色列移民美国纽约,那时布尔克契先生以在地摊上卖手帕为主,一边摆摊一边去纽约大学夜校部学习商业课程。他设法从日本、瑞士进口手帕,再千方百计将现货打入大百货公司,一个小门打开之后,他看到了美国百货公司的一百个大门向他打开——围巾、帽子、手套、雨伞、雨衣、毛毡……在遇到我之前,布尔克契公司一直仅向日本、韩国和中国的香港和台湾进货,从1987年我用自己在商学院交结的人际关系,拿到的中国样品敲门推销后,他们开始转为大量向中国进货。当时中国大陆的出货文件上和纺织品配额许可证Visa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出口价格,可以看出每个货柜/订单中方和代理一共挣了15%利润。如果遇到日本公司早就跳起来啦!日本人常常只顾自己赚钱,不许别人赚钱,但布尔克契贸易公司根本不来过问,还要在成交后再付你作为“买办”(买方代理)的3%的佣金。慷慨、清爽,和这样的公司打交道令人气定神闲!
每次去他们公司——17年来几乎天天如此,总会看到来自各个犹太人慈善团体,穿着白衫黑袍的大胡子们上门请求“捐款”,布尔克契和他的两个儿子开起支票来也很干脆,从来没有挥一挥手赶人一说。1990年夏天我生下儿子安德曾,他们除了买了一大堆Baby Shower礼物外,还硬塞给我一张放在我儿子名下的债券基金证券,说:“等小宝贝长大了,这张支票可以供他上大学。”我硬是不要,将证券扔下就跑了。每次大陆贸易公司访问纽约,他们开了加长林肯车来迎接,同我们在车上唱歌,喝酒,看电视,请大陆公司代表在高级法国餐馆晚宴。现在回想,和老布尔克契及他的三个儿子在一起,真感到善良带来的无穷快乐。无论市场好坏他们都是我忠实如一的朋友。善良待人使布尔克契家族的财富积累激增,他们用20%投资房地产,20%投资债券,40%扩大业务,20%作慈善捐款,对股市几乎不碰。感谢老天爷,他们纯金般的善良,加上80年的勤奋辛苦终于得到回报,使他们成功地立足于曼哈顿顶尖犹太富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