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灰姑娘”

作者:竹林    更新时间:2013-08-07 16:09:30

一天傍晚,梅宝洗好碗筷,刷净锅子,又喂饱了所有的兔子之后,悄悄地推开了后门。

月亮很圆很亮,似乎很久没有见到这样圆而亮的满月了。现在它突然出现在湛蓝的天空中,好像浮在茫茫大海上的一颗巨大圆润的珠子。星星在周围眨着眼。它们有的聚集成一条鱼的形状,有的排列成一把长柄的调羹,而那整个浩瀚无边的银河系,则像太阳底下一条真正的河流那样,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梅宝觉得奇怪,在这样明亮而美好的夜晚,人们为什么不像白天一样到地里去干活呢?呼呼的鼾声正从爹爹的卧室里传出,她也感到不可思议在这野外处处吹送着充满花香的微风,夜莺栖在嫩绿的女贞树枝上唱着不倦的歌声的时候,他怎么能睡得着呢?她记起她亲生的爸爸在世时,那温暖的小茅屋里的一盏灯,仿佛是彻夜不熄的。有时她一觉醒来,还看见爸爸在灯下给那些可爱的小泥人涂抹颜色,或者用刀子在一块木头上无意义地削着什么。夏天的夜晚,爸爸轻轻摇着蒲扇,替她驱赶蚊子,一面指着天上的星星给她讲故事。爸爸讲故事的时候不像学校的老师,需要在面前放上一本书,不时翻一下;也不像长烟管爷爷,必须时时吸着烟管才能讲。爸爸只要那黑黑的细长的眼睛温柔地向她看一眼,故事就像地下的泉水一样突突地涌上来,仿佛他的脑子里就装着一本写满字的书。

不知道为什么,那很久以前爸爸所讲的故事,现在忽然又在她的脑海里变得鲜明生动起来。她记起爸爸的故事中有一个善良的快乐王子,为了拯救那些穷苦中的人们,而献出了自己作为眼睛的宝石和作为皮肤的金片,最后人世间的严酷的寒冷使他的心破碎而死去了。爸爸的故事里还有一个穷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新年的前夜冻死了,不过她的灵魂升到了天堂……唉,为什么好人都要死呢?

她抬起头来,觉得爸爸黑黑的细长的眼睛在云端里显现,又觉得爸爸温柔的暖人的呼吸随着微风一起向她吹来,仿佛爸爸并没有死,就像那闪烁的星星和月亮、飘忽的清风和流动的小河一样。爸爸身体中有一种东西永远存在,它和那埋葬在遥远山脚下的黄色土坟里的死去了的躯体没有关系,它是一种不灭的火焰,永远活在梅宝的心中。虽然爸爸没能活到梅宝读书的年龄,也没有教梅宝认过几个字,可是她总觉得,自己要好好读书才能对得起死去的爸爸。前几天,杨老师把她那些涂好颜色的小泥鸭子,再加上一只新捏的小白兔,统统送到市区的少年宫参加展览了。如果爸爸活着,现在他该是多么高兴啊!不过,当她对着广袤的星空那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飞去的地方低低地叫了一声“爸爸”之后,便觉得她已经把一切都告诉了爸爸,而爸爸也听懂了她要说的一切。她感到一种满足,她不再像过去那样难过了。

她从门背后的草筐里,拖出那只小小的破书包。书包里的课本,只剩下一些破碎的纸片了上次爹爹把她赶出去以后,又把课本扔到了兔棚里,结果被那些不懂事的小兔子,撕成了这个样子。顽强的梅宝决定把它们重抄一遍,为此她已经借来了阿芳的课本。

但是她不能在家里抄书,因为爹爹不喜欢在自己不需要灯的时候,别人开亮了灯他把这叫作浪费。所以梅宝只好从屋里搬了一张小竹凳和一块洗衣服用的搓板,来到外面。她准备在月亮下抄书。

现在,她坐在小竹凳上,搓衣板搁到了膝盖上。月光虽亮,可是对于书页上的一个个字来说,却显得过于黯淡了,这使得梅宝不能顺利地抄下去。她收拢书包,慢慢朝门口的村路上走去。

田野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气里,不过这烟气并没有遮盖一切,而只是使那些树木啦、小桥啦、青葱的竹林和闪亮的小河啦,显得更加柔和。真怪,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清晰美好,为什么书上的字看不清楚呢?

她沿着村前的小路,走过阿芳家的屋后一直往西,又横穿过那条两旁长着榆杨树的通往学校的大路,不停歇地走啊走。她执意要给自己找到一个更加光明的地方。

突然,她一抬头,眼睛被一团白光刺痛了,紧接着,她开心地笑起来。她眼睛里所发出的兴奋的光辉,似乎比那团白光的本身还要亮。原来,在她的前面生产队的牛棚边,也就是阿明他们曾经捉野蜜蜂的土墙旁边,正高高地竖着一盏诱蛾灯。这盏诱蛾灯看起来就是一盏普通的小日光灯,不过它的光芒比任何一盏日光灯还要强烈。它简直……简直是夜空中升起的一轮太阳,而且它的周围还罩着一圈铁丝网那些通了高压电的铁丝网当虫子扑上去时,高压电立刻把它们打落下来。小虫子唰唰落下,好像夏天里的一阵骤雨。这真是一盏伟大的灯。

长烟管爷爷从牛棚里走出来。

“爷爷,爷爷,”梅宝高兴地叫道,“我要在这里抄书。”

“抄书?唔唔,不就是写字吗?唔唔。”爷爷不置可否地磕着他的烟管,“你为什么不……唔,不到你同学的家里去写呢?这里可是连一张桌子也没有呀!”

梅宝低下头去,两只小脚在地上摩擦着,轻轻地说:“爹爹说,用掉了人家的电,我们家赔不起的。”

“唉,我的孩子,我的好孩子!”爷爷长叹一声,转身又进了牛棚。

过了一会儿,爷爷出来了。他手里拿着一块薄木板,还有几块黄色的土砖。他用土砖支起薄木板,于是梅宝就有了一张书桌,同时还有了一个舒服的凳子那也是两块土砖垒成的。

“爷爷,你真好!”梅宝仰起小脸,甜甜地感激地一笑,然后很快在“书桌”上摊开了纸和笔。

长烟管爷爷在离梅宝不远的地方铡牛草,“嚓嚓,嚓嚓!”嫩草的清新气息弥漫着,这是他所喜欢的气味。当他偶尔抬起头来的时候,总是看见小梅宝专心致志地埋头写着,从来不把头抬起向四处张望一下,似乎她已经忘掉了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别的东西。

这时,通往学校的那条大路上,异乎寻常地热闹。阿明、“鸭子”、阿芳和“小姑娘”,说说笑笑地在路上走着。这些天来,西德长毛兔使他们着了迷,每天不到天黑,谁也不肯回家。不过现在他们说笑的内容,却和长毛兔没有关系。因为刚才就是他们离开学校的前一刻,杨老师正好从城市里赶回到学校。她兴奋地叫住了他们,吩咐他们去把梅宝找来。他们谁也想不出杨老师为什么这么晚还要找梅宝,因此一路上充满好奇地猜测着。

聪明的阿芳说:“杨老师这样高兴,一定是有好消息大概,梅宝的小泥鸭子得了奖。”

这话马上被“小姑娘”否定了:“如果是因为这件事,那么杨老师完全可以在明天上课的时候宣布,为什么非要现在说呢?”

否定得很有道理,因此大家都不出声了。过了一会儿,阿明说:“我猜一定是杨老师给梅宝买来了一只新书包。”

“也许,是一本新书。”“鸭子”紧紧接着阿明的话说。

“那也能等到明天一早再给梅宝的呀!”“小姑娘”说。

“鸭子”不喜欢“小姑娘”用这种口气反对他和他的好朋友,他在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人家都讲得不对,那么你倒说说看。”

听了“鸭子”的话,“小姑娘”眯缝起他那一双清澈秀气的眼睛,沉思地望着前方,用一种很轻的、仿佛是自言自语般的声音说:“我听说过一个灰姑娘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从前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受到狠心的后娘虐待,每天必须干最脏最累的活,穿沾满灰尘的破衣服,因此大家都叫她灰姑娘。后来,一位仙女帮助灰姑娘寻到了幸福,从此灰姑娘就离开自己的家,过上了永远快乐的生活……我觉得梅宝很像灰姑娘。她这样用功读书,这样聪明勤劳,一定也会像灰姑娘那样,得到幸福的。”

“小姑娘”的话使得大家都沉默下来了。满月的银辉在天空和大地间泛滥着,道路两旁的榆杨树,向着谁也不知道的地方延伸。孩子们手拉手地向前走去,仿佛这是一条童话王国里的神秘小路,只要沿着这条路永远不停地走下去,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一切。至于他们究竟希望得到什么,谁都无法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因为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候,他们中间有的人可以说,希望得到一对兔子;有的可以说,希望所有的算术题全部答对;甚至还可以说,希望永远不要读书。可是在现在,当春风轻拂、万物滋生、春夜朦胧的烟气吹醒了他们奇妙的幻想的火花之后,哪怕是最笨拙的“鸭子”,他的心灵也和别的孩子一样,正在升华,正在经受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喜悦的颤动。未来对于他们来说,仿佛是一件灿烂、美丽得不能想像的礼物。

突然“小姑娘”站住了。他眯缝起一双女孩般清秀的眼睛,惊讶地望着前方。他看到了一个非常奇异的景象:前面,迷茫的星空下不知从哪儿飞来了许多翠绿色的小鸟这是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美丽的小鸟,它们的羽毛像半透明的翡翠一样鲜艳光洁,同时它们的飞翔使得黑夜退却了,白昼的灿烂光芒在四周闪烁着。啊,这不正是童话里光明的天使吗?

“鸟,看那些鸟……”他喃喃地念叨着,怀疑自己真的是来到了童话世界。可就在这时,别的孩子却在他旁边“嘻嘻,嘻嘻”地笑起来。“鸭子”还拍拍他的肩膀,得意地挤挤眼睛说:“嘻嘻,眯细眼,你再眯起眼睛来看看,鸟在哪儿?”

对于“鸭子”的嘲笑,“小姑娘”不敢反驳。乡下的孩子称近视眼为“眯细眼”,而他的眼睛确实有点儿近视。在城里读书的时候,妈妈还给他配过一副小小的眼镜。因为怕农村陌生的孩子笑话,他一到外婆家就悄悄地把眼镜藏起来了。因此他现在很怕自己看错了什么。

他们又往前走了一段,“小姑娘”这才发现,他刚才所看到的小鸟是几株合欢树的羽状的叶子。这些叶子在诱蛾灯的雪亮的白光映照下,变得比任何时候都翠绿鲜嫩。它们在微风里轻轻摇曳,真像天外飞来的一群翠鸟。

“小姑娘”沉静地闭拢着嘴巴,既不分辩也不更正,心里暗暗庆幸自己刚才看到了那个神奇的景象。就像未放的花苞不愿散失它的芳香一样,“小姑娘”不想泄露那个只有他看到的、属于自己的那个小小的美好的秘密。

“梅宝,梅宝”眼尖的阿芳突然叫起来。接着,大家也都看到了坐在诱蛾灯下专心致志抄书的梅宝,于是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

“梅宝,梅宝,杨老师叫你去呢!”这句话,分不清是谁喊出来的。

梅宝吃惊地眨了眨眼睛,随即低下头去:“可是我……”

“哈,你在抄书是不是?”阿芳一把抽出梅宝的书本来,“好,我来帮你抄。”她爽快地说。

“我也帮你抄。”“小姑娘”连忙接上去说。

“鸭子”向阿明望了一眼,阿明也正望着他。两个人嘴唇翕动了一下,没有发出声音。

梅宝走了。阿芳和“小姑娘”,面对面地趴在长烟管爷爷搭起的“书桌”上抄起来。

“听说,梅宝家的老公兔是被黄狼精拖去的。”阿芳抄了几行之后,忍不住轻轻地说道,“因为梅宝她爹爹太小气了,黄狼精才来偷的。”

“那么,黄狼精是专门惩罚小气鬼的吗?”“小姑娘”问。“嘎叭”一声,他不小心把铅笔尖弄断了。

“当然啦!喏,给你削笔刀。”阿芳伸过手去。

“小姑娘”低头削铅笔:“你看见过黄狼精吗?”

“我爷爷看见过的。爷爷说,要是梅宝她爹爹再小气,黄狼精还要来的。”

“最好不要来了。”

“为什么?”

“再来,我们的书不是白抄了?”

“这是她爹爹撕的呀!”

“可她爹爹是因为丢了兔子才撕的嘛。”

大概阿芳也觉得“小姑娘”的话言之有理,就不再作声,埋头抄下去。可是他们说过的这些话,却像一根根看不见的小箭头,一直射到了阿明和“鸭子”的心里。他们觉得心里非常难受。“鸭子”求援般地望着阿明。

终于,阿明鼓足了勇气,红着脸对阿芳说:“我们……也来抄好吗?”

阿芳侧过脸来,扬起她弯弯的黑眉毛,好像说:“你们行吗?”

“我们保证不会抄错,保证!”阿明连忙发誓。

“是的,这几日杨老师天天给我们补课。”“鸭子”舔舔嘴唇补充说。

于是阿芳分给他俩两篇简短的课文。阿明分到的是一则请假条。

“啊哈,孩子们懂事了。这回可是太阳从东边出来啰!”已经铡完草的长烟管爷爷,从牛棚里走出来,发出一声充满慈爱的赞叹。

阿明非常得意,一本正经地摊开书本抄起来。

他抄了一会儿,忍不住就丢下笔跑开了。

也许这不能怪他没有耐心,因为这时有好几只蝼蛄,从诱蛾灯上“啪啪”落下来。他知道这么大的虫子不会立即被灯旁的电网触死,它们只是触昏了。他怎能不去捉几只来玩玩呢?再说蝼蛄是害虫,他得把这些昏迷的蝼蛄消灭掉,不让它们再活转来危害庄稼呀!

就在阿明去捉蝼蛄的时候,“小姑娘”把阿明抄的课文拿过来看了一下。这一看,他忍不住咧开嘴巴笑起来。原来,毛边纸钉起的本子上,一行蚕豆瓣大小的字写的是:“马病下牛不来。”

“阿芳,阿芳,你们这儿的马能生牛吗?”“小姑娘”笑嘻嘻地问。

“瞎说!”阿芳头也不抬,继续抄她的课文。

“什么什么?”“鸭子”兴致勃勃地凑过来问。

“马会生牛,嘻嘻,阿明说,马会生牛。”

“鸭子”先是一愣,但听说是阿明讲的,马上就神气活现地晃了晃大脑袋:“马就是会生牛嘛,你笑什么?”

“小姑娘”不睬他,笑得摇晃着身子。阿芳举起铅笔,向两个人瞪了一眼:“你们有神经病啊?马怎么会生牛?”

但是,这个在阿芳看来根本不值得争辩的问题,“鸭子”却为了捍卫他的好朋友的威信,非要辩个明白不可。

“谁说马不能生牛?马还能生驴呢!”“鸭子”振振有词地说。

“那是骡子。”阿芳纠正他。

“马能生骡,为什么不能生牛?反正马……马什么都能生!”

阿芳也笑了:“你是马生的吗?”

“鸭子”气坏了,半天找不到反驳的话来,只好忽地站起来,扬扬拳头,似乎要打架。可是阿芳不在乎,她知道他不敢。

“小姑娘”却急了:“‘鸭子’,你……你不要凶,我们查《辞海》。”

“鸭子”鼻孔里哼了一声:“哼,谁稀奇你那破‘海字’。”说着,一抬胳膊,把“小姑娘”推了个趔趄。

“瞧瞧,这又是怎么啦?怎么啦?”长烟管爷爷正好走过来,往地上磕着烟灰,在一旁开了腔。

“小姑娘”忙转过身,机灵地眨眨眼:“爷爷,牛是马生的吗?”不等长烟管爷爷回答,他接着又说,“‘鸭子’讲的,马能生骡,为什么不能生牛?”

“瞎说八道,瞎说八道!”爷爷连连摇头,胡子一抖一抖地。

“鸭子”见长烟管爷爷也说他瞎讲,不觉有些心虚了,低下头不敢出声。爷爷却毫不留情地盯着他:“来来,你这个小笨鸭,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小姑娘”替他解了围,拿起阿明的练习簿和课本一起递上前,说:“爷爷你看,是阿明抄错了。”

“唔唔,”爷爷接过来,凑到眼前端详了一番,便皱起了眉头。

长烟管爷爷小时候念过几年私塾,小学课本上的字还是认得的。不过他的眼睛老花了,这样的字,对他的眼睛来说可不大适合。因此他把本子凑近看看,又拿远了看看,还是一筹莫展。最后转身走进牛棚,不知从哪儿摸来了一副只有一条腿的老花眼镜,用线绑好架在鼻梁上,这才看清楚了阿明写的那几个歪歪斜斜的字,同时对照课文,认真比较了一番。

“哈哈,哈哈!”他大声笑起来,笑得胡子直抖。原来,课文上写的请假条是:“妈妈病了,下午不来……”

“你们这些秀才呀,可真行!”爷爷举起长长的烟管,在“鸭子”的光脑壳上“啪”地敲了一下。

“鸭子”一缩脖子,一伸舌头,两只手抱在脑袋上。

“阿明,阿明哩?快给我过来!”爷爷四下里张望,发出了命令。

正玩得起劲的阿明兴冲冲地跑过来了,手里还捧着两只蝼蛄。

“鸭子”以为这下他的好朋友也要吃一烟管了,眼巴巴地望着,真恨不得跑过去替阿明抱住脑袋。可是爷爷举到半空的烟管并没有落下来,却噙到了嘴边。他装上一袋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说:“孩子们,我来讲个故事。从前,很久很久以前,”爷爷说道,“玉皇大帝派老牛到人间来传令,告诉人们一天吃一顿饭,换三次衣服。可是老牛不识字,把玉皇大帝写的圣旨看错了,对人们说,一天吃三顿饭,换一次衣服。这样,人间的饭就不够吃了。为了惩罚老牛的愚昧无知,从此玉帝就命令老牛天天耕地,服做不完的苦役……”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