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作战的主力兵器,既不是弓,也不是枪或大刀,而是已有足够数量的枪炮。”
在座的所有人都侧耳倾听着:
“待会我叫到名字的人,请到前面来,在我的左手边站好。佐佐成政!”
“是!”
“野野村三十郎!”
“是!”
“前田又左卫门!”
“是!”
“塙九郎左卫门!”
“是!”
“福富平左卫门!都出来了吧?好,那么大家听好!作战时就以这五个人为枪队统领,每个人有八百支洋枪及一千六百名的士兵。”
信长脸上的表情十分愉快:
“现在我必须告诉你们的,即是作战时必须严格遵守集体行动的要求,即使发现任何目标,也不许独自开枪。此外,必须随时将枪炮装满子弹待命,一待令下,才准举枪射击。”
“遵命!”
“在这次的作战当中,希望各位不要想着射杀某位敌将,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集体射击、集体行动。请各位务必将这个命令转告你们的手下,绝对不许有独自发射的情形出现!”
“首先必须将一千六百人分成两大队,每队八百人;然后再将八百人分成四小队,每队有两百人。这四个小队必须听从指挥者的命令,整齐而正确地交替;在喊过一、二、三、四之后才能发射,接着的一、二则必须迅速将子弹填入枪膛中。当枪声完全停止之时,即表示这场战争已经结束。”
“是!”
“至于其他的人,就以此为主力,尽全力朝敌人进攻吧!”
信长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兴奋:
“以前那种打头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我要以我这灾厄之年的命运为赌注,试试我的新兵法。因此,所有部队都必须掌握胜利的契机,让对方动弹不得。”
信长眉飞色舞地望着大家。
当信长和信忠率领着织田军从岐阜出发时,正是五月十三日。
他们正准备到三河的吉田城与德川军会合,一举攻灭包围着长筱城的武田军。然而,从岐阜出发的织田军队列,又叫站在街道两旁围观的人们全都傻了眼。
在这条为了今日的进击而整修得焕然一新的街道上昂首前进的织田士兵们,人人肩上扛着一根角材,腰上绑着绳索,如蟒蛇般地蜿蜒前进。
“他们这像是要去打仗吗?”
“你怎么这么说呢?说不定队伍里有大家想象不到的洋枪队混杂其中呢!”
“洋枪、木材、绳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这就是我们信长殿下伟大的地方啊!”
“此话怎讲?难道要把他们绑成一团不成?”
“说你不懂就是不懂,要是这战法能够让人一望即知,那还打什么仗呢?我说的就是这个啊!”
道路两旁的人们议论纷纷,然而谁也无法理解这三样东西在战场上如何使用。
他们只知道被武田军包围住的长筱城已经陷入十万火急的困境,正等着织田军的到达,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刻比一刻更紧急的危机。
在进军途中,家康又不时地派遣使者前来催促,以致信长一刻也不敢停,马不停蹄地赶着路。当使者看到织田军的前进的确非常迅速后,又很快地策马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