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玄上洛

作者:山冈庄八    更新时间:2013-08-06 11:49:23

在反信长势力中,如果说京都的第十五代将军足利义昭只能算是个胆怯的懦夫;越前的朝仓义景和小谷城的浅井长政只是不自量力的武夫;以本愿寺为首的各地宗教僧徒是顽固不化者;三好党徒算是一群无头苍蝇;那么,信长的头号大敌则是甲斐的武田信玄。两人终有一天会正面对决。

    信长年仅三十九岁,但信玄却已足足五十有二。

    五十二岁在号称人生五十年的当时,早已是一个不能对未来怀有期待的年龄。

    在过去的一年内,称霸中国(日本本州中部)的毛利元就因病去世;就在十月,一直是信玄最大的竞争对手北条氏康,也以五十六岁之龄去世。

    所有的人都逃不过年龄的威逼而丧失了竞争力,因此信玄自然也很担心他的伟大理想无法在有生之年实现。

    有着这一层顾虑,因此他决定今年无论如何都必须将上洛之战付诸行动;殊料,当他准备出发时,才发现上杉谦信的存在对他构成了很大的困扰。

    当然,谦信也相当清楚这一点,因而冬天一到,他就自动引兵回去;一待积雪融化,他又开始对武田方展开行动。

    这一年谦信四十三岁。

    谦信非常擅长野战,而且行动神出鬼没、勇猛异常,甚至信玄本身也承认他是日本第一的武将。

    然而,今年的谦信却出人意料地在正月里便来到了利根川,伺机夺取信玄的上州西半国。

    如果不是谦信从中作梗,信玄早就能从东三河的吉田城出兵,一举攻向德川方了。

    到了元龟三年,信玄很快集中兵力将上杉军逐出他的领地,并将主力挥向西方。

    但由于本愿寺、浅井、朝仓和将军义昭等方面不断有书信催促,致使他无法继续挺兵西进。

    入秋之后,加贺越中的本愿寺信徒们终于群起对抗上杉军的入侵。

    (好!这么一来,北陆的上信之地不就可以阻止上杉的进出了吗?)

    这时已是九月下旬,甲斐的山野已被遍地的红叶染红,更增添了秋霜的寒意。

    “我不能再犹豫了。一旦失去这个机会,不仅我的理想无法实现,或许连本愿寺、浅井方也要灭亡了呢!”

    于是信玄立即召集所有重臣至甲府崎馆的大厅中。

    “我决定在十月三日出兵,你们各自回去准备吧!”

    当他这样宣布时,已是九月二十八日的午后。

    上洛军的总兵力为两万七千人。

    除了大约三千人的运输队之外,在本队当中,还包括了医生及伽众(将领的陪宿女人)。此外,信玄又将其余兵力分成三路。

    第一路军从信州的上伊那高远出发,沿途经过信浓和远江的国境、青崩岭,然后出秋叶路。这是主力部队。

    第二路军由山县昌景率领,全部兵力约为五千人。前进路线为从甲斐的下伊那郡进入三河东部,在远江与主力部队会合。

    第三路军则与近江、越前的浅井、朝仓方会合,负责牵制信长向东作战的行动。

    至于信玄本身,则率领第一路军出发,沿途夷平远江、三河、尾张及美浓。

    信长倾全力戒备的军终于从甲斐出发了。

    当他们按照预定日期,威风凛凛地越过青崩岭到达远江之时,正好是十月十日。之后在犬居城的城主天野景贯的引导之下,于十三日来到磐田郡的只来城,顺利地攻下了周智郡的饭田城,并且继续朝久能城前进。

    巨大的战阵一步步侵入德川的领地。

    家康真的会如信玄所预料的那样,很聪明地避开,让武田军安然通过此地吗?

    德川的家老们都知道这是一场没有胜算的硬仗,但是他们也不愿贸然提出回避的意见。他们认为,如果此时决定与武田军对抗,只会徒然损伤兵力;但是如果不加抵抗而让对方通过,岂不是等于帮助他们取得天下了吗?

    到底是信长会胜,还是信玄会胜?

    如果是信长获胜的话,那么再从武田军的背后攻去也不迟。无论如何,避开武田军以减少兵员的损伤才是上策。这当然是德川方中的保守派所提的建议。

    然而,年轻的家康却不肯听从他们的意见。

    原来的家康既老成稳重又具有耐性,然而此时的他却锐不可当,就像一名激进派猛将。

    他认为:

    “既然我们已经与织田先生缔结同盟,就绝对不?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背弃他,更何况织田先生才是全日本中唯一具有远大理想的武将,也是唯一能解救这个国家的人。我们绝对不能做出伤害他的事情。”

    “照你这么说来,你宁愿损失很多士兵,也要全力阻止武田军前进吗?”

    “那是当然!既然是那么强大的对手,我们当然应该尽全力才行。我们一定要让对方瞧瞧三河武士的精神。”

    但是家康毕竟年轻气盛,经历的战事并不多,三方原与武田一战,不仅织田家所派出的平手、泷川、佐久间三员大将都在三方原战死、战败,甚至家康自己也曾陷入九死一生的险境。

    武田方则节节推进,一连攻破了好几座城。在围攻野田城时,武田信玄特地从甲府召来挖掘师父,在野田城的城壁下挖了一个大洞穴,将城内守军们赖以活命的饮食用水全部引到这个穴中。野田城的守军们发现井水有日渐干涸的倾向之后,迫不得已只好开城投降。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