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朝太后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类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为:
一,本书汇集散落的明珠,这些才华杰出、年轻貌美的女性领袖人物,她们曾为中国历史作出独特或杰出的贡献。但大型中国历史著作往往也不予记录或仅仅一笔带过,本书勉为其难地作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
这些优秀的临朝太后各有风采,其中的杰出者如邓绥使东汉在形势困难时保持稳定,度过了一个艰难时期。禇蒜子对东晋的巩固有重要贡献。另如明仁宗皇后张氏,她虽不肯临朝称制,但在永乐之后,帮助丈夫和儿子仁宗、宣宗及孙子执政,形成仁宣之治,使明朝的前期政局继续保持稳定。在她的教育帮助下,使受她影响的皇帝成为明朝比较开明仁慈的人物。
二,有数位临朝太后,当年流落底层,以年幼而稚嫩的心灵承担沉落在最底层的沉重压力,作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还更不容易,她们能抓住机遇或在命运的拨弄下脱颖而出。底层社会的艰难历练化为丰富深厚的精神资源,为她们后来的执政生涯提供了阅历和底气,有力地证实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个人生真理,对有志气有才华的后世和当代出身底层、缺乏文化学习机会而又能自强不息的女子有启发作用。
如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少女时代流落街头,以走江湖、敲长柄的摇鼓度日。后幸得其做银匠的契兄带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她入襄王宫后,差点因出身底层而被驱逐,但她在艰难的环境中,善读书而晓书史,经磨难而性警敏,兼有美姿,所以赢得赵恒的迷恋,终于得为皇后。度宗皇后全氏,其父全昭孙任满还乡时,适逢元兵南下,全氏与其父经过一年跋涉,才脱险回到临安。朝臣认为:“全氏侍其父昭孙,往返江湖,备尝艰险;其处富贵,必能尽警戒相成之道。”她果然认识到:“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也。”(《宋史·后妃传下》)这样的识见使她日后在被俘后,既能保持体面和尊严,又能以健康的心态赖修行度过余生。
三,有多位临朝太后出身优裕家庭,甚或名门大族,她们能充分利用优越条件,读书养性,增长才干,从而在有机会执政时,抓住可贵机遇,抒发才华,作出政绩,留芳后世。她们的非凡胆识和人生道路为后世和当代出身富贵家庭的少女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以读书养性来避免或克服骄娇二气,增长才干和树立在生活中自强自立、善于独立竞争的自信。
四,对死去配偶的太后的性要求,我们应该用现代人文主义的眼光予以评析,首先要肯定她们这种要求的合理性,更要看到她们在爱情方面敢于追求和维护正当权益的积极意义。其中在情场上得到完美结果,在事业和爱情上皆臻完美结合者,更有重大意义。
本书批评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芈八子和秦始皇的亲生母邯郸姬**残忍和**肇事,并非说她们不应该有情夫,既然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众多妃妾,当时的太后有情夫甚或有众多情夫,以今天的眼光看,也不必特别予以苛责。我们批评她们的是因**而行事残忍或肇事误国。
在大胆寻觅情夫的太后中,辽朝契丹女主萧燕燕主动向汉族大臣韩德让求爱,用真情和信任打动他,这对太后和宰相结成的情人具有重大的首创意义和示范意义。
萧太后和韩德让两人年龄相差10余岁,他们虽未结婚,但两情缱绻(qiǎn quǎn,情意深厚,缠绵),伉俪情深,是完美爱情的典范。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首创、《西厢记》、《娇红记》、《玉簪记》、《长生殿》、《桃花扇》等戏曲名著和《红楼梦》等描写的知音互赏式爱情是中国首创的爱情新模式①,而萧燕燕和韩德让便是生活中出现的知音互赏式爱情的典范。
而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兼军事家,萧燕燕和韩德让两人才貌相当,在政治和军事才华方面,水平也大致相当;在治国观点和方针方面,又能英雄所见略同。两人配合默契,萧燕燕有不足处,能利用自己临朝执政的权力充分发挥情人的才华,求得指导,弥补自己的缺陷。他们人入中年,二度相爱,就是在激烈而艰巨的政治军事斗争、复杂而繁忙的治国生涯中建立和保持并持续发展爱情的一对知音互赏亲密无间的最为完美的情人。
五,对于得到临朝太后爱情的男子,如吕后的情人审食其,我们不仅不能跟着古人去嘲笑和蔑视他们,而且还应该以今日的眼光,看到他们给予临朝太后的爱,也给历史作出了贡献。因为临朝太后是政治人物,而非平常女子,他们对临朝太后的心灵和生理抚慰,对临朝太后的执政有着正面的效应。历史进展即使是重大事件的发展也是由细节组成的,我们要重视每一个点滴细节,譬如说太后情人的隐秘作用,才能较好地把握历史的真相。
我们可以对照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哪二世(1729—1796,1762—1796年在位)来看,她的情人波将金将军,由于早在她当年政变时“递给她一条剑穗已深深印在她的心里,现在早已过了青春年华,而且只剩一只眼睛,但他身上粗犷成熟的阳刚之气却深深吸引住她,女皇国事繁重,需要一个既能满足情欲,又有主事魄力的大丈夫型的男子呆在身边,使她感到有所倚靠。年轻的后生只能行云雨之欢,波将金这样的人才能满足她的多方面要求。在女皇的印象里,波将金有时严肃,有时诙谐;有时温柔热情,有时理智冷峻;有时像个政治家,有时像个哲学家;处处不同凡响。”②在这一点上,他们倒与萧太后和韩德让之间的关系很相像。
六,多位临朝太后胸襟开阔,器量恢弘,能善待情敌、政敌和战场上的死敌。
就是这位在爱情生活上得到完美结局的辽国萧太后在北宋杨业被俘、绝食牺牲后,允许辽朝人民为这位与辽朝“角胜三十余年”,“人号杨无敌”的敌方名将在他的死地建庙,表彰他的忠义善战。在杨业死后近一百年的元祐四年(1089),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诗人苏辙奉使辽朝,他在出古北口时作诗《过杨无敌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之一),感慨地说:“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隆平集》卷十七《杨邺(业)传》,苏辙《栾城集》卷之十六)辽朝民众和君主的这种器度,令人尊敬和感慨。
七,优秀的临朝太后在热闹的权力场中,或退出权力角斗时具有明智的宁静心境,值得我们所有的后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都教育我们要善于建立和维护宁静心境,并指出宁静心境的伟大意义。西方的智者也懂此道。如美国人约瑟夫·F·纽顿曾撰文说:
“年轻时,我曾经归纳世人最渴望的东西有七项:健康,爱情,美丽,才能,权力,财富,名誉。我觉得这一发现非常了不起,就特意送给一个有识见的长者看。老人经过一番沉思说:‘这个表所列举的项目很扼要,各项目的先后顺序也很合理。可是,青年朋友啊!你却漏列了人生幸福中最重要的一项。假使缺了这一项,人们所获得的其他种种,都要包藏痛苦了。’他拿起笔,慢慢写下几个字:‘宁静的心境。’许多人等待一生,到晚年才获得宁静的心境。”
可惜还有更多的人到晚年还没有获得宁静的心境。武则天就是这样,所以她流连权欲和情欲,失去后,很快就忧愁而死。由于名利熏心,缺乏宁静致远的思想境界,许多帝王和富翁,即使处在权力的顶峰和财富的高潮时,仍感到种种的不如意或心灵的痛苦。而具有宁静心态的智者,即使寂寞冷落,穷苦困顿,依旧能保持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展示心灵的无穷力量。
只有保持宁静的心境才能真正享受和领会人世和生活中的欢乐,也只有宁静的心境才能冷静地考虑问题和难题。禇蒜子和孝庄太后等做到了这一点,她们就能进能退,进退自如,正确把握形势,引导晚辈皇帝或大臣成功执政,取得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成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从世界史的高度来认识中国优秀临朝太后的历史功绩,我们必须指出并强调:中国的临朝太后不像西方的那些因对外扩张而出名的女皇那么凶横残忍,中国的临朝太后都没有对外侵略的劣迹,没有对异族和异国人民欠下血债。
在世界史的范围内观察和比较中国临朝太后中的姣姣者,研究家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女皇是比不上她们的。以中国唯一正式可称为女皇的武则天为例,如以新罗的三位女皇、日本的九位女皇、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俄国的叶卡德林娜二世等为例进行比较研究,她们都比不上武则天所具有的乐观向上的气概,勇于革新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日理万机的才干③,和善于识拔人才的眼光。
仍以俄罗斯人对其本国历史上的沙皇中评价仅次于彼得大帝(彼得一世)的叶卡特琳哪二世来说,她不断掉换年轻的情人以满足自己的淫欲,这与武则天毫无二致。与武则天不同的是,武则天没有发动过对外扩张的战争,而叶卡特琳哪二世则热衷于发动以扩张为目的的对外战争,而且犯下了很大的罪行。如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俄军疯狂地扑向小小的奥察科夫,终于攻陷。双方战斗激烈,伤亡惨重,6万土尔其军人、两万俄罗斯军人的尸体充塞于战壕街巷,各民族的老百姓也遭到杀戮、抢劫、强奸,房屋化为废墟,地上血流成河。俄军官兵夺得大量战利品,其中最贵重的珍品一律上交给波将金。波将金挑出一块巨型翡翠,派一名军官昼夜兼程快马送给女皇,同时向女皇报捷。女皇深夜受到捷报和礼品,高兴得流下了眼泪。奥察科夫是土尔其的重要军港,是俄国通往君士坦丁堡的关口。”④她又与普鲁士、奥地利一起瓜分波兰,入侵波兰的俄军,无恶不作:“11月6日,华沙沦陷,俄军在华沙城里大肆屠杀、抢掠、强奸、纵火。全城一片恐怖。一天内,仅一个区就有8000军民惨遭屠杀,2000平民被投入维斯瓦河活活淹死。波兰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成了俘虏。波兰战败。俄普奥三国坐下来分赃。吵了好几个月,一直到次年,1795年10月24日,才签订了第三次瓜分波兰的条约。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沃伦西部,共12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分得4.7万平方公里,普鲁士分得4.8万平方公里。波兰灭亡,不复存在。“经过三次瓜分,原波兰全部领土中,俄国夺去62%,共46.32平方公里;俄国吞并了全部立陶宛、白俄罗斯和大部分乌克兰,把自己的西部边界从第聂伯河推进到涅曼河,同普鲁士和奥地利接壤。”⑤可见叶卡特琳哪二世执政的俄国是瓜分波兰的最凶恶和最贪婪的敌人,尽管她是被高尔基称赞为“具有大智大慧和非凡的组织才能⑥”的一个女皇。而中国没有一个临朝太后发动过对外侵略、扩张的罪恶战争,也无人对中国之外的异国异族人民犯下屠杀的血债。她们弘扬了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的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总之,临朝太后中的失败者给后人提供了历史的教训,让我们有所警惕;其中的优秀者,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军事领袖和卓特英雄人物,她们不仅是中国女性,而且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和整个人类的骄傲,历史证实了优秀女性的智慧和才华与优秀男子一样杰出,有时还有男子不及的优势,值得当代读者学习和学者再作深入研究。
①《六十种曲》第9册,《西厢记评注》第372页、第619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获2002年中国图书奖)。
②张达明《俄国女大帝叶卡特琳哪二世传》(世界著名女王列传之一)第203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 998。
③参见刘希为《关于武则天的比较研究》,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4期;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引言第7页,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第2版。
④⑤⑥张达明《俄国女大帝叶卡特琳哪二世传》(世界著名女王列传之一)第260、278、302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