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说:“自汉兴,母氏莫不尊宠。”(《皇后纪下·虞美人传》)也即说,两汉时期,母以子贵,皇后和太后的地位很高,极得尊重。所以两汉的临朝太后也最多,共有九人,占临朝太后总数的五分之一强。另有东汉参与朝政的董皇后(她是解犊亭侯刘苌[cháng]的夫人,因儿子当上皇帝而封为皇后)。
西汉有临朝太后3人:
第一位是汉高祖皇后吕雉,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国太后,本书下编第一章,专作介绍。
第二位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
◆强行干政,给子孙添乱的汉文帝皇后窦氏
窦太后(?-前135),名猗房(据《史记·外戚世家》索隐),赵之清河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人。她出身贫寒,其父为避秦乱,到观津隐居钓鱼,堕河而死,遗下二子一女,在农村艰难度日。汉初吕太后执政时,窦氏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也在其中。窦姬因家在清河,想到赵国去,可近家乡,她托请主持此事的宦官,不想此人忘了此事,将她误置到去代国的名单中。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想去,相强,才肯去。到了代国,代王在五人中独喜窦姬,与她连生一女二男。王后本已生四男(据《史记·外戚世家》,《孝景本纪》作三子),但她在代王刘恒于高后八年(前180年)立为皇帝之前已死,等代王立为皇帝之后,王后所生的四子接连病死。文帝即位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的长子刘启年最长,立为太子。于是立窦姬为皇后。
后来她因病失明,文帝就宠幸别的美人了。后元七年(前157),文帝逝世,太子刘启即位,为景帝,尊窦皇后为太后。窦氏虽然自感错至代国,不想竟因祸得福,作了皇后,儿子当上了皇帝。
景帝对母亲非常孝敬,窦皇后就乘机干政。她因疼爱次子刘武而多次希望景帝能同意以后让弟弟即皇帝位。景帝不忍违拂她的意愿,曾勉强同意,后被大臣所反对。在窦太后的支撑下,梁孝王刘武竟然指使刺客杀害反对传位于他的议事大臣袁盎等十余人。朝廷在历经曲折之后,追查到元凶,梁孝王只好令刺客自尽灭口,景帝因照顾母亲的情绪而不再追究此事,但景帝本与弟弟亲密无间,此时便明显疏远了,梁孝王也因此而不久郁郁而死。
窦太后在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干涉景帝的决定,不许他立吴王之后为王;又曾以“危法”的罪名擅杀有功的名臣郅都。
后元三年(前141),景帝去世,窦太后的孙子刘彻(前156—前87)即位,即汉武帝。武帝在即位之初就召集贤良,如赵绾、王臧等人,准备推行儒术。而窦太后则尊崇黄老之术,她竟然抓住赵绾等人的把柄,迫令赵绾、王臧等下狱自杀,窦婴、田蚡等老臣被免官。她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任命万石君石奋的长子石建和少子石庆为郎中令和内史。窦太后在垂暮之年竟又公然干涉武帝的朝政。当时武帝才虚龄16岁,他一则年幼,“新即位,朝臣未服”;二则对祖母窦太后非常恭敬,所以收敛自己的雄心,暂缓自己的治国计划,一任其所为。窦太后在儿子景帝去世后六年,于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才去世。待窦太后死后,性格刚毅、雄才大略而又雷厉风行的汉武帝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治国方针上全面改张更新。
在窦太后生前,因她好黄帝、老子之言,景帝、太子(即后来的汉武帝)和她的外戚都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黄老之术。
窦太后从一个贫苦无告的农家少女,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又为太后和太皇太后,历经夫、子、孙三代皇帝,和文景之治的全过程,享年70余,在位55年,一生可谓幸福圆满。对待外戚也处置得当。但她既缺乏政治识见和能力,却又热衷于干预朝政,给其子孙景帝和武帝增添了麻烦,幸尚未影响大局。
窦太后与其失散多年兄、弟相聚和这两位兄弟做人低调,“不敢以尊贵骄人”的故事,请参见本书第五章第一节。
西汉第三个临朝太后是元帝皇后王政君。王政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亡国太后,本书上编第四章第一节有专节介绍和评论。
东汉有临朝太后6人,她们是章帝皇后窦氏、和帝皇后邓绥、安帝皇后阎姬、顺帝皇后梁妠、桓帝皇后窦妙和灵帝皇后何氏。
东汉自继光武、明帝、章帝之后的第四个皇帝和帝于公元89年10岁即位起,至末代的献帝共九帝,多为幼龄即位:和帝10岁、汉安帝13岁、汉顺帝11岁、汉桓帝15岁、汉灵帝12岁。中间还穿插年纪幼小的殇帝、冲帝和质帝三个即位一年左右即死和灵帝后仅在位半年的少帝。9个皇帝中竟然共有8个小皇帝继位。
这些小皇帝登基后,大权旁落于外戚手中,所以自第三个皇帝章帝的皇后窦氏起,连续六个太后临朝执政。
这六个太后多半缺乏政治才能和魄力,除邓绥和前期的梁妠外,其他多拙于治国却精于以阴谋算计良善之辈,搅乱宫廷,又都有强硬蛮横、营私枉法、淫佚贪婪却又治国无能的外戚把持朝政。
为了反抗外戚的垄断,皇帝则依靠太监势力,先后诛杀窦宪与梁翼。东汉末年“十常侍”势力滔天。外戚再与擅长阴谋弄权的宦官勾心斗角,外戚和太监轮流“坐庄”弄权,朝政黑暗,在整整一百年中,不仅葬送了汉朝盛世,还将东汉皇朝折腾到彻底衰落。终于引发了黄巾农民起义,天下大乱。
大乱的一个恶果是军阀替代外戚和宦官垄断朝政,军阀混战连年不休。
公元189年,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引发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接着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至公元220年,东汉终于灭亡。
东汉因无德无能的太后临朝而引起的外戚和宦官的交替弄权、争斗,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但后世统治者并未吸取历史教训,于是同样的悲剧多次重演。
◆纵容包庇外戚的东汉章帝皇后窦氏
汉章帝刘炟(dā)皇后窦氏(?-97),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窦融曾孙女。
窦融(前16—后62),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为东汉开国功臣,封安丰侯,备受宠遇。子孙多居显位,一门计一公、二侯、三驸马、四人任二千石官职,奴婢以千计,邸宅相望于京师。但子孙骄纵,多行不法。
窦氏的母亲是东海恭王刘彊的沘(bĭ)阳公主,其父窦勋因犯事被杀,家业废坏,窦氏多次请相师问自己的前途,他们都说她“当大富贵,非臣妾容貌”。年六岁能写字,家人和亲戚都觉得惊奇。
建初二年(77),窦氏与其妹选入长乐宫,她因进止有序,风容动人,又兼心性敏捷,善于奉迎,大受宠爱,次年立为皇后,专宠后宫,然无子。妒恨宋贵人、梁贵人生子,并诬害之,宋贵人自杀,梁贵人于其父梁竦被窦氏害死后忧愁而卒。窦氏在梁贵人生子刘肇后,即养为己子,将宋贵人的皇太子刘庆,贬为清河王。章和二年(88),章帝死,梁贵人的儿子和帝即位,尊窦氏为皇太后,临朝听政。兄窦宪、弟窦笃、窦景,皆为显贵,并擅威权,横行不法。永和四年(92),和帝与宦官郑众合谋诛除诸窦,窦氏被迫归政。
窦太后之兄窦宪(?-92),字伯度。因妹为皇后,得任官职,宠贵日盛,以致倚势强占沁水公主(明帝女)园田,皇帝大怒,他才退回(《后汉书·窦宪传》)。沁水公主的这个园田,称为沁园,因为窦宪所夺而闻名,后世因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崔湜(shí)《侍宴长宁公主东庄》:“沁园东郊外,鸾驾一游盘。”词牌《沁园春》也取意于此。
和帝时,窦太后临朝,他与诸弟都任要职,内执机密,外宣诰命,权倾一时。都乡侯刘畅乘奔国丧之际,暗中私通太后,得到太后的欢心。窦宪怕他得宠后与自己分享宫省之权,竟派遣宾客杀了太后热恋中的这位情人,还嫁祸于刘畅之弟利侯刘刚。太后知晓后,怒不可遏,将他禁闭于内宫。
于是他自求出击匈奴赎死。永元元年(89),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北匈奴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先后归降。迁大将军,位在三公以上。明年(90)复遣将破北匈奴于金微山。与诸弟皆恃权骄纵,横行京师,朝臣都望风承旨。永元四年(92)和帝联合宦官诛除诸窦时,窦氏诸兄弟被迫自杀。
永和九年(97),窦太后在长期的忧惧中走向死亡,年纪约近四十。未及下葬,梁贵人姊梁嫕(yì)就上书申述梁贵人冤死的情况,大臣们一致要求贬除太后的尊号,不宜与先帝合葬。但是只有十岁的和帝心软,念及她的十年养育之恩,宽恕了这个已死的临朝太后。
我们观察窦氏一门,遗传因子都相同,兼之家风一贯不正,所以窦氏几代父子兄弟,才气和性格相似,大多十分能干,生性敏捷,但都贪婪蛮横,行事猖狂,窦太后也是如此。他们未能靠后天读书和增强人生修养来矫正先天性的性格、心理和道德缺陷,故而虽然多次大权在握,却多次被关被杀,直至一败涂地。幸亏汉朝仁慈,如在后世,早就全家被灭并被株连九族了。
◆熟读史书善于治国的东汉和帝皇后邓绥
和帝刘肇的皇后邓绥(81—121),是个饱读史书聪明能干的政治家,她在和帝去世后,临朝称制,治国有方,又能善待亲人和后妃,本书在上编第三章“兴国太后”一节和第五章“太后与情敌”详叙。
◆秘不发丧、操纵幼帝的东汉安帝皇后阎姬
东汉安帝刘祜(hù)阎皇后(?-126),名姬,东汉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人。其祖父阎章,精晓旧典。阎氏有才色,元初元年(114)入宫,为贵人,翌年立为皇后。她专房得宠,又生性妒忌,见皇帝爱幸宫人李氏,生皇子刘保,竟鸩杀李氏。建光元年(121),太后邓绥死,安帝亲政,封其兄阎显(?-125)为长社侯,诸弟并为卿校,执掌禁兵,把持朝政。与宦官江京、樊丰僭废皇太子刘保为济隐王。
延光四年(125),阎后随安帝游幸章陵,安帝中途病重,死于叶县(今属河南)。她与其兄阎显和宦官江京、樊丰等定策,秘不发丧,假称皇帝病重,睡在卧车中赶路。四日后回宫,回宫第二天才发丧,阎太后欲久专国政,立年幼之北乡后刘懿(章帝之孙)为帝,即少帝。太后临朝,任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专断朝政,阎氏诸弟皆居权要。除诛大将军耿宝及其党羽。可惜好景不长,二百余日后少帝即死,阎氏又故伎重演,秘不发丧,暗中徵召济北、河间的王子,来京为帝,尚未到达,中黄门孙程等十九人合谋杀江京等,拥立济隐王刘保为顺帝,又杀阎显及诸弟。阎氏被迁离宫,次年卒,约28岁。
◆先贤明、后昏庸的东汉顺帝皇后梁妠
顺帝刘保的皇后梁妠(nà)(116—150),东汉安定乌氏(今宁夏固原东南)人。她是和帝生母梁贵人(恭怀皇后)之弟的孙女,大将军梁商之女。梁妠善女工,好读史书,九岁能背诵《论语》,并初通大意。永建三年(128),她年仅十三,与其姑妈同时选入掖廷。相工(朝廷中专门看相即相面的人)茅通见到她,惊奇,拜贺说,您的“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也”。太史为她占卜,也得吉兆,于是以她为贵人。阳嘉元年(132),梁妠被立为皇后,其姑妈为贵人。梁妠“既少聪慧,深览前世得失,虽以德进,不敢有骄专之心”,十分谨慎小心。因此其父官职不高,后来他勾结宦官,升至大将军,处事不谨慎。
梁商(?-141),字伯夏。年轻时以外戚(和帝生母的外甥)为官。其女当皇后后,逐渐升迁为大将军,备受宠信。为笼络人心,曾辟名儒周举等为从事中郎。又遣子梁冀与掌权宦官曹节等结交。后几为宦官所害。病卒。他死后,其子,即梁妠之兄梁冀(字伯卓,?-159),继父为大将军。
建康元年(144),顺帝死,无子,梁太后(妠)临朝,梁冀操纵朝政,势倾朝野。梁氏兄妹先后策立刘炳(虞美人子)、刘缵(zuǎn)和刘志为冲、质、桓三帝,专断朝政十九年。冲帝年仅2岁,在位5月即死,时年3岁。质帝年仅8岁,称梁冀为“跋扈将军”(《后汉书·梁冀传》),梁冀即鸩死质帝,时年9岁。桓帝即位时年15岁。因年幼而合适者找不到,才选他。太尉李固、杜乔主张立年长者为帝,忤其意旨,均被梁冀诬害。梁冀与妻孙寿皆穷极奢侈。拓建林苑,制同王家,方圆竟达千里。掠民数千为奴婢,称“自卖人”。
《后汉书·皇后纪下》说:梁妠临朝时,内忧外患严重,“太后夙夜勤劳,推心仗贤,委任太尉李固等,拔用忠良,务崇节俭。其贪叨罪匿,多见诛废。分兵讨伐,群寇消夷。故海内肃然,宗庙以宁。”却因其兄梁冀的劣行而破坏了这个局面:“而兄大将军冀鸩杀质帝,专权暴滥,忌害忠良,数以邪说疑误太后,遂立桓帝而诛李固。太后又溺于宦官,多所封宠,以此天下失望。”和平十五年(150)春,归政于桓帝,此时她已病重,两天后即死。
延熹二年(159),桓帝在厕所中与亲信宦官密议,发动羽林军一千余人包围梁冀府邸,收缴其大将军印,梁冀与其妻被迫服毒自杀。牵连处死及免职者达数百人。其家产没收变卖合三十余亿,相当东汉政府一年租税收入之半。
梁妠饱读史书,聪慧有识,原本治国精明,可以英明形象载入史册,却因轻信其兄梁冀和宦官,致使失误连连,在历史上留下了污点。
◆忌刻残忍的东汉桓帝皇后窦妙
桓帝刘志的皇后窦妙(?-172),扶风平陵人。延熹八年(165)入宫。桓帝极其好色,博采的宫女竟达五六千人之多,窦妙入宫的同年恰遇邓皇后恃尊骄忌,与受宠的郭贵人明争暗斗,被废去后位,窦妙因是章帝窦皇后远房侄子之女,于此年冬立为皇后。但桓帝不喜欢她,他迷恋于其他出身不高,却有美色的九个贵人。及永康元年(167)桓帝死,无嗣,窦氏临朝定策,立解犊亭侯刘宏,为灵帝,尊为皇太后。窦妙平素也是忌刻残忍之人,早就积怒受桓帝之宠的田圣等,当桓帝的尸体还在前殿,尚未下葬,她就迫不及待地杀了田圣,本要杀尽所有得宠过的贵人,经中常侍管霸、苏康等苦谏,才勉强罢休。
接着其父窦武谋诛宦官,事败自杀,遂被迁至南宫云台,家族徙比景,后忧郁病死,时年约24岁。
窦武(?-168),字游平。桓帝时,因长女选入宫中为贵人而得郎中之职。其女旋即立为皇后,他即历任要职。永康元年(167)奏请解除党禁。桓帝死,迎立灵帝,迁大将军,封闻喜侯。执掌朝政,起用李膺、杜密等党人。建宁元年(168),与太傅陈蕃密谋诛杀宦党曹节、王甫等,结果被宦党先向灵帝诬告他们两人谋反,陈蕃被杀,窦武自杀。他死后,女儿窦妙受其连累,被逐出皇宫。
◆参与朝政卖官敛财的董皇后
董氏,河间人,她是解犊亭侯刘苌(cháng)的夫人,所以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皇后,她是母以子贵,因为生灵帝刘宏(156—189),灵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后。灵帝即位时年仅十二岁,故即位后由太后窦妙临朝称制,窦太后死时灵帝十七岁,半大不小的,所以窦太后死后,董后开始参与朝政,“使帝卖官求货,自纳金钱,盈满堂室”。中平五年(188),任命董后的侄子董重为票骑将军,领兵千余人,以长外戚的势力而自重。灵帝死后,何氏的儿子刘辩即位,为少帝, “(董)后每欲参干政事,(何)太后辄相禁塞。”两人矛盾激烈,结果董重被何后之兄何进举兵包围府邸而被抓,免官自杀,董后则被何氏逼死:“后忧怖,疾病暴崩”。
◆凶横恶毒的东汉灵帝皇后何氏
东汉灵帝刘宏皇后何氏(?-189),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家为屠户,靠贿赂掌握挑选宫女权力的官宦,将自己选入宫中。但她身高七尺一寸(一米七十余),加之貌美,倒也的确非常符合汉宫选美的要求。她入宫后还非常争气,很快就生下皇子刘辩。因灵帝接连已夭折几个皇子,所以何氏生下这个皇子,正得其时,功劳巨大。灵帝怕这个皇子再养不活,就采取非常措施,将他寄养在有道术的史道人家,也即托庇于神秘的神仙之力。这位姓名叫史子眇的道人,因此而身价大增,竟然号称“史侯”。生子后,何氏立为贵人,甚有宠幸。可是她性格强横,妒忌心强,后宫众多美人莫不震慑。光和三年(180)进位皇后,此时她年约18岁,明年追号她的已死的父亲何真为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活着的母亲兴氏为舞阳君。屠夫为将军,屠夫之女为皇后,也只有皇家不讲门第的汉朝才有的佳话,可惜何氏的表现忒以不佳。当时王美人怀孕,她怕皇后因此加害于她,性命难保,就服药,想除掉这个胎儿,可是这个胎儿竟然稳如泰山,岿然不动,这位孕妇还多次梦到自己背着太阳而走。光和四年(181)她生下皇子刘协,何皇后果真下毒手鸩杀王美人。灵帝大怒,要废了这个皇后,诸多宦官为她坚持求情,才罢。董太后亲自抚养刘协,号为董侯。王美人姿色丰美,聪明多才,能画会算。灵帝怜惜刘协幼而失母,又十分思念王美人,作《追德赋》、《令仪赋》,以寄哀思。
中平六年(189),灵帝死,皇子刘辩立为少帝,尊何氏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何氏立其兄何进为大将军。因董太后养育刘协,又屡劝灵帝改立刘协为太子,何皇后闻说后,恨极,但此事未及商定灵帝即死。何太后临朝后,董后又要参干政事,董重与何进又权力相争。何氏就与其兄何进策划,何进举兵包围董重府邸,董重被抓获后免官自杀。董后忧怖之下,发病暴卒。何氏屡阻其兄大将军何进诛宦官之谋,何进不听,终因事泄被杀,其母舞阳君也为乱兵所杀。
何进(?-189),字遂高。出身屠户。灵帝时,因异母妹为贵人、皇后,历任多种官职。中平元年(184),黄巾军起事后,任大将军。因破坏太平道首张角等人的起事计划,封慎侯。灵帝死,拥立何皇后之子刘辩为少帝,与太傅袁隗辅政。又与袁绍谋诛宦官,并召集董卓等将领引兵向京师移动,以为声援。终因狐疑不决,反被宦官中常侍张让等人矫诏所杀。
何进事败被杀这一年,董卓率军进入洛阳,陵虐朝廷,废除仅在位六个月的少帝为弘农王,立王美人的儿子刘协为献帝。董卓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人莫敢言。董卓又责备她逼死董后,违背媳妇尊敬婆婆的礼教,她被迁永安宫,旋被鸩死,时年约35岁。恶人自有恶人磨,何氏斗不过胆大妄为的军阀,奸雄董卓倒等于为王美人报了大仇,还为其子夺来皇位。明年(190)董卓又逼迫刘辩饮药自杀,时年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