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皇帝、女皇、女主与临朝太后
皇帝,原指上帝、天子,这是秦代以前的用法。一般认为,“皇帝”用于人王,始自秦始皇。东汉·蔡邕《独断》:“上古天子称皇,其次称帝,其次称王,秦承三代之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五帝,故并以为号。”《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乃自号曰“皇帝”。从此,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之尊号就都称为皇帝。
女皇,古代特指散宜氏女,尧娶而生丹朱。中国古代没有作为女性皇帝的“女皇”这个名称。另有“女帝”,则专指女娲,也称“女皇氏”。女娲是上古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传说中的人物。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女皇这个称呼,武则天改唐为周后她也当上了皇帝,她是皇帝而不是女皇。
“女皇”(有时也称“女王”)这个称呼是近代以后引自西方,尤其是译自英文中empress(女皇,皇后,皇后和王后又称queen)一词以后,用来作为外国女性皇帝的称呼的。因为古代埃及有女皇(或称女王),著名的如克利奥佩屈拉。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发展、社会体制语言习惯不同,在皇后和女皇的称呼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在古代,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没有女皇;除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外,其他都是蛮族,尚无国家。中世纪以后,欧洲诸民族形成近代意义的国家,各国没有皇帝,只有国王。后有少数国家的国王自称为皇帝,同时也就有了皇后,也有了女皇的称呼,皇后和女皇在英语中都是empress,没有区别。皇太后则称an empress dowager,dowager意谓受有亡夫财产或称号的寡妇。王(或公等)的未亡人,为a queen dowager。女王和王后也没有区别,都称 queen,如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Queen Victoria;(王后也称queen consort);作为已故君主之妻的太后,是a queen dowager;作为在位君主之母的太后,是a queen mother。 摄政或执政的王后是a queen regent;执政的王后又称a queen regnant。中文著作中涉及近代西方多位女皇,著名的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皇和维多利亚女皇,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等。实际上西方多称女王,而不称女皇。中文有时称她们为女皇,有时则称为女王,实际上是不准确的。英国的伊丽莎白、维多利亚等都是女王(queen),而不是女皇(empress)。另外,西方如英语,皇后和女皇不分,都用同一个词“empress”;女王和王后不分,都用同一个词“queen”。这是英语的含糊处,显出了英语的局限,如不看上下文,或不知情况,读者就搞不清楚。
中国古代没有女皇这个称呼,只有“女主”。女主,即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的太后。《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女主,欲王吕氏。”《后汉书·皇后纪总论》:“东京(指东汉)皇统屡绝,权归女主。”
临朝,如指太后执政,常与“太后”连用,称“太后临朝”,最早的记载是《汉书·高后纪》:“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称制,代行皇帝的职权。颜师古注曰:“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称。今吕太后临朝行天子事,断决万机,故称制诏。”“临朝”单独使用的,如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曌檄》说:“伪临朝武氏者”。前用一“伪”字,以否定武则天这位太后执政者的合法性。
临朝,据蔡邕《独断》记载:“少帝即位,太后即代摄政,临前殿,朝(朝见)群臣,太后东面(面向东方),少帝西面。群臣奏事上书,皆为两通,一诣(送达)太后,一诣少帝。”因古代认为男女授受不亲,于是太后临朝时,前面放置一条帘子,作为遮隔,以明对暗,大臣就看不到太后的面容。太后坐在帘后,所以皇后临朝又称为垂帘听政。《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指武则天)”,“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与闻之”。《宋史·礼志二十》:皇太后(指刘太后)“与皇帝(仁宗)并御承明殿,垂帘决事”。
临朝太后,即执政太后。在历史上的临朝和干政太后很多,共有43人。
对于临朝太后,不论良莠,封建史家多持彻底否定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封建思想作祟。43个临朝和干政太后中,有的因资质平庸而无所作为,有的因荒淫、弄权或因重用的外戚弄权而乱国、亡国,但也有多位太后以其胆略、智慧和才华,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应予具体分析。总的说来,诚如著名学者金性尧先生所指出的:“太后而能临朝用事,她们的性格和能力,必是坚强优异,但由于中国历史条件的制约,她们的结局,大都不很美满,主要责任还在男性中心带来的偏见。她们中有些人政治上心理行为上的反常表现,也应从这一前提上来分析批评。但不管成败功过,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有的就没有名字),已经不大容易了。①”
另需指出的是,皇帝死掉,皇后在做太后时大多还很年轻,最小的甚至只有十七、八岁,一般也多只有二、三十岁,还相当年轻美貌。有的即使已有四五十岁,因为在宫中养尊处优,又讲究保养容颜,所以也多“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往往极有成熟女性的出众魅力,故而比平常年轻女子还要容颜出众,极能赢得男性的爱慕,所以她们多有情人精心、倾心伺候。有些情人,有出色的政治才能,成为太后执政的有力助手。
历史上的43个临朝和干政太后中,有不少人没有什么具体的事迹记载。其中3人是战国时的王太后,因为当时还未建立皇帝制度,所以本书将她们列入“前史”中的人物。“前史”指皇帝制度建立以前的历史。历朝最有名的临朝太后有5人,她们是西汉吕后、唐朝武则天、辽国萧太后、满清孝庄和慈禧太后,本书特立专章予以介绍和评论。
本书在述评临朝太后时,有时也穿插介绍其他皇后、太后的事迹并作比较和评论。
① 金性尧《饮河集》第2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