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皇后与太后、太皇太后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之前的史前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最高,此时尚属母系社会,男子只能听命于女子。自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以后,女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形成男子统治社会和家庭的父系社会、男子社会,女子受男子的欺压,并逐渐在封建社会形成一套“三从四德”的制度。女子不能在社会上出头露面,不能当官任职。直到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口号也同时兴起;尤其自20世纪40年代末建国以来,妇女的地位有了颇大的提高;虽然“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完全实现,尚任重而道远,但毕竟有了质的变化,尤其是城市职业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可以说已基本实现了这两个口号。
但我们也不要认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在整体上实已沦为奴隶,有不少女子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有不少家庭,关系和谐,女子在家中得到尊重和珍爱。一个女子,在幼少年,得到父母的宠爱;儒家提倡夫妇的琴瑟和谐,在婚后得到丈夫的尊重和爱;儒家提倡孝道,晚年有子女孝顺,那么不管经济富裕或贫困,她就过上了幸福的一生。我们也不可轻信什么男子都有三妻四妾这样的言论,在古代不少男子包括官员,终身未曾娶妾,只有一个妻子。还有不少男子包括官员,有“内惧”,即怕老婆。
另有一小群特殊的女性人物,还例外地取得了很高或最高的地位,她们即封建皇朝的皇后或太后。她们多居于皇帝一人之下,处于全国男性之上,地位很高。少数皇后,如吕后、武则天、孝庄太后和慈禧太后都取得了最高地位。武则天称帝,已是女皇;吕后、慈禧虽未称帝,实际上已行使皇帝职权,号令天下,犹如女皇;孝庄则言行收敛,但她两次处于实际上的临朝地位,且其嫡孙作为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牢记祖母对大清定鼎中原和安定天下的卓越贡献尤其是对自己的多年教诲,对她言必称臣,极为恭敬,她也实居当时中国的最高地位。本书论述的即是这一小群特殊的女性中处于最高地位的43位著名的皇后和太后。
1.后、皇后与太后、太皇太后
皇后,简称后。皇后、后,在上古也即夏、商时代,即是天子、君的称呼,也即是男性君王的称呼。商、周时代,君又称王,至战国时,诸侯也称王,其正妻称为“后”。自秦王嬴政于秦王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六国时称始皇帝起,中国建立了皇帝制度,于是秦汉以后天子也即皇帝的正妻便以皇后为称谓,但秦始皇没有立过皇后,刘邦自汉王即皇帝位,尊王后吕氏为皇后,《汉书·外戚传》:“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此处同“嫡”,宗法社会称正妻为嫡)称皇后。”后为历代所延称,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取消皇帝制度为止。
有学者统计,自公元前221年始称皇帝的秦始皇,到公元1912年逊位的末代皇帝清朝宣统,2133年中有帝王名号(包括在地方上称帝)的达二百八十余人①。那么共有皇后三百多人,因为除这二百八十余个皇帝的结发正妻外,尚有一些皇帝的结发正妻夭亡或被黜废后这些皇帝另封的皇后。也有少数皇帝,如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在原配皇后逝世后,不再另立他人为皇后。也有少数皇帝胡来,赵翼《廿二史札记》说:“至荒乱之朝,则漫无法纪,有同时立数后者。”如三国时吴末帝“孙皓之夫人滕氏无宠”,于是“诸姬佩皇后玺绶者甚多”。西晋十六国时,汉国昭武帝刘聪并立四个皇后,“四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又七人”(《廿二史札记》卷十五《一帝数后》)。北周宣帝并设五个皇后,元代更荒唐,“太祖(铁木真,即成吉思汗)朝称皇后者共二十三人” (同上卷二十九《元宫中称皇后者不一》)。这种乱封皇后的做法,行同儿戏,以皇家制度和后世史家的眼光看,是不好算数的。
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皇帝正妻)称皇后。”每个人只有一个嫡母,所以二百八十几个皇帝应有同数的太后,但有的太后是死后追封的,因为她死得早,儿子在她死时尚未当上皇帝,所以真正当上太后的,应不足皇帝之数。有的太后,皇帝并非她的嫡子,其中有自己无子,取别人之子继承皇位的;有的是皇后无子,嫔妃有子,她与这个嫔妃同称太后。如慈禧仅是懿贵妃,其子载淳即皇帝位,尊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尊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后又分别加上徽号,称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俗称东太后、西太后,便有了两个太后,又因地位已差不多,各居一宫,故称两宫太后。有的嫔妃虽有儿子即皇位,她却当不成太后,如宋仁宗的母亲李氏,本是宋真宗的皇后刘氏的侍女,她为宋真宗生下儿子后被封为宸妃,小孩却被刘后抱走,更不让此儿知道自己的身世。直到刘后死后,仁宗才知亲母不是刘后,而是宸妃,此时宸妃也早已亡故,仁宗就追尊她为庄懿皇太后。这些都是特例。
比太后辈分更高的是太皇太后,她们的孙子或孙辈当皇帝,即获此称号。如孝庄的孙子即位为康熙皇帝 ,她即被尊为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也简称为太后。
能够垂帘听政或者临朝执政的,都只能是太后,因为当皇后时,皇帝还活着,当然由皇帝执政。极个别的皇帝,病重或敬重皇后的才华,让她参政、干政或联合执政,但这与太后正式和独立执政是两回事。只有当皇帝亡故,继位的儿子、或子孙年幼,无法掌权,太后才有可能临朝执政。执政的太后有的并非是皇后,而仅是嫔妃,那么在执政时,她便被追尊为皇后、太后,如孝庄、慈禧,都是这种情况。
①徐连达、朱子彦《中国的皇帝制度》第165页,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又参阅齐召南《历代帝王年表》、万国鼎《中西对照纪年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