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长江三峡记】
◇千古风流大江水
(1)过夔门
滚滚之江之水一到夔门就激越起来,两岸的山如倚天之剑,插入江涛,气势磅礴。水道越来越狭窄,水流越来越湍急,如同《十面埋伏》的琵琶曲越弹越烈,似乎到了“乍破银瓶”的程度,浪涛里涌动着金戈铁马,铿锵的鼓角声。我立于船头,呼啸的江风从峡底卷起,裹挟着江水迎而扑来,我体会到九曲大江的壮烈与一往无前气概。浪头像一头头獠牙怪兽,仿佛要把过夔门的船只一口吞掉。我胆颤了,生怕船儿经不起大浪折腾,一头撞上“对我来”暗礁……
“夔门天下雄”,长江到了这里更显气势,赤甲、盐白双峰宛如两扇“天门”给大江只留下“一线天地”考验着人们的胆识。然而,船儿并不管这些,在激流飞涛中一声气笛震山裂谷,它像支利箭向“一线天地”射去,任凭山峙如虎,水猛如蚊,冲过了险中之险的夔门。在激流飞涛中我回首眺望白帝城感悟到夔门天下雄的内涵。
白帝城造于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据说当时鱼复殿前井中有白龙出现,公孙述改鱼复为自帝城,自称白帝。光武帝刘秀为了统一中国,派遣大将冯异,来歙先后攻打夔门,都被公孙述用阴手段刺死。刘秀大怒,派大司马吴汉攻克白帝城,他攻克后一把火把白帝成烧个尽光。四川自古是天险、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对四川道路艰险的逼真描绘。离夔门不远的钓鱼城更能说明这点,南宋淳祜二年(1242年)元军攻钓鱼城不下,1259年元宪宗亲率大军十万再攻,宋将王坚、涨珏奋力抗击,用土炮击毙先锋汪德臣,就连元宪宗自己也中炮身亡于军中。守城战前后打了三十六年之久,开创了中国战争史上年代最长守城战役的先河,因此被誉为东方的麦加城。
自帝城最负有盛名的要算刘备兵败临终托孤的悲壮历史故事,刘备为了替关羽、张飞报仇,借“武陵蛮”之兵与吴军战于彝陵,结果被吴将陆逊用火烧七百里连营而兵败于白帝城。纵观刘备的一生,可为乱世英雄,他打仗不行,却知人善用,托孤之举不失明智。我面对着大气磅礴的夔门,试题一联以怀先人:
峙岭千垒,岌岌招来,无数横流俊杰;
长江九曲,滔滔逝去,几多浊水浮砂。
忽然,从江淘中飘出《川江号子》,在乱石崩云间高吭而嘹亮,惊涛裂岸,我神驰了,也激越出《虞美人·登白帝望夔门》:
倚天双剑江涛挟,
浪拨琵琶烈。
纤夫背得动天雷,
脚印深深掇得彩云归。
问君能有情多少?
不尽长江浩。
夔门磅礴涌胸中。
化着一腔热血付东风!
经过夔门急流飞舟的洗札,我感悟到,人的一生须经风浪鞭打方能百折不挠,立于浪尖风口才能采摘成功的彩霞,才能与夔门比肩。
(2)巫山云雨
船过了夔门不久便进入了巫峡,巫峡的山峦连绵在雾蒙蒙中更俱奇幻色彩,一曲澈越的乐章经过瞿塘峡金戈铁马般的大浪淘沙,到了巫峡已变成悠扬抒情的慢板。欣赏巫峡犹如品茗,清香自在悠然的船行景变之中,同一座山峰由于角度变移、幻化出不同的风采。我不顾江风如斗,大雨如刀,拿了一把椅子坐在船头任凭风锤雨鞭,品味着山峰叠嶂.江涛扑岸。“登龙”、“圣泉”、“朝云”、“望霞”(神女峰)、“松峦”、“集仙”、“飞凤”、“翠屏”、“聚鹤”、“起云”、“上升”等诸峰在云中升腾。巫山云雨说的是男欢女爱,此时品味巫峰,感悟到,人间的真情岂在缠绵之中?
我未到巫峡时生怕浓云密雾遮在了神女峰的芳姿,成了畅游三峡的遗憾。船将到神女峰时,可能是“神女”有情,她袖拂雾帘笑迎游子了,只见“神女”亭亭玉立彩霞中,秀目含情地迎候远方的客人。神女峰自屈原弟子宋玉写的《高唐赋》之后就名扬千古,成了文人、骚客吟诵不尽的题材,宋玉的不凡之笔,是把无感情的神女峰点石成金地变成了有情感的神,楚襄王游高唐而遇神女,两情切切,朝云暮雨,至今还留下一个楚王台。神女帮大禹治水又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神女为了人间幸福,授天书于大禹,使大禹治服水妖,巫峡至今还留存授书台。巫峡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给神女峰蒙上了感情专一的色彩,丈夫远征不回,妻子临江眺望化为望夫石。以上种种神女形态无不显示远古时真挚情感,给人遐想给人力量。
船在巫山县停泊了,夜幕渐渐笼罩起巫山,江面上风平浪静,只有三三两两的白鹭在夕辉下飞翔。我久久地立于船舷,欣赏着一幅《渔舟唱晚》画面,在夜色中几颗星儿闪忽,我低吟着《泊巫山》与《夜泊巫山》两首小诗,以纪此景。
《泊巫山》:
千古江流舷下奔,带霞白鹭立蓼汀。
清风刚快游人意,己是巫山万盏灯。
《夜泊巫山》:
头枕江涛浪叩扃,推窗夜雾笼巫峰。
星儿三两朦胧闪,疑是巫神睡眼忪。
第二天傍晚,我与妻子弃船登岸,游览巫山县城。巫山县城有着浓厚的四川山城的风貌,整个山城依山建造,有的房屋一半建在山内一半建在山外,上面房间大,下面房间小,酒肆茶楼更有意思,上上下下错错落落倒悬在半山腰,山民们品茶饮酒甚为自得。山城的道路全是用石板铺的,曲仄而湿润,路旁房屋高高低低一户挨着一户,有的卖点心小吃,有的卖服装百货,有的卖农具谷米,有的卖肉卖蔬菜,林林总总。更有意思是山城的猪肉又肥又壮,用烟熏得墨黑墨黑,一股烟熏味直冲鼻子,山民说他们就喜欢这个味又香又不会变质。巫山县为了三峡大坝工程正在动迁之中,大多数房屋已夷为平地,瓦砾遍地,届时长江水位提高到175米后巫山县将成为高峡平湖的水中之国。
在巫山流传着春草的故事,感人至深:一位叫春草的姑娘,她在新婚第二天,把丈夫送到抗美援朝的前线,丈夫英勇牺牲了,可她年年月月在送丈夫大树下等候他回来。儿子长大了,她又把儿子送上了抗越反击战的战场,儿子又壮烈地牺牲了,她仍等候的大树下,日久月长地等候,最终,春草等瞎了双眼。今天她将要离开这片土地,离开等候的大树。我听了春草的故事,春草的形象突然放大成一座新峰,比神女峰更为伟岸的“托霞峰”!
(3)别了,小三峡
一到小三峡就感到遗憾,据说大宁河上游一连下了几天暴雨,从陕西冲下来山洪使大宁河水猛涨,险象环生,游小三峡船只被山顶上沙石所湮没,为此,重庆市三峡防洪指挥部发布了第一号禁令,封闭了小三峡游线。五月一号那天,有一万多游人开了巫山,在咆哮山洪中离开了小三峡。
今年我六十岁,女儿、儿子为了让我们在“五·一”长假中轻松轻松,左挑右选选了长江三峡游,因为三峡筑坝后三峡风貌不再,尤其是小三峡将成为水底世界,可以说这次旅游是冲着小三峡来的,你说见不到小三峡能不遗憾?然而,到了晚上八点,峰回路转,说小三峡开了禁,船上人欢舞雀跃。可妻子十分担心,生怕会发生不测,我说,怕什么,越险越有情趣。
为了能抢先进小三峡,船上旅游指挥发出三更造饭,四更出发令。夜幕笼罩巫山县城,近千名游人如同一条见头不见尾的长龙向小三峡进发,到了小三峡天刚蒙蒙亮,船一过天桥,就到了巨浪翻滚的银窝滩,银窝滩是小三峡有名险滩,据说这次船只就在此处失事。好家伙,银窝滩的激流飞涛真不寻常,整个河像滚腾沸扬的开锅水,水流不时卷成涡,船儿一会儿被掀到半空,一会儿船头又埋进水底,大家都把心提到了喉咙口。小三峡的水流真奇特,有的是直流奔泻,有的横流不羁,有的回流狂放。船老大真不愧为弄涛里手,他立于船头,一根长长木杆像把利剑直刺恶浪,任凭风如斗浪如虎一往无前。
到了巴雾峡时,妻子连连说,小三峡太美啦,太有刺激啦!如果说,欣赏大三峡犹如品茶,越品越浓,那么,游小三峡犹如喝茅台酒一上口就痛快淋漓。小三峡的风景是步步入画,处处是诗,飞流激浪是诗,峻峰峙立是画,是诗画交融铺成的百里长卷。小三峡是动态美与静态美融合,猕猴成群,狡黠顽皮;鸟语啭啭,啼翠绕雾;碧浪湍急,遏流飞舟;绿云飘逸,谷幽峰峻。女儿树也是巴蜀人特有风情,那家有了千金就种棵女儿树,为的是给女儿做出嫁的嫁妆,一见谁家门前有几棵女儿树就知道他家有几朵金花了。
船在画中行,悬岩上一只只大约30公分的石孔十分引人注目,我望着一排排石孔出神,导游说那是古栈道遗迹。直佩服巴蜀人创举,他们竟在悬崖峭壁上把一座座山联结成一条条路,这不能不是巴蜀人伟大的绝唱,而这种绝唱更有中国特色,城堡外国有,运河国外更是有的是,栈道却不多见,可见栈道属于中国独创。据历史记载,栈道始于先秦,秦王为了夺得巴地,特铸铜牛献给巴王,巴王为了迎接铜牛,动用了全国财力、人力在山崖上凿孔建道,费时十年,当铜牛运到巴国,秦军随至而来,巴国为此而亡。然而,栈道却成了二千多年来巴蜀通向各地主要通途。国外对长城、大运河了解人很多,知道栈道却很少,其实栈道可与长城、大运河相媲美,可称为中国伟大的创造。
栈道并未老去,当今很多崇山峻岭、风景旅游景点仍在采用栈道原理把山与山,岭与岭联结成道路。据记载,十九世纪60年代美国,为了修建西部铁路,在修建到内华大山脉“合恩角”时,遇到的是山陡峭立,美利坚河水湍急,施工无法进展,筑路工程师们一筹莫展,是华工提出用中国古代修建栈道的方法,用箩筐把人吊在大山半空,凿眼安放炸药,进行开凿隧道,使西部铁路顺利建成。
“火烧栈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历史故事都说明栈道对于军事作用是巨大的,它曾是刘帮一统天下的基石。按照三峡工程,小三峡将成为水底世界,这不能不是很大的遗憾,人在创造世界时又将创造什么?千古功过,谁予评说?作小令《满庭芳》以吊:
莫说她奇峰秀峡,黠猴莺语滑,
翠袖扬霞,
莫说她,凌云栈道巴东侠,
激浪飞舟,豪气雄浑,
十万峥嵘怎比她!
要的是,架长虹,信手云拿,
管什么,霜践佳人颊。
岚烟藏画,
怎堪,高峡起胡笳?
(4)西陵风骚
船到西陵峡,乐曲已进入散板,散板是最难把握的。江水到了西陵峡江面开阔起来,两岸山峦时断时续,然而,山势磅礴依然如巫峰,奇峰兀立在苍茫暮色中犹如一幅水墨长卷,长卷涌动天然风韵。难怪古今骚人、画客咏诵不绝书画不绝,这样的妙景岂是凡笔能书能画?
说西陵峡是散板难以把握,西陵峡虽不像翟塘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飞流直下,也不像巫峡雄峰万仞,云雨绕神女的不测,然而,西陵峡滩多流急而闻名于世。青滩的旋成涡连串,显示着“蜀道青滩不可上,横飞白练三千丈”的气势。崆岭滩礁石密布,“二十四珠”如犬牙交错,暗礁藏剑,恶浪汹涌。民谚云: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算鬼门关。夜幕中西陵虽不见险滩恶浪,但从船底“嚓、嚓、嚓“声中感觉到一个个暗礁与船底擦肩而过。
“秭归到了,这里是大诗人屈原,美女王昭君的故里……”船上广播介绍说。我肃然起敬起来,在弦月如钩中仿佛看见屈老夫子长袖吟哦在月舟之上,王昭君坐着云车袅袅而行。屈原以他的人格与诗骨开创了中华文化的先河,可以说中国几千年文化是以屈原精神为风骨的,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和亲不计其数,王昭君以她美丽,与人民的热爱主动出塞和亲,又以她贤达换来了汉、匈半个世纪的和平,而深得人民崇敬。朦胧中称归是美的,她的美勾动我的诗情,逐挥笔而作《浪淘沙·过秭归》,
月笼昭君乡,山色苍茫。
夜涛拍岸任风长,胸涌豪情万千丈,
云御乘黄。
仰屈子兰香,壮烈冲商。
高风饮恨汩罗江。更有红颜倾国侠,
谁比王嫱?
船到了三峡大坝已是深夜,建设中的大坝拥簇在灯火辉炫耀之中,以龙盘虎踞之势显示着人定胜天精神,人的可贵之处是改天换地,建造三峡大坝是中华水利的新的创举。当年蜀人在李冰父子率领下建造了都江堰,造就了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但愿三峡工程为后世带来荫福万代,光耀千秋。
朝霞似火,燃红了江涛,燃红了赤壁,燃红了叱咤风云人物的英容笑貌。曹孟达挥鞭直指荆襄,扬槊赋诗;周公瑾抚琴舞剑,谈笑破虏;诸葛孔明舌战群儒,纵观天下,一个个无不英姿勃勃。《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古今中外影响极大,就连当代商人也作为生财之道的谋略。赤壁之战是书中最为华彩乐章,从陈寿的《三国志》,到司马光的《资活通鉴》,再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无不光彩夺人,我每每看到赤壁之战时常拍案叫绝,连声赞叹!滔滔不绝东逝水,磨灭不了英雄面容,赤壁之战如同一曲《平沙落雁》古琴曲,羽商悠远,
以声撼洪荒之势,荡涤环宇。为此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抒胸怀:
奔流澎湃,洗炼出,璀璨英雄不息。
旭日腾龙跃万里,霞粲耘红赤壁。
浪击轰鸣,扶摇展翅,妙笔耀遗迹。
人生如隙,看谁争得朝夕?
孟德横槊吟诗,磬扬广宇,豪情飘逸。
官渡、荆襄鞭荡涤,天下看谁卷席?
舞剑当歌,周郎潇洒,破虏藏神奕。
问成败事,岂因得东风力?
2005年5月
【游浙西火山大峡谷记】
◇水的气势
弟弟作东,邀请我与姐姐、姐夫等七人到天目山游览火山大石谷。据说天目山在东天目与西天目两座山巅之上各有天池,状若双目,所以人们称这里的山为天目山。一九三三年前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多次进行考察,在天目山发现了冰川,还有火山喷发的遗迹,自此以后,人们称天目石谷为火山大石谷。
在上海时还是春雨绵绵,我们担心一个个成了游山玩水的落汤鸡,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然而,车子一进入古城临安时,浮云飘移,阴云中透出了阳光,到了天目山却是既无阳光直射,又是春风凉爽的旅游最佳天气。
我们走进景区,在“轰轰隆隆”的飞流撞击石谷声中,我们顿时迸发出盎然的游兴。大家都兴奋起来,争前恐后地想看究竟,只见从不同的山崖上五条银蛟奔腾湍急而下,在“轰轰隆隆”声中呈现了一片磅礴。那潭中卷起千堆雪,万重涛,声震裂谷。我们立在岩石上观看,仿佛那五条银蛟在胸中翻腾,人也觉得襟怀汹涌,澎湃万千了。
万石聚是个怪石嶙峋,展现千种风韵万种风采的地方,也是秀水奇特,泻练纷呈的地方,石有千种姿,水有万种态,人在千姿万态的怪石奇水中显得一身勃勃,盎然生机。我们时而玩水嬉戏,时而倚石留真,就连七十多岁的二姐,经过水的洗礼,也像孩童似地在水边戏玩,她不时地用手拍打起清澈的山水,发现水中她荡漾起当年豆蔻年华的影子。
九连瀑像条腾云的苍龙,飞舞盘旋在苍山翠谷之中.一折连着一折,曲曲折折把崇山峻岭搂抱在怀中,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断断绵绵,绵绵断断,它向我们揭示一种精神:人只有像九连瀑那样,才能采摘云霞。
穿过山风亭、水帘洞、桃花亭,便到了嬉水潭,嬉水潭的瀑布,如千军万马一字排开地飞驰而来,那万匹玉骢,呼呼啸啸,玉蹄踩云踏雾,长嘶撼谷,在水珠飞溅中腾出七彩霓虹。这样动人心魄的景色令人踊跃,我们不怕被急流冲走的危险,弟弟与他弟媳前后先跨上那块最危险的礁石,飞瀑如雨打来,他们成了镜头中潇洒者,也成了两匹玉骢,腾起了山的空灵,水的霸气。
新建的栈道像山岫的彩虹,飞架在悬岩峭壁上,连接起山与山的相连。一阵风吹来,如珠的瀑布迎面泼来,我们如同步入云阶,大有飘飘欲仙感觉。弟弟望着从石缝中钻出的小树感叹了,感叹它的执著,感叹它对生命的坚忍,感叹它以自己的毅力开拓新的天地。
双连瀑扬起云锦般的急流,激荡起瀑扬九天的风骚,滚滚的白滔像千万只白鹤,展翅在峡谷中。弟弟站立在瀑布前,挺着胸,任凭瀑雨扑面而来,任凭水湿衣襟,他觉得,人只有站立在风尖浪口上,人只有像小树那样,坚毅而不拔,人才有着真正的意义。我们一回头发现二姐不见了,七十多岁人不见了多么叫人担心,我心里暗暗地埋怨,她怎么不像大姐、四姐那样见仙人台风景迷人,打个招呼,便悠哉悠哉地与“仙人”为伴。没奈何,我只得往山上去寻找,爬了不知多少石阶,才见二姐拄着竹棍从山上兴冲冲下来,她说,大石谷太好看了,自己跟导游一直往上爬而忘掉了大家。
大石谷的水最有特色,有的水如飞流狂泻;有的水如柱石擎天;有的水如云锦,飘拂潇洒;有的水如骏马,奔驰凌空;有的水如丝如缕,悠悠忽忽,不管是如蛟如骢,还是如锦如柱,都在呈现着山有多高,水有多少高的气势,恰如大石谷上的迎客松,立峰巅,意未穷!
这次我们游天目山火山大石谷,我发现弟弟对水情有独钟,他喜爱青山湖水上森林,那千株由美国总流尼克松访访华时,带来的绿羽杉与中国的紫杉编织成的中国唯一水上森林。他喜欢绿羽杉与紫杉,在水上的涌现的一片绿云,洋溢着两人民美好的向往。弟弟对水怀着深厚的感情,我想可能他出于对他本职工作的热爱,他十六岁就在自来水公司工作,从一身泥水的挖管工到全市人民、以及单位吃水、用水工程的指挥者,在与水奋斗四十多个春秋中,没少遇到飞流狂涛,没少遇到激浪扑岸,没少像山中的小树,“咬住青山不放松”,没少在瀑落九天中架起人生绚丽的彩虹!
而今,他已从为之一生与水奋斗中退了下来,然而,苍山未老,雄心犹存,总想,像大峡谷中水那样,裹着一身火,撞击出一片云腾,一片虎啸!
少小缚鹏始有成,披肝沥胆一功臣。
虽怀伏枥雄心志,却隐竹风卧闲云。
1995年4月
【游杭州西湖记】
◇西湖胜仙境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做过一个色彩绚丽的梦,梦见自己飘拂到天堂仙境,游览之处有广宇巍巍的琼台楼阁,有仙气氤氲的峻岭俏峰,有高耸入云的金塔,还有婀娜楚楚的天池,天池中的美景从来没有见过,红岛碧波开着姹紫嫣红的鲜花,使人留连忘返,依依眷恋。虽然,一个惊雷炸碎了一枕黄粱,然而,留下的美是难以抹去的,仅管时隔很久很久。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抗”。可我总是在想,苏杭再美恐怕不及我梦中之美,不过是比喻而已,那能及我梦中仙境的美景?算来已有三十多个春秋了,记得那是“文革”年代,我出差到古都会稽,一路上遍地狼藉,我凭着不服气的心情,去看一看“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
当我车子开进西湖景区,西湖再现了我当年的梦境,这与我一路所见的“一片红旗舞,遍地声讨声”迥然不同,西湖恰如怯生生的少女,羞羞答答地迎候在眼前。虽然是春雨霏霏,山色空蒙,飘拂如丝似绒的细雨,远山近水烟雨蒙蒙,然而,苏堤如带,摇曳万条绿丝;桃花绽艳,撑开卓约风姿;宛转黄莺,银铃般划过空蒙,给人幽远空灵之感。
我上了小舟,乘着细雨,划开了涟漪,不大一会儿断桥的倩影隐隐约约出现眼前,眼前浮现了白娘子与小青的芳姿,她们仿佛在叙述千年清修之苦,与眷念西子湖的挚情。船儿一转,瀛洲飘然而来,我弃舟登岸,进入了仙境,岛上亭榭俊秀,万株含苞,悠悠欲绽,给我仙境般的感觉。我望着西湖春色,品着龙井茶,许久品出了另一番情致,就连香茗也溢出袅袅的仙气。朝阳从湖中仰起了脸,红彤彤,金灿灿,顷刻之间,黛山灿烂了,碧波灿烂了,花儿灿烂了,水中的鱼儿也灿烂了,就连我也灿烂起来,西湖呈现了勃勃生机。
第二次来到西湖,是个清秋冷落季节。我想,萧瑟秋风中西湖肯定像位“半老徐娘”了,难有迷人之处。车子穿过了九里松,在松声柏涛中飘来了一阵金桂的馥香,仿佛在告诉我,西湖有她的清秋冷香之美。到了钱塘江更是一番恢宏不羁的气概,那从天上涌来的万斗潮头,威武雄壮,犹如千军万马,天地都裹挟震撼之中,这,在梦中是没有的。
告别了金鼓震天的钱塘潮,又来到了西子湖畔,一个清丽妩媚之景款款向我走来,明月相似从水里捞上来的,如美人水灵灵的秀眸,楚楚动人。天上有个月亮,水中有个月亮,印在我心中又是一个月亮。这时,寰宇中光灿通明,我亦溶浸在月光灿灿之中了,五脏六腑都被月光洗涤一清。
第三次来到西湖,是酷热难熬的夏天。赤日炎炎像团熊熊燃烧的大火球,一家人被烤得七窍生烟。龙井茶,虎跑水真有说不清的妙趣,三杯牛饮,胸中的火被泻去大半,留的却是清香在口,甘洌在心。女儿活泼了,忙着拍照去了。儿子不知天高地厚,硬的要爬到“老虎”背上去捋“老虎”胡须。妻子忙开了,大瓶小瓶装起了虎跑泉水。我对着虎跑泉水想:还亏杭州有一泓清洌虎跑甘泉,否则怎能应付难熬的酷夏?
然而,火炉中西湖还是清凉的,迎接我们的是习习清风,小舟动棹,划起一片片凉爽,荷叶如伞,荷花吐香,飘来的是个“透心凉世界”。小舟在荷花间穿行,花蕊映着人脸,人脸如花也是迷人的,我们一家人沉浸在清香快乐之中,欢声笑语溢满了西湖。睡莲盛开,窈窕可人,玲珑的叶子,玲珑的花瓣,就像豆蔻少年,漾出的是晨霞初绽情致,我被她带引到了,当年春花挠乱少年心的时代,因为,那时,心中曾拥有过一片晨霞。
纷纷扬扬的大雪,湮没了大地生机。车子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爬行着,如针如刺的西北风没头盖脸地刺来,使人骨髓皆寒。我驾驶着车子在想:西子湖肯定被如刀似鞭的冰雪蹂躏得不成样子。可是,一到西湖眼前一亮,西湖在瑞雪中更美了,白皑皑的雪使西子湖更加清灵剔透,她没有艳丽,没有妩媚,而是晶莹照人,如同广寒宫飞来的仙子,婷婷袅袅,神采动人。我眺望湖中三岛、湖中亭、楼、榭,岛中树木,无不像一朵朵,一片片雪花在盛开,有的像白鹤张翅欲飞;有的似繁星,点点簇簇在闪烁,尤其是雪中红梅,倾诉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太阳从云层钻了出来,西湖妖娆起来,岳坟前松柏气宇昂藏,披着银甲,显示着气壮山河的气势。我忽然悟出:西湖不但有西子般柔美,西子般的亮丽,而且还有壮烈的中华铮铮的风骨,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不正是西湖的另一种风骚?他犹如雪地红日,气势磅礴地撑起中华民族脊梁!
——西湖胜仙境!
1995年冬
【游崇明横沙岛记】
◇横沙岛,潇洒的风
夏日的横沙岛还酣梦在芦苇荡中,“咕、咕”,“咕、咕”的鸟鸣声把它闹醒了,浪花仰起了清澈如玉的头颅,望着海平线涌出的晨曦,旭日,突然跳出海面,新的一天就在殷红如血中诞生了。
长江犹如一条蛟龙,腾云驾雾般地跨越了华夏万里关山,以雄浑的气势直奔沧海。长江口犹如威武雄壮的龙头,崇明岛是龙的上颌,长兴岛是龙的下颌,而横沙岛却是龙口中一颗明珠。
记得,那是一九七二年的夏天,十三号台风横扫了横沙岛,大风、大雨、大潮接踵而来,使横沙岛这颗明珠大有被吞噬的危险,天上是水,地下是水,坝上是水,就连屋顶都被大水浸没……那时,虽留有横沙岛人战天斗地的可歌可泣精神乐章,然而,给我留下的却是水沙漫天,岛荒星寒的印象。
这次,我应上海《人与车》杂志社的邀请,参加横沙岛笔会。一踏上横沙岛就震撼了,横沙岛竟是绿色的世界,堤坝上一排排芦苇是绿,河塘边一行行杨柳是绿,屋前宅后一棵棵水杉也是绿,就连夏日风也洋溢着绿色的风采。
前几年,报上讨论上海人的形象,有人认为:上海是“大上海,小气魄”,缺乏与海浪搏斗的气势,活得不够潇洒。可现在不同了,行起了周末聚餐,周末舞会,周末度假的风,横沙岛是上海人常来常往休闲之地。天热了,又行起了游泳热,一群又一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跨着大江而来,到江海交汇处的横沙岛,来接受江浪的冲击,海涛的陶冶。每逢周末,游人如潮。在轮渡上就见到一家十二口人齐出动的盛况,就连一夜50元空调房间都跻插不进。而那些红男绿女,干脆潇洒地借个帐篷,日食野餐,夜宿帐篷,与风为友与水为伴,与江鸥齐飞。
横沙岛游泳场是一个风浪搏斗的世界,也是一个欢腾奔放的天地,一排排浪头席卷而来,扑打出一阵阵欢声笑语,炸开了一朵朵飞溅的浪花,浪声与笑声融会成一片片欢腾的海涛。斜风吹细雨,我一个猛子跳下水,来了个透心凉的“爽”!击水于浪涛之中,顿感心旷神怡。江水给予我无限美好的享受,使我领略“极目楚天舒”的意境。我在浪中想:而今的横沙岛不过是“小荷刚露尖尖角”,倘若进一步开发,也可成为上海的夏威夷,以她独特魅力,召来四方客。笔友告诉我,副市长今天来到了横沙岛,正与横沙岛领导商洽开发事宜。我听了笔友的话为之一振,眼前浮现了一幅图画——龙口中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祝福横沙岛扶抟直上,潇洒地去迎接新时代的风流!
199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