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山记】(一)
◇武夷情思
(1)大王峰上雾
登大王峰是一件令人扫兴的事。我站在大王峰巅上想:虽说是“不登大王峰者,有负武夷山之游”。在幔亭,导游小姐把大王峰说得天花乱坠,什么在秦始皇时,武夷君大摆“幔亭仙宴”,邀请山下山民,神袖一扬吹走了虹桥板;什么武夷大王幽会神仙玉女,铁板鬼割断相思情,七巧银汉会无期;什么大王峰上有神仙,大王冠上会神仙呀,等等。说得我们心动神扬,游兴鼎沸。当我们攀阶穿岩,穿过仅有一人宽的陡峭的一线天,爬了一千多级石阶,一个个横汗直流,气喘吁吁,好不容易登上大王峰时,眼前的大王山顶竟是光不溜丢的秃顶一座,除了雾还是雾,好不叫人扫兴!它既没有过一线时胸背贴山,手拉手攀阶而上的乐趣,也没有像钻螺丝洞,人像“狗”似地爬出来的逗笑,恨我们上了导游的圈套。
无奈,只好是趁兴而来败兴而归了。经过宴仙坛时,卜卦人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八八六十四卦“野渡无人舟自横”地放在石桌上,我从未问过卦,出于好奇便顺手翻了一卦,那卦是“观音送子”,我忍不住地笑了,儿子长得超我半个头,还送什么子?转一想,这卦也不无道理,先母在世时常说,我的儿子是她在普陀山三步一磕头求来的。说来也怪,那时妻子在阳台上洗衣服,忽然,从天上飘下一块手帕,手帕上有剃着桃子头,眉宇间有颗红痣的男孩——妻子怀孕了。第二卦,几乎是无稽之谈:“坐观其成”?我为了在文学上能体现自己,几十年来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到了“天命”之年还尚无建树。我苦笑了一下,翻出了第三卦,这一卦,使我愤愤然了:“腾云吐雾”?我似乎对雾有着很深的成见:上九华有雾,登庐山有雾,攀黄山有雾,今天爬大王峰又是笼罩在弥漫雾中。山高必有雾,人生旅途也常会有雾,雾不但遮去了很妙很美的风景,而且,有些人在雾中干着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我又扫兴了,无精打采地从宴仙坛沿阶而下,转过一个山腰,突然之间,妙景出现了,只见,鹰嘴峰升腾起来,雾像大海中浪涛翻卷起来,一座座山峰呈现出了峥嵘风貌,不一会儿,雾从山脚底蒸腾,云雾倾泻如瀑,恢宏飘逸,接着山峰腾在半空,犹如九天飞来的仙境。我,坠进了“幔亭仙宴”之中了,正当我惊叹雾的神奇时,霞璨映照了虹桥板,那虹桥板上仿佛出现玉女在长袖起舞……
——啊,我振奋了,假如没有飞云腾雾,怎能在云雾升腾中见到如此万千气象?细想想,游览也像人生,机遇常在难以预料之中,记得我在登庐山寻瀑布时,在我前头上山的人说,香炉峰雾茫茫一片,什么都未见到。其实“不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浑之景正在脚下,只不过是一时被雾所罩,只听轰鸣的水声,不见飞流直下而己,所以,游山玩水也有机遇,机遇往往在倏忽之间,在指缝中滑去。
(2)九曲弯弯似琴弦
武夷山的美不在山而在于水,虽然水出于山,然而使山更美。古人游九曲是逆水而上,为了穷极丹山绿水之妙;现代人游九曲是顺流而下,图的是方便、快捷,潇洒自如,可以享受人生的惬意,各得其章。
乘竹筏畅游九曲十八湾是人生难得的快事,筏在画中飘,人在诗中行,犹如欣赏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九曲中一曲一章,一章一节,一节一拍都叠映出如诗如幻的意境来,或美妙或悠扬,或幽静或激昂,或空灵或深沉,或悲泣或倾诉,或梦幻或飘逸,都在挥篙筏动之中。撑筏的师傅是协奏曲的指挥,他以磅礴的气势,娴熟的技艺,用手中竹篙作为指挥棒,灵巧地变幻着每个音符。他有条不紊地一会儿用竹篙指东,一会儿以篙撑西,一会儿点篙筏移,一会儿以篙代桨,一会儿横篙当舵,尤其在激流飞下之际,篙如起剑,使九曲中的乐章进入高潮,一曲武夷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九曲溪水中湍湍而来:
齐云峰,仙气氤。英台登峰眺仙岫,九曲霞飞绕崚嶒。谁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撑篙中流摘彩云。
青蛙石,芙蓉滩。八曲原是草桥畔,邂逅却是男儿憨。云深流急筏起水难辨,携手相拜结金兰。
百花庄,修篁新。灯下低首思绪乱,筏转风动拂云鬓。忽见贤弟耳旁环痕迹,七曲清澈漾红晕。
天游峰,花镜池。相搀桥下叠双影,花镜照人意迟迟。一十八里相送人不识,只叹六曲人太痴。
平林渡,明月光。临渡眺望人不见,可知九妹相思长。镜台憔碎望尽人不是,五曲筏过不见郎。
题诗岩,彩云扬。纵然题得诗万首,难表英台女红妆。唤取四九撑筏四曲过,玉带串珠莫匆忙。
仙游峰,起风云。三曲浪涌乌云卷,欲说难诉英台心。狂风吹得楼台天地暗,雷炸鸳鸯两离分。
玉女峰,照镜台,映出红心如磐石,那怕恶剑兴魔灾?纵然鬼蜮剑截虹桥断,二曲串心分不开!
武夷宫,铁板嶂。英台徇情在铁板,飞出双蝶绕大王。一曲《梁祝》感天动地雨,遍山绽出观音香。
这时,我想起了几年前,游九曲十八湾写的《少年游·漂九曲》词来,那词中道:
春飞绿水雨飘香,九曲跃浪浪。
风情无限,筏底千嶂,云拂鸟悠长。
捎粒红豆揣怀里,他日梦中藏。
玉女娉婷,秀眸霞漾,流彩溢新芳。
(3)散步宋街
我下得竹筏,朝着天游峰爬去,花了三块钱,在望远镜中向对面山崖中悬棺看去。古人真不可思议,竟把悬崖峭壁作为他们的葬身之地,为后人留下了千古难解之谜。下得山来,我胡乱地走着,不知不觉在崇山曲水处有座桃园出现,园后茅屋草舍,炊烟袅袅,我闲步自吟《行香子·野村》一曲:
黛岭烟笼,峭刻峥嵘。
莺声滑,清脆惊松。
鹭鹚扑翅,流水淙淙。
风动新荷,雨刚过,漾长虹。
竹楼茅舍,袅袅烟囱。
黄狗卧,顽皮刁童。
叽叽小鸡,七八啄虫。
小姑回道:“梅初结,太匆匆?”
夕阳的余辉,撒落在三清殿上,使殿前一片清凉。古老的香樟如伞,虬枝间飘散着馥郁的香味,笼罩了新建的宋街。这次,是我是第二次造访宋街了。第一次,因大雨如注,匆匆而过,回宾馆后深感不识宋街真面目,待两停后我又踏着夕阳余辉,对宋街进行了考察。宋街长不足一华里,是仿宋代的建筑群。宋代的建筑,不像唐代的建筑,堂堂大气,金碧辉煌,一派帝王之气,而是青瓦白墙,方柱朱栏,适如文人雅士之度。我从飞云楼开始,品玩着夕阳下的宋街:武夷茶艺中心,高阁轩宇,气度不凡;宋宫发廊,玲珑剔透,诱人入迷;微观楼古朴典雅,以方寸之地展大干世界之风骚,在树皮片上雕刻的楹联,浑然天成,上联是:“武夷山天下奇观移倾咫尺于我胸;”下联道:“九曲溪人间仙境缩浓成寸在君怀。”此联,虽未入联家之三昧,但尚有一些意境,如果略加雕琢便成佳联一副;渔唱馆秀水临池,引得源头活水来;风味居飘溢着北汴南庭的陈风旧韵。
坐落在宋街的朱熹纪念馆是设在武夷宫中,内有朱子像,朱子的生平、学术,以及后人的歌颂。我临街而坐,品着乌龙茶,眺望着朱熹纪念馆,悠然地思索着朱熹的理学来。朱熹是一代理学宗师,可以说,朱熹因武夷山而业成紫阳书院,武夷山也应朱熹而扬名于天下,人因名山而贵,山以名人而显。朱熹博学多才,曾从师十余人,授弟子几百人,是儒学继孟子之后的又一位集大成者。什么是理学?我以为,“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他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虽然,封建社会历经南宋已近中微,理学宣扬旳是官家的“三纲五常”,维护的是“小大有序”,“等差有别”,的封建礼教,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尤其是清代为了统制中华民族把理学奉为神明,桎梏了人们的思想,因而造成了清王朝思想陈旧、呆板,毫无生机。真实,这时的朱熹理学已没有孔老夫子的博大、融通的胸襟,已失去了“活水”。然而,朱熹的人格有着“宁为玉碎,勿为瓦全的”精神,也是非常可贵的。他的精神用四个字概括:“正心真诚”,他主张收复失地,反对与金议和。他说:“金人于我有不共戴天之仇,则不可和也。”他直言谏君,指责权贵以惑君志,“今宰相,台省,师傅,宾友,谏诤之臣皆失其职”,“莫大之祸,近在朝夕,而陛下未知之”。气得宋孝宗拍案大骂,说朕是亡国之君,因此,朱熹差点掉了脑袋。朱熹曾说,“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他为浙东茶盐公事时,微服私访,严惩不法之徒。他办学谨严,即是被指责为“伪学”时,亦洒脱自如,以弘理学大道。大凡为人民做好事的人,百姓不会忘掉他的,朱老夫子就是其中一个,否则,宋街怎么会建造起规模很大的念馆。我随即挥笔,作联一副:
丹山似火凤,昭扬朱子,冶身心正说;
绿水犹青龙,难译武夷,绕壁棺悬谜。
夕阳的余辉,渐渐地在樟叶上消失了,我走出了宋街,又捎上一粒红豆,回眸暮色中玉女峰,抛下的是一缕缕情思——武夷山的情思。
2006年9月
【游武夷山记】(二)
◇列车上
列车在奔驰,窗外飘着密密匝匝的雨丝。
车厢内,她像三月的春花,乍开了娇艳的花蕊。他似一棵夏日的槟榔树,枝杈上挂着青嫩的果实。她与他目光相撞:她羞怯;他炽热;然而,默默无语。
车轮溅起雨水,她凝视窗外,秀眸中飘去那根雨的丝头。他削了一只苹果,思量着,手中的苹果会不会变成金色?她宛尔一笑,低下绯红的脸;他惊喜,不知所措。
她又荡漾起秋波,再次抛出那根雨丝的头;他的情绪有些零乱,生怕那根雨丝从指缝间滑去。然而,心怦怦直跳。
汽笛一声长鸣,丝丝缕缕的雨丝,仿佛被气笛割断,又是一片宁静。
雨越来越密,密得连仙女峰都垂下了眼帘。
车厢如摇篮,她垂下长长迷人的睫毛,幻化成一只蝴蝶,在车厢里翩翩飞舞。他也成了一只蝴蝶,翅膀旋出花好月圆的曲子……她醒了,偷瞧着他的潇洒,思忖着,怎么不像男子汉一往无前?
车子停在美丽的梦结上,她站起身,灿烂一笑,眸子的清瀑飞泻而过。他一怔,发觉指头上那根雨丝已被瀑风卷去,那对美丽的蝴蝶将坠落在醉人的梦幻。
在那各奔东西的出口处,她突然停住了脚步,回首用眸子在召唤什么。他又是乍惊,竟忘了掉早应打开的雨伞。她窃窃一笑,笑瞳中漾出了南国的红豆。他一伸手揣进怀中。
在伞下,他与她消失在雨帘之中……
2006年9月
【游浙西大峡谷记】
◇驾车游峡谷
据称浙西大峡谷为华东第一旅游大峡谷,谷长80公里,是黄山余脉,也是钱塘江水系的流源。峡谷的昌北溪犹如一根银绫飘带,洒落在幽幽深谷之中,玉响铮铮,涓水粼粼。这么幽深绵长的峡谷倘若不是自驾车,恐怕难穷峡谷静谧悠然的风貌。登山与探谷是截然不同的:登山要有朦胧美,有雾霭就会有遐想,氤氲之气就会使人飘飘欲仙感觉。这次朝九华、登黄山虽说是天台之壮观,莲花之雄杰,矗立在目,伸手可抱可揽,然而因为红日灼灼,万里无云使人一览无余,似乎失去了空灵之气,尤其是梦笔生花之景仿佛是梦惊花落之感,令人失去兴致。探谷则不然,睛朗明快则呈现了弥山青翠,漫谷幽丽,鸟啼清脆,鱼跃泼刺。
弟弟慢悠悠地一边开车一边欣赏苍山幽谷之景,边开边说谈笑风生,情趣洋溢。柘林瀑虽然不是飞瀑奔雪,水声如雷,然而帘珠飘洒,珠落叮咚。我们拾阶而上,品味着峻山腾碧,深涧涌幽,忽然间,鸟儿掠过,双翅一扬剪开了蓝天一缝,渗透出一缕霞灿。剑门关照理说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此处的剑门关没有金戈铁马的森森杀气,而是涧水开阔,碧波汩汩的优美佳处。晃桥是个逗趣的地方,每个人过桥时少不了用力把悬桥晃动起,妻子在桥上晃得七倒八歪,我凑趣地把快门一按留下了“醉仙姑过晃桥”之妙趣。沿涧是山,栈道在浙西大峡谷派上了新用场,沿山凿孔铺路,临涧观山赏水兴致盎然。山腾秀蔚,水涌碧波,人在其中如坠琼台瑶池。弟弟突然涌出激情,大呼一声,满谷坠幽。
驾车途经白云人家,一座世外挑源在山坡上隐约可见。来到白马崖已近中午,入口处店家摆放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鸡血石。自从中央台《走遍中国》介绍了昌化鸡血后鸡血石就插上了翅膀,因而鸡血石便成了家喻户晓的国宝。山里人满山遍野找鸡血石,店门招牌上写着“国宝鸡血石”以此来招揽游客。我好奇看了好几块,其中一块大如印章,石内鸡血盈溢,斑迹铁红令人悦目,我虽从未见过鸡血石,栋了一方品味尚可,化了四十元便买了下来以备刻章所用。白马崖涧水潺潺,苍翠葱郁,我们一行四人沿着栈道而行悠哉悠哉,时尔临山远眺,时尔玩水而戏,越往山里走越是峻山重叠,危峰杰起;越往谷里走绿涧越是幽涧如带,涓流纵横,人仿佛也涌动起悠然的空灵。不知走过多少幽谷,我们有些走累了,干脆在亭台风爽之处来个野餐,边吃边欣赏山之苍然,水之叮咚的妙景。吃饱喝足以后挑个凉快之处,头一仰呼呼一觉,此处不问谁与谁,一觉快活胜神仙。
老碓溪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山高谷深,涧水开阔,流溪涌沸。我们沿涧而行,那如玉如涓的水象似从心上流过,人也觉得五脏六腑清澈起来,涌动起“飞溅随风远,琮铮上谷迟”的情愫。峻峰秀峭,红霞绕岫,水碓旋磨,古寨含烟,呈现着画之不尽诗之不尽的意境。红日西坠,山谷苍苍,牵动起油然而生的归意,舍弃了水磨冲碓古风,舍弃了峻岭巍峨情致,舍弃了幽谷腾玉奔放,舍弃了山寨醇厚民风,驾车前往霞落苍茫的古城临安。
2009年6月
【游浙江温岭记】
◇磬声清越
浙江温岭的长屿峒天是个特别地方,山特别,洞特别,水特别,景特别,甚至就连山峒中音乐会亦非常特别。长屿峒天本是一座石料矿,从南北朝起就人工开采石板留下独特的石文化景观,一千多年来掘石无数,留下石峒成宇,坑道成廊,后人们以洞为景,衍化出洞中仙境。
我们一走进峒天,就被道傍的高超石雕所佩服,首先200多块石雕呈现200多种花纹,每块决无雷同。那路边用铁錾錾成的石碾、石担、石碇、石碓、石磨都另有一番趣味,我不服老地双臂一伸举起石担,显示一下自己并非“廉颇老矣”。弟弟与弟媳忽然对石碓、石磨一下子来了兴趣,他俩一前一后学着农家人舂起碓来,在碓起碓落间仿佛听到“砉、砉、砉”稻谷脱壳之声。人们说,“世上三份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弟弟与弟媳却品尝到“双推磨”的乐趣,镁光灯闪烁着的是他们欢悦,他们的夫妇俩爽朗笑声。
步入峒中象似步入洞天仙阙,众多的峒峒相套,峒峒连峒,峒峒相叠,峒峒相联,峒峒相通,形成了环节相扣的峒群,展现着千姿百态的石壁长廊。石桥、石坊、石亭、石阙,呈现了雕栏砌玉的石峒妙境。峒中的博物馆是集我国石雕艺术之大成,上下几千年林林总总,再现了我国石雕之辉煌,开山凿石之天功。虽是人开,宛如天为。
我浏览过不少洞穴,如桐庐瑶琳,桂林芦笛岩,宜兴的卷善洞、张公洞等都是有看头的钟乳石洞,在灯光下才能显示婀娜多姿的风采。这些洞基本上天开之物,少有人为。还有宛如洞穴的山洞,如庐山仙人洞,海南小洞天,花果山水帘洞,武夷山水帘洞,抗州虎跑等洞,大多阴暗潮湿,然长屿峒天阳光从峒顶射入,峒内阳光明亮,干爽宽畅。峒中石雕弥勒含笑如生,石碗硕大无朋,碗内龙鳌吐瑞,不用说肯定是个招财进宝祥物,惹得人人都想捧住独占世界第一的“金饭碗”。想不到,到底是“金饭碗”难端,每个人要想瞧“金饭碗”内何物须用九牛二虎之力,双手吊着碗边伸长脖子冒着横汗才能看得鳌屁股一眼,可见招财进宝并不是易事。
峒中的石井使人匪夷所思,在天是石地是石的峒中竟会有水,这也是峒中之奇。另外,在峒中心大厅中不但有水,而且还有花有草,树木葱葱,一派碧纱笼之景令人惊叹。我们姐弟九人在峒内有峒,峒内有天,峒内有亭、台、楼、阁仙妙之处留下了“合家欢”。峒顶的新雕的六座高大观音像,雕得神彩飞扬,巧夺天功,各展菩萨慈悲,尤其扬柳观音手中柳枝轻拂如飘,石坠慈航之态,令人折服。还有观音脚下龙首昂然,大有破壁飞去之感。
长屿峒天的音乐厅是亚洲独一无二的岩洞音乐厅,大厅宽敞可容数百座席。真是别开生面,新颖独特,一槌金鼓万象春,磬扬钟鸣震峒天,歌扬舞曼绕石阙,鹤鸣九皋降飞仙。石编钟、石磬、石笛、石箫、石碗吹奏敲打如同金石裂穹,大有鼓震五岳砰电射,百兽率舞惊鸿蒙之势:时而浪声哗哗;时而戛玉敲金;时而玉韵弘深;时而凤鸣翔舞;时而龙吟腾海。是歌是舞是奏是弹无不在变音之中。麦克风,声变得短小细促;石编钟,失去了黄钟大吕气吞六合的气概;石磬磔去九瀑的豪放不羁,飞扬着利锋出鞘的寒光,破天砌骨的峥嵘,激越起万斛诗情,我举石觞而饮,击玉拊石,引吭而歌,驾乘着清越之声,吟哦起:遨游昆仑雄浑之峰巅,擎起苍穹不坠之浩然。
2008年10月
【游雁荡山记】
◇“九老”夜探雁荡山
姐姐、姐夫、大嫂、弟媳、爱人与我在弟弟率领下赴福建泉州、厦门、永定土楼六日游,回到雁荡山山脚下时已是第五天的傍晚。晚饭后,弟弟提议大家散散步,他说他来过四、五次雁荡山,特别是夜游雁荡山别有趣味:山在灯光映照下有的如情人相依;有的似仙女临凡;有的像金刚擎天;还有飞瀑落潭,涧水铮铮。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来一次“九老”夜探雁荡山。首先我是积极响的,因为我看过夜雁荡的介绍,有两句话还历历在目,“古人云:不游雁荡此生虚度;今人云:不游夜雁荡虚度此生。”大家在我鼓动下一下子来了精神,就连八十二岁的姐夫也跃跃欲试回房换了一双鞋子参加“九老夜探雁荡山” 队伍了。所谓“九老”,我们一行九人,最大的八十二岁,最小的六十二岁都称得上“老”人,虽然行程三千多公里,但人人欢愉朗健。
弟弟一马当先快步走在最前,大家边走边看谈笑风声。二姐七十又八是个不知老的旅行者,去年她还雄心勃勃地游黄山登天都峰,医生怕她心脏承受不了山高坡陡的刺激,劝她不要登山,可二姐不买帐,到了黄山第一个登上了天都峰,她还美美地叫女儿拍了“千峰万壑踩脚下”的照片,使我非常惊诧。她有一句口头禅:“家中要有十斤米,一个月就不用愁。”退休工资一发首先想到到什么地方去玩,肩上前后两只包一背就去游山玩水了。
记得我在五十岁时登上天都峰时已自诩不错了,可比起二姐来真叫人汗颜!在游长屿硐天登最高处时我故意想与二姐争个高低,当爬在她前头我便开玩笑地说,“二姐,这次我可第一个登上山顶!”二姐没奈何地“哼”了一声,因为她朝山拜佛总想走在人前,抢先想沾点瑞气。
一辆辆轿车急速而上,可见夜游雁荡是当今人的时尚,夜雁荡肯定有着迷人的诱惑,否则怎会游车匆匆?一路上虽然灯光阴暗,然而每个人心中都在涌现着山影卓约,月倩婆娑之景。四姐七十又三,患有“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再加上她一人独居郊区自然感到孤独无依,这次出来走走她好像变了个人,精神抖搂笑挂于脸,无论爬山跋水,无论朝佛拜圣她谒拜于前。三姐与三姐夫是不服老的老两个,登山携手相连,涉水携手相连,拍照也是不忘携手相连,多么令人仰慕不已。大嫂也是变化大的一个,这次旅游她不但看到美好的山山水水与风土人情,而且感到亲情无限。她说,“丈夫在世时常为生活上事争争吵吵,打打闹闹,失去了就感到失去支撑,现在想想亲情比什么都重要,比什么都珍贵,如果没有亲情九个人怎会走到一起,欢快无嫌。这次都是小叔还想到我,大家才快快乐乐一道游山玩水。”
走走谈谈说说笑笑一晃一个小时过去了,山间小镇出现眼前,夜间的小镇有些特别,大街小巷都是灯火通明,茶肆酒楼,卖场超市,排挡摊头,人头攒动,可见夜雁荡名不虚传。这时大家已感到吃力,在逛了小镇,品味小镇的独有风土人情,亦觉颇有情致,心满意足望山而止。这次“九老”夜探雁荡虽未见山影婆娑,飞瀑落潭,也未听到飞瀑直泻,涧水铮铮,然而,雁荡夜景早已摄入每个人心底,释化出千姿百态的俏丽。
弟弟这次做东是感人之举,在上海也是不多见的,同车旅游的四、五十人看到我们“九老”一路上一起爬山观景,一起跋水揽胜,一起赏景观物,都为我们“九老”喜乐融融的气氛赞叹不已,都说像这样亲情世间少见。弟弟还说:“明年加上大姐,来个‘十老’游庐山。”人在大好河山面前忘却了烦恼,忘却了病痛,淡化了隔阂,加深了亲情,这一切都是弟弟、弟媳为大家开创的。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