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记】(一)
◇匡庐三章
(1)天低云近攀险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对奇幻莫测的庐山描写。的的确确,庐山美是婀娜多姿的,有朦胧的美、有明秀的美、有壮阔的美、有雄浑的美。刚才还是迷茫一片,仿佛被锁进开天辟地的混沌世界,可是车子一转,眼前的景象突然变得开阔了。当我们参加庐山笔会的文朋诗友登上险峰时,只见万川空灵,千峰竞俏,葱翠九叠,鹏起九派。五老峰、汉阳峰、锦秀峰云飞雾绕,火紅的朝阳从山峦叠翠中间“腾”了起来,白云被涂紅了脸,万川被点缀得金光灿烂,朝霞撒落在俏丽的峰峦上,好像給“美人”披上七彩云紗,使人如痴如醉,大有天低云近之感。我们被陶醉了,一个个好像被浸在茅台酒缸里,有的仰首吟诗,有的低头索句,大自然給人灵感,就连年近古稀的广东书法家周老、李老也被感染了,他们好像回到青春时代,把万千气象一下子蘸到了笔尖。来自黑龙江的年轻剧作家雷雷,振臂大声疾呼:“不到庐山,枉为人生!”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坐落在险峰之巅的仙人洞,是唐代呂洞宾修仙得道的地方,洞中一滴泉真有点仙气,不管天旱地涝,池中水总是多一点不可少一点也不可地停在一个水平面上,游人们常向池中投硬币,看看自己运气如何。我也投了一枚,见正面落在池底,有人调皮地说:“难怪导游说,‘自他当导游以来,今天是最好的天气,’原来我们碰上了好运气!”一下子把大家都逗笑了。
过了仙人洞,不远就是闻名遐尔的白鹿升仙洞,御碑上记载着一个神话故事,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有一个叫做周颠的痴和尚,在南昌口唱“太平歌”,称朱元璋做了皇帝天下太平。后来,朱元璋邀清周颠,渡长江时风雨大作,船不能进。周颠立于船头大呼,顿时风平浪静。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周颠辞归说:“吾乃庐山一僧也,应归竹林寺去。”后来,朱元璋派特使到庐山寻访周颠,人们说他早不在人世,早就骑白鹿升天而去了。
当我玩味这个故事时,广西记者韩华说:“佛光,看佛光!”我回首一看,只见锦绣谷中腾起七彩霓虹,悬在半空。按佛教说法,这是佛主显灵,预兆了吉祥。于是,人们跳跃了,欢呼了。
(2)攀上九天采紫烟
当我们一到秀峰时,魂魄就被秀峰的山色勾住了,“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灵俏的秀峰被浓浓密密的云截去一半,留下的峰峦好像似蓬莱三島,虚幻缥缈,仙气氤氳,诱发人无限的遐想。
淙淙的流水声绕了过来了,她把我们引进了秀谷寺,一跨进月门,一个葱翠飞舞的世界出现眼在眼前:山如茵茵的翡翠,在雾霭中娇柔欲滴;水似浅浅的嫩玉,在山间滚动着晶莹的珍珠;漱玉亭就像镶在王冠上的宝石,如同画龙点睛,把秀峰点缀得更加妖娆多姿,楚楚动人了。
导游说,这就是李太白当年写《望庐山瀑布》的地方。我听了一愣,望着九曲而下的潺潺流水,心想,这地方那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象呢?但是,不少的人还是被玲珑剔透,如诗如画的风景迷住了,有的玩水嬉戏,有的依山留真,有的坐在漱玉亭内发着诗兴,构思着作品。可是,还是有些人不满足眼前的山明水秀,寻找雄浑豪壮之魂,他们向着石阶攀去。好容易登了一百级石阶,一个个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周老、李老他们望着通向云端的石阶叹息了,发觉自己老了。
我在想,李太白是位艺术夸张大师,他曾写过一首形容亭阁之高的诗,就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句,说不定庐山根本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先上山的年轻人下来了,我忙问山上有什么?江西女诗人小谢摇摇头说,白茫茫的一片。啊——我的好奇心也像雾似地被吹散了。正当我转身向山下走去时,山东的老张上来了,他说,国家化这么多钱,在悬崖峭壁上修条路,肯定有好风景!他的话像把号角,吹响我攀上九天采紫烟的步伐,我把皮茄克一脱,往小谢手中一塞,又攀登起来。不知爬过多少石阶,转过一座峭壁,奇观出现了:马尾瀑像凌空的天马,呼啸地腾空而起,在山峰间留下飘飘洒洒的威武雄壮的马尾,似九天悬挂的银河。一阵风过来,马尾又藏进了云雾之中,但湍急的飞流如同万马奔腾。
这时候,我仍不死心,决心迎着马尾瀑而上,又转过一座峭壁,一探头,一阵猛烈的山风吹来,我腿一颤,差一点被风掀下万丈深谷,然而,我像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土,朝着风口冲去,当我仰头,想看个究竟时,雨水劈头盖脸打来,连眼睛都睁不开,我把伞一撑,“咔嚓”一声,伞散了架子,我败了下来。喘了一口气,又冲向风口,死死地抓住一根树枝,仰头一看:啊——好一派雄浑骠悍的景象哪!庐山瀑像天河穿底似的从头顶上倒了下来,如龙吟、如虎啸、如狮吼、如马嘶。这时候我才明白李太白的诗一点不夸张,他的神来之笔活脱脱地勾勒出庐山瀑布的雄奇而壮美的画面!
(3)春寒水滑情融融
生活中的快事,莫过于在温泉中洗浴,窗外虽然是春寒料峭,窗内却是暖意融融。躺在池中的我,心像三月的花蕊,被春风吹开了,一根根汗毛犹如山边的嫩草,贪婪地张开了嘴,吮吸着清晨的露珠。我不时地拍打着如脂如玉的水,像浸浴在美丽的梦幻之中,享受着人生的快活的一瞬。池中热气腾腾,使人心旷神怡。普通浴池混混沌沌,叫人感到闷热,而温泉的空气仿佛被过滤过似的,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许久许久,我心满意足了,从池中爬了起来,躺在椅子上,闭上眼睛,美美地回味着池中乐趣。
庐山温泉很早就被人认识,晋代人就记载着“穴如围,一丈许,沸泉涌出如汤,冬夏常热。”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曾进行考察,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庐山温泉有四孔,可以煮鸡蛋,患有疥癣、疯颠、梅疮者饱饮入池,久浴后出汗,以旬日自愈”。庐山疗养院院长介绍说,庐山疗养院闻名于中外,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都在疗养院住这,周总理当年主持会议的那间厅还原样保留着。解放后,建成规模宏大的疗养院,面积两万多个平方米,床位三百多张,水疗室内有六十多个浴池,现在己有两万多人进行水疗,痊愈出院。
从中国众多的温泉来说,不但水温有高有低,出水量有多有少,就连水中化学成份也不同,医疗疾病也有所区别。庐山温泉水含钾、钠、镁等20多种元素,对于妇女病、皮肤病、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均有较高疗效。南京汤山温泉,水中含硫磺、钾、钙等矿物质,可以治皮肤病。而黄山温泉主要以重碳酸为主,常浴使人精神焕发,传说轩辕皇帝在黄山温泉浴后白发变黑,返老回童,所以人们誉为灵泉。我以前在黄山温泉洗浴犹如大热天喝冰冻啤酒,爽快适口。而在庐山温泉洗浴,却如大寒天喝茅台酒,香气绕人。
啊——我感叹了,为期五天的庐山笔会即将结束了,明天我们又像天上的云去寻找自己的位置,但是,我依恋着庐山明珠——温泉,依恋着人生旅途美好的享受。
1990年初春写于庐山温泉
【游庐山记】(二)
◇“十老”攀登三叠泉
弟弟一声令下,他率领着九位老人向三叠泉进发。
三叠泉又叫三级泉,水帘泉。是庐山的著名景区,以瀑布而闻名于世。三叠泉因深藏在崇山深壑之中,长期不为人知,就连诗仙李太白,理学家朱熹在庐山隐居、讲学都未发现三叠泉,因为三叠泉,既不在山顶又不在山下,而在山的当中。南宋以后被世人发觉,从此,名声大噪。三叠泉自大月山涌出,由五老峰北涯口悬注于大磐石上,袅袅垂练,瀑跌三级汇为洪流,声如洪钟,瀑坠三级,飞落龙潭,“轰轰”如雷,鼓角相激。大书画家赵孟頫《水帘泉诗》中说:“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丈。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空碧。”
据导游介绍,登三叠泉约十多里山路,两千多级石阶,大约用两个时。两个小时攀登对我们“十老”来讲的确是个挑战。所谓“十老”即十个老人,最大的八十又三,最小的六十开外。在登山之初一个个还是精神抖搂,豪气十足,两百多个石阶下来,有的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有的喝水,有的吃药,有的坐在石阶上揩着汗,喘着大气,然而,大家都不服老,喘了口气又攀登起来。通往三叠泉是条石板彻成的路,它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山与山,峡与峡架起了气势宏大的桥,起初我们还不时地找个风景好的地方拍照留念,随着山越来越高,坡越来越陡,“十老”的队伍变成了溃兵败将。三姐夫对弟弟说,“你们年轻先上吧,我们慢慢来。”登着登着队伍越拉起长,有的干脆找个风光好的地方坐下来不走了。
在登三叠泉时,我发现弟弟对登山有着特别兴趣,在登泰山时他比我快一个小时登上了南天门,好像自己成了顶天立地的好汉,那种自豪难以言表。我与弟弟在未见到三叠泉时,直听见“哗哗”的水声,便欢呼起来:“到啦,到啦,终于到啦!”顿时,弟弟也来了精神跨步而上,转个弯只见三叠泉瀑布从天穹涌出,一折又一折飘飘洒洒,携雷卷涛喷薄而下,直捣龙潭。飞瀑在阳光照射下,五光十色,晶莹夺目,霞彩飞扬,那奔腾,那壮阔之景撼人魂魄!弟弟情不自禁地迎着飘扬的飞瀑,仰望折叠而下的瀑布赞许地说, “三叠泉太壮观了,不游,岂不是人生是最大的遗叹!”我们俩人不顾瀑水泼面,时而拍照,时而戏水,扎扎实实地把三叠泉玩个爽!
庐山又名匡庐,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山,磅礴悬瀑;奇,流云卷涛;险,峰峦峻峭;秀,山青水明。有人说,庐山是中国人文的圣山,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这句话确有道理,庐山人文的确可以囊括中国的历史,囊括中国文化中的精华。从禹王疏通九江,周朝匡氏兄弟在庐山修炼,秦始皇南巡登庐山,到陶渊明在庐山开创田园诗先河,慧远大师开创净土宗,陆修静编撰藏道经1200卷,并开创了道教灵宝派,顾恺之《庐山图》,开创了山水画初端。中国历史人文中还有:书圣王羲之、诗仙李太白、诗圣杜甫、理学大师朱熹、心学王大师阳明以及谢灵运、颜真卿、李渤、李涉、吕洞宾、、范仲淹、苏轼、米芾、岳飞、陆游、文天祥、李时珍、徐霞客、康有为、蒋介石、毛泽东等等都在庐山留下行迹与墨迹。
这次是我第三次登庐山了,面对着三叠泉,使我想起了1990年初上庐山攀登另一座瀑布——马尾瀑的“攀上九天采紫烟”的情景。为了能看清楚马尾瀑是什么样子,我不怕被山风掀到万丈渊的危险,死死抓住一棵树枝仰望飞瀑狂泻,只见那如龙吟、如虎啸、如狮吼、如马嘶的银河落九天壮阔之景如跃眼前。正是这次庐山之行,我写出了《匡庐三章》在上海电台播出,并在听众中有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提起我对散文创作兴趣,才有后来的一本本散文著作问世,这也是我为什么对登山揽水,情有独钟的原因所在吧。若问三叠泉与马尾瀑有什么不同,前者飘洒壮丽,后者雄浑奔放。忽然,一首《登庐山望三叠泉》诗句涌上心来:
彩虹竖跨似天桥,邀请诸公游碧霄。
太白醉中琼液倾,飞流三折起狂飙。
我仿佛醉眼惺忪起来,伸手采撷庐山之灵气,握七彩笔于心胸,大笔一挥,飞泻出庐山的行云,庐山的流水,庐山的峻拔风骨,纷纷扬扬地抒写出乱云飞渡的沧桑。弟弟说这么好的风景是不能独享的,便拉着我去迎接姐姐们了。谁知一回头妻子搀着八十岁的二姐爬上三叠泉。过了二十分钟八十三岁的三姐夫与三姐气喘喘地出现在三叠泉。我问三姐夫吃力吧?三姐夫抹着汗说,“说不吃力是骗人假话,毕竟岁数大了,不如以前了。”说起三姐夫启厚,别看他八十多岁,他有着深厚的阅历,看人处事干练老到,常使人感到意外。譬如说吧,他从不炒股却天天盯着电视看股票行情,他女婿投资60多万元,为的是为儿子结婚买房子,然而股票从6000多点狂泻直下,60多万元被“泻”去大半,当从1700多点上升到3000多点时帐内资己有100万出头,功劳却归功于三姐夫,是他在操纵什么时候,什么点位,什么价位买什么股,而什么走势,什么价位抛什么股,一一全在他的电话指挥之中。
面对着155米落差的三叠泉,三姐夫妇兴奋了,三姐夫连连赞许地说:“登这么多石阶,爬这么高山,值得,值得!”我问他在什么地方值得?三姐夫哈哈一笑:“八十多岁了,活一天赚一天,今天能看到这么壮观的瀑布也是赚来的,人呀,既要知力而行,更要知足而乐,到底是现在生活好呀,今天能登这么高,能看这么好的瀑布,乐当然在其中了。”等了很久不见弟媳、四姐、大嫂等四人上来,知道她们因体力无缘于三叠泉了,然而,她们能向三叠泉挑战的精神实是可贵。镁光灯一闪,定格了“六老”笑对三叠泉的情致。
2009年6月
【游江西三清记】
◇千峰竟秀在险峻
江西有四大名山闻名于世,即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三清山又叫少华山,有着一千多年的人文景观,传说东晋道士、医学家葛洪曾在三清山炼丹修道,至今还留存他炼丹时用的丹井。葛洪是东晋丹阳容人,尤好神仙养身之法,从学郑隐、鲍玄。他以战功封为关内侯,但葛洪不满东晋王朝腐败,挂印辞官与侄子进入广东。葛洪是位博闻深洽的大学问者,在罗浮山炼丹著书,其著有碑、谏、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八十一岁葛洪卒于罗浮山,入棺时,其尸体轻如薄衣,世人以为葛洪成仙化羽升天而去。纵观葛洪八十多年的行云野鹤行踪,在三清山炼丹是极有可能的。三清山到了明代,邑人王祜崇尚道教,在龟背石上修建了三清宫。真人不露相,由于三清官建立在陡峭山岩之上,云绕雾罩使人难识三清山真面目,而撩开三清山面纱,成为全国名胜则是近些年的事,一九八八年经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我们在春蹄萌动,垂柳绽新的日子里,怀着盎然的春意造访了三清山这位刚撩开清纱的司春少女。车子在蜿蜒山道上行驶,时而急转弯,时而回转弯的盘山道使人心惊胆战,生怕一不小心连人带车坠下万丈深谷。三清山的山门屹立着道家不测的玄机,用砚石砌成的山门像道家炼丹炉,聚天地灵气,炼三昧之真谛。涓涓湍急的涧水如飞下瀑布从山门奔驰而过,给人涌动起地接天河之感。四十分钟的缆车使人飘飘欲仙,坐在缆车上就像骑在苍鹰的背上,穿云破雾,呼呼啸啸地擦着山角而过,崇山峻岭,深壑流溪都在流动。云中山庄坐落在云绕雾涌之中。第二天却是晴空万里,我们登临环顾,万山峥嵘,锋锷刺天,红日跃空,万千气象,使人折腰。据说大旅行家徐霞客曾造访三清山,但因山道险恶,攀登艰难而望山兴叹而归。我称不上登山探险者,然而,也游过不少名山大川,诸如庐山香炉峰、黄山天都峰、武夷山大王峰等崇山峻岭,可这次登三清山的确感到“廉颇老矣”,力不从心。那一级高似一级,一级险似一级的石阶使我气喘如牛,挥汗如雨了,双腿打颤起来,再也没有攀上九天揽紫烟的信心,无奈之下屈从轿夫当上了“南霸天”。
晌午山是宁静的,没有鸟啼,没有淙淙的泉水声,只有轿夫的“噔”,“噔”、“噔”脚步声,“呼哧”“呼哧”、“呼哧”的喘息声与轿子的“嘎吱”“嘎吱”声,我在轿子上仰面朝天,除了蓝天、山峰摇晃来荡去什么感觉都没有。到了险峻之处,那陡峭石阶不要说抬人就连竹轿也要竖立而过。好在,我已缓过了一口气,便把轿夫扔在身后,鼓起劲登山而上。我这个人本来就不喜欢坐着轿子上山,总以为坐轿子上山体会不到登山情致,缺少了人与自然界沟通,感悟不到山对我的人生的启示,于是我便把轿子让给随来的女同志坐了。我们几个人为了抄近上山,去体会到一般人体验不到的刺激,攀着陡峭的险坡,拉着古藤、树枝,像猿猴似地攀着峭壁而上—一感到了山之险峻,人之不老的情怀。
可能是我们感动了上苍,昨天山上还是弥漫着风雪,今天却是万里晴空,皑皑峰峦在红日下更显妖娆。只见有的山如出鞘利剑,直指苍穹;有的山犹如巨蟒凌空,气惊环宇;有的山如天柱擎天,振撼玉宇;有的山抱云揽霞,飞彩涌怀;司春女神以婀娜之姿,展现了玉虚仙境的秀丽,摇曳起万里辉煌;三青松挺拔在悬岩峭峰之巅,洋溢着苍劲高傲的风骨,真可谓千峰竞秀揽风流,玉虚仙境呈壮观。我们感叹了,赞叹大自然恩赐。敏霞说,“太美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风景!”玉洪说,“太壮丽啦,登上仙女峰,自己仿佛也成了神仙!”敏华却忙得不亦乐乎,左一张右—张照片把自己与美妙仙境融为一体,从她的眉飞色舞的神态中好像自己也成了司春女神了。我临峰四顾,也觉得一身空灵,仿佛肋生凤翼翱翔在云蒸霞蔚的峰峦竟秀之中……
三清山素有“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之誉,不知自己老了,还是自己是凡胎俗骨难于天道相通的缘分,总觉得,与同游三十多人一样,登仙女峰回到云中山庄再没勇气去攀登往返七个小时的通向天庭的云阶,去抱揽三清宫风雷塔上风云,去领略玉京峰、玉虚峰、玉华峰的雄奇险峻,只好望山兴叹而归了。同事孙工说,“不到三清宫,就等于没到过三清山。”是哪,这的确是件遗憾的事,那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三清宫建在陡峭云端之上?转一想,留有遗憾并不是坏事,她可以启示人们,前面有着高峰,更应促使我们知道山外有山,攀登不息——她也给我留下未了情结,一个美好的遐思。
2005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