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村民们 1

作者:(法)罗曼·罗兰    更新时间:2013-09-09 10:10:02

现在我的正式学生只有一名了.尽管她不断制造麻烦,让我操心费力,就象要教三.四名普通学生似的,尽管她姐姐还在学德语和绘画,但是我们能享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是我自从套上家庭教师这副枷锁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我把这些时间一部分用于给亲人们写信,一部分用来看书.学习.练习乐器.唱歌等.我还利用闲遐时在宅旁空地或附近田野里散步,根据学生们的意愿,有时我带她们一起去,有时我一个人去.

两位默里小姐要是手头没有什么惬意的事情干,常会去访问她们父亲庄园里的一些贫困的村民,去接受他们的恭维和敬意,或听饶舌的老妇讲述陈年旧事和新近的闲话,以此作为消遣.也许也们还能在使穷人们得到快乐中享受到比较纯洁的满足感,因为,她们的出现使村民们高兴.她们偶尔拿去一些小小的礼品,尽管对她们说来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村民们却怀着非常感激的心情加以接受.有时,她们姐妹或其中之一,要我陪她们去进行这样的访问.有时,她们要我一个人去替她们实践她们的许诺,譬如说,送一些小东西呀,或是给某个病人或身体严重不适的人念点什么,因为她们更乐意许诺而不乐意付诸实行.因此,我结识了几位村民,偶尔我也会自己跑去看望他们.

一般说来,我更愿意单独去而不愿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一起去.因为她们,主要是由于所接受的教育的缺陷,对待社会地位比她们低下的人们的态度,让我看着感到非常不愉快.她们从来不为村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结果是,她们完全不能体贴村民们的感情,而是把他们视为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类人.她们会看着穷人们吃饭,对他们的食物和吃相说出很不礼貌的话来.她们会嘲笑村民们简单的想法和鄙俚不文的表达方式,使得有些村民都不敢开口说话了.她们竟会当着一些严肃的老年男女的面,称他们是老傻瓜.老木头脑袋.她们这样做,倒也没有故意伤人感情的意思.我看得出来,人们往往受她们这种行为的伤害,感到恼怒,只是出于对"贵小姐们"的畏惧才没有表露出任何怨意.然而,她们却从未觉察到这一切.她们认为,这些村民既然又贫穷又没受过教育,一定是又愚蠢又粗野.她们的身份远比村民们高贵,现在肯放下架子和他们谈话,还赏给他们几枚先令和半克朗硬币以及几件衣服,她们就有权拿他们打趣着玩.她们屈尊俯就地跑来照顾村民们的日常需要,使他们蓬荜生辉,人们就应当把她们当作光明天使似地加以敬慕.

我曾多次采用各种办法企图在不触犯她们的自尊心(她们很容易被触怒,一旦触怒了就很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加以抚慰)的条件下,消除她们上述的错误看法,但是收效甚微.我不知道她们两个人中最应受指责的是谁:玛蒂尔达更粗鲁,爱吵闹;罗莎莉虽然年龄不小了,看外表也像是个有教养的小姐,本该指望她会表现得好一些,可是她那种随随便便.放肆无礼的样子还像是个十二岁的浑不懂事的孩子,真让人生气.

四月的最后一周,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在庄园里散步,同时享受着三项难得的好东西:独处的宁静.书和宜人的天气.因为,每天这个时候,玛蒂尔达小姐骑马去了.默里小姐今天跟着她妈妈坐马车出去探亲访友了.庄园上空覆盖着一座美丽的蔚蓝色天篷,飒飒西风吹过尚未长出新叶的枝桠,坑洼处还留着一层残雪,但是在阳光照耀下很快就消融了,姿态优雅的鹿正在舔食早已呈现出春日的清新和青翠的湿草.我忽然想到应该放弃自私的享受,离开这里,到一位名叫南希.布朗的村民的家里去.她是个寡妇,她的儿子必须整天在地里干活,她本人双眼发炎已经有一段时间不能读书了,这对她来说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因为她是一位性情严肃.好沉思的女人.就这样,我去了,发现她像平日一样独自待在她那狭小.窒闷.黑暗.充满烟雾和浊气的茅屋里,不过她已尽可能把自己的家收拾得相当整洁了.她坐在小小的炉火旁(炉子里只有一些红色的炭火和几根木棍),正在编结.她脚下有一个用麻袋布做成的垫子,那是她那脾气温和的朋友......猫......的坐垫.此刻猫正坐在垫子上,它那条长尾巴绕过来把它丝绒似的脚掌围住了一半;它眼睛半闭着,睡眼惺松地盯着那低矮.歪斜的炉围.

"你好呀,南希,你今天身体觉得怎么样?"

"啊,小姐,我自己觉得还行,眼睛没见好,可是心里比以前轻松多了,"她回答,说话时脸上含着满意的微笑,站起来欢迎我.她的微笑使我高兴,因为南希前一阵子正因为宗教信仰问题有些抑郁不乐.我祝贺她情绪的好转.她表示同意,说这是上帝的巨大福祉,她"真心实意地为此而感恩".她还说,"要是上帝愿意让我重见光明,让我重新能阅读《圣经》,那么我就会像女王一样幸福."

"南希,我希望上帝会这样做,"我回答."在你恢复视力的这段时间里,只要我能挤出一点时间,我还会不时地跑来为你念《圣经》的."

这可怜的女人露出感激而喜悦的样子,站起身来给我搬一把椅子,但我赶紧自己把它搬过来.于是她就去拾掇炉火,在即将烧完的余烬上添几根木柴.接着她从搁板上取下她那本已经翻旧了的《圣经》,仔细拂去灰尘后才递给我.我问她想要我为她念哪一段,她回答说,"好吧,格雷小姐,要是你念哪一段都可以的话,我还是喜欢听《约翰一书》里‘神就是爱,住在爱里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圣经.新约.约翰一书》,第四章,第十六节.)这一节."

我找了找,找到了这些话在第四章.当我念到第七节时,她打断了我,还不必要地为此而道歉说,她失礼了.她希望我尽可能念得慢些,好让她全听清楚,并且记住其中的每一个字;她请我原谅,因为她只是个"头脑简单的人".

"最聪明的人,"我回答,"对每一节可能也要想上一个小时,这样才会对他有好处.与其听不明白,我倒宁愿念得慢些."

因此,我按她的需要慢慢地念完了这一章,同时,我还尽可能念得深刻感人.听的人自始至终都非常专心.当我念完时,她真诚地向我道谢.我静静地坐了约半分钟,好让她有时间再思考一下它的内容.她打破了沉默,问我是不是喜欢韦斯顿先生,这有点使我感到意外.

"我说不上来,"我回答,她冷不防地提出这样的问题,使我有点吃惊."我想他的布道非常好."

"是呀,确实好,他的谈话也一样好."

"是吗?"

"是的.也许你还没和他见过面......还没和他谈过很多话?"

"没有.除了和那家的两位小姐之外,我见了别人是从来也不说话的."

"啊,她们都是好心的小姐,不过她们的谈话没有他的那么好."

"南希,这么说,他常来看你?"

"他来的,小姐.我为这事儿很感激他.他来看我们所有这些穷人,比布莱牧师和教区长来得勤多了.他来得好,因为他什么时候来我们都欢迎.对教区长就不能这么说了,大伙儿都挺怕他的.他们说,教区长一进哪家,总能挑出哪家的错儿来.他刚迈过门口的阶石,就对人们大声训斥,不过他也许觉得只有给大伙儿挑错才像是在尽他的责任.他常常特意跑来责备某人不去教堂,或者虽去了教堂而没有跟着大家下跪或起立,要嘛就是去了卫理公会的教堂之类的事.但是,他倒没有挑出我的多少错儿来.在韦斯顿先生来以前,教区长到我这里来过一.两次.那段时间,我心里苦极了,身体又很不好,就壮着胆子让人去请他,他倒是很快就来了.那时我真是非常痛苦,......格雷小姐,感谢上帝,现在都过去了......可是拿起《圣经》来,我根本不能从里面得到安慰.你刚才给我念的‘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圣经.新约.约翰一书》,第四章,第八节.)那一章引起了我不该有的痛苦.我觉得害怕,因为我感到自己没有像我应该做的那样去爱上帝或凡人.我试过,但做不到.前面那一章里有这样的话,‘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同上,第三章,第九节.),另外还有一处说,‘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圣经.新约.罗马人书》,第十三章,第十节.),其它地方还说得很多,很多,小姐,要是我全说出来,会让你厌烦的.不过,这些话好像全在责备我,指出我没有走正路.正因为我不知道怎样做才算走正路,就让我家的比尔去请求海特菲尔德先生哪天发发善心来看看我.他来了以后,我就把我的一切苦恼都告诉了他."

"他怎么说,南希?"

"哎哟,小姐,他像是在嘲笑我.我也可能想得不对,但是他嘴里像是嘘了一声,我见他脸上露出微笑的样子.他说,‘噢,这都是胡扯!我的好老太太,你和卫理公会教徒们搞在一起啦.,我告诉他,我从来不曾和卫理公会教徒接近过.他又说,‘那就算了,你一定要上教堂来,你在那里能听到对《圣经》的正确解释,不要自己坐在家里拿着本《圣经》苦思冥想了.,

"我告诉他,只要我身体好,我从来都是上教堂的.但是今年冬天真冷,我不敢走那么远......我的风湿病犯得很厉害,另外还有许多别的病.

"但是他说,‘你一拐一拐地走着上教堂对你的风湿病会有好处,风湿病只有多活动才能好.既然你在家里能走动,为什么上教堂就不行了呢?事实是这样的,你越来越贪图安逸了.想逃避责任,找个藉口还不容易!,

"你知道,格雷小姐,事实不是这样.不过我还是对他说我一定要试试.‘但是,对不起,先生,,我说,‘就算我上教堂去了,又能好多少呢?我要把我的罪过统统抹掉,要让自己能够觉得,大伙儿不再因为记得我的罪过而反对我,觉得上帝的爱流进我的心坎里.要是我在家里读《圣经》.做祷告都不管用,那么我上教堂又有什么益处呢?,

"‘教堂,他说,‘是上帝指定人们朝拜他的地方.尽可能多去教堂是你的责任.如果你想得到安慰,你必须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寻找它.,他还说了很多别的,但是我可记不住他所有的漂亮话.不过,千言万语都是一个意思:我得尽可能多去教堂,去时要带上我的祈祷书,要跟着教堂执事读完所有捐款人的名单,要起立,要下跪,要坐好,总之要干一切应该干的事,每一次的圣餐都要领,还要听他和布莱先生布道.要是能这样,一切都会好的.要是我能继续不断地尽我的责任,最后会得到上帝的赐福.

"‘但是,如果你这样做了仍得不到安慰,,他说,‘那就完了.,

"‘到那时,先生,,我说,‘你会不会把我当成一个被上帝抛弃的人呢?,

"‘啊,,他说,‘......如果你尽力想要进天堂,但没能进去,那么你就是许多想进窄门而进不去的人里面的一个了.(耶稣曾教育门徒说:引向灭亡之门宽大,而引向永生之门窄小.详见《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十三至十四节.),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