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来世,成佛普智尊,
号名曰华光,当度无量众。
供养无数佛,具足菩萨行,
十力等功德,证于无上道。
过无量劫已,劫名大宝严,
世界名离垢,清净无瑕秽。
以琉璃为地,金绳界其道,
七宝杂色树,常有华果实。
彼国诸菩萨,志念常坚固,
神通波罗蜜,皆已悉具足。
于无数佛所,善学菩萨道,
如是等大士,华光佛所化。
佛为王子时,弃国舍世荣,
于最末后身,出家成佛道。
华光佛住世,寿十二小劫,
其国人民众,寿命八小劫。
佛灭度之后,正法住于世,
三十二小劫,广度诸众生。
正法灭尽已,像法三十二。
舍利广流布,天人普供养。
华光佛所为,其事皆如是。
其两足圣尊,最胜无伦匹。
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
尔时,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大众,见舍利弗于佛前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大欢喜,踊跃无量,各各脱身所著上衣,以供养佛。释提桓因、梵天王等,与无数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等,供养于佛。所散天衣,住虚空中,而自回转。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罗奈,初转**,今乃复转无上最大**”。
尔时,诸天子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昔于波罗奈,转四谛**。
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
今复转最妙,无上大**,
是法甚深奥,少有能信者。
我等从昔来,数闻世尊说,
未曾闻如是,深妙之上法。
世尊说是法,我等皆随喜。
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记,
我等亦如是,必当得作佛,
于一切世间,最尊无有上。
佛道叵思议,方便随宜说。
我所有福业,今世若过世,
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亲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学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离生老病死,究竟涅槃。是学无学人,亦各自以离我见及有无见等,谓得涅槃。而今于世尊前,闻所未闻,皆堕疑惑。善哉!世尊,愿为四众说其因缘,令离疑悔。”
尔时,佛告舍利弗:
“我先不言,诸佛世尊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法,皆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是诸所说,皆为化菩萨故。然舍利弗,今当复以譬喻,更明此义。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舍利弗!若国邑聚落,有大长者,其年衰迈,财富无量,多有田宅,及诸僮仆。其家广大,唯有一门,多诸人众,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阁朽故,墙壁聩落,柱根腐败,梁栋倾危,周匝俱时,欻然火起,焚烧舍宅。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即大惊怖,而作是念:‘我虽能于此所烧之门,安隐得出,而诸子等,于火宅内,乐著嬉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火来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厌患,无求出意。’
“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所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悯,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
“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
‘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予汝。’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予。’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幡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敷婉筵,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
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佛告舍利弗:
“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暗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暗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著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后各与珍宝大车。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弊,色、声、香、味、触也。若贪著生爱,则为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汝等但当勤修精进。’
“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悯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舍利弗!如彼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火宅,到无畏处,自惟财富无量,等以大车而赐诸子。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若见无量亿千众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槃乐。如来尔时便作是念:‘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
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
“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