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一(2)

作者:郦道元    更新时间:2013-08-19 11:05:39

江水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累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今夏水漂荡,岁月消损,高处可二三尺,下处磨灭殆尽。江水又东迳赤岬城西,是公孙述所造,因山据势,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一千丈,南连基白帝山,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赤岬山。《淮南子》曰:徬徨于山岬之旁。《注》曰:岬,山胁也。郭仲产曰:斯名将因此而兴矣。

江水又东迳鱼复县故城南,故鱼国也。《春秋左传•文公十六年》,庸与群蛮叛楚,庄王伐之,七遇皆北,惟裨、儵、鱼人逐之,是也。《地理志》江关都尉治。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巴蜀。章武二年,刘备为吴所破,改白帝为永安,巴东郡治也。汉献帝初平元年,分巴为三郡,以鱼复为故陵郡。蹇胤诉刘璋,改为巴东郡,治白帝山,城周回二百八十步,北缘马岭,接赤岬山,其间平处,南北相去八十五丈,东西七十丈。又东傍东瀼溪,即以为隍。西南临大江,闚之眩目。惟马岭小差委迤,犹斩山为路,羊肠数转,然后得上。益州刺史鲍陋镇此,为谯道福所围,城里无泉,乃南开水门,凿石为函,道上施木天公,直下至江中,有似猨臂相牵,引汲然后得水。水门之西,江中有孤石为淫预石,冬出水二十馀丈,夏则没,亦有裁出处矣。

县有夷溪即佷山清江也,《经》所谓夷水出焉。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殆交。

北岸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可千馀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名之。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秽渊中,寻即降雨。常璩曰:县有山泽水神,旱时鸣鼓请雨,则必应嘉泽。《蜀都赋》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峡中有瞿塘、黄龙二滩,夏水回复,沿溯所忌。瞿塘滩上有神庙,尤至灵验。刺史二千石迳过,皆不得鸣角伐鼓。商旅上下,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今则不能尔,犹飨荐不辍。此峡多猨,猨不生北岸,非惟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闻声,将同狢兽渡汶而不生矣。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