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
浍水东出详高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浍山。西迳翼城南。按《诗谱》言,晋穆侯迁都于绛,暨孙孝侯,改绛为翼,翼为晋之旧都也。后献公又北广其城方二里,又命之为绛。故司马迁《史记?年表》称献公九年,始城绛都。《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晋士蒍城绛以深其宫,是也。其水又西南,合黑水,水导源东北黑水谷,西南流,迳翼城北,右引北川水,出平川,南流注之。乱流西南,入浍水。浍水又西南,与诸水合,谓之浍交。《竹书纪年》曰:庄伯十二年,翼侯焚曲沃之禾而还。作为文公也?又有贺水,东出近川,西南至浍交,入浍。又有高泉水,出东南近川,西北趣浍交,注浍。又南,紫谷水东出白马山白马川。《遁甲开山图》曰:绛山东距白马山谓是山也。西迳荧庭城南,而西出紫谷,与乾河合,即教水之枝川也。《史记?白起传》称,涉河,取韩安邑,东至乾河,是也。
其水西与田川水合,水出东溪,西北至浍交入浍。又有女家水,出于家谷。《竹书纪年》曰: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有范壁水出于壁下,并西北流至翼广城。昔晋军北入翼广以筑之,因即其姓以名之,二水合而西北流,至浍交,入浍。浍水又西南,与绛水合,俗谓之白水,非也。
水出绛山东谷,寒泉奋涌,扬波北注,县流奔壑,一十许丈。青崖若点黛,素湍如委练,望之极为奇观矣。其水西北流,注于浍。应劭曰:绛水出绛县西南,盖以故绛为言也。《史记》称,智伯率韩魏,引水灌晋阳,不没者三版。智氏曰:吾始不知水可以亡人国,今乃知之。汾水可以浸平阳,绛水可以浸安邑。时韩居平阳,魏都安邑。魏桓子肘韩康子,韩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以亡。
鲁定公问:一言可以丧邦,有诸?孔子以为几乎,余睹智氏之谈矣。汾水灌平阳,或亦有之。绛水浸安邑,未识所由也。
西过其县南。
《春秋?成公六年》,晋景公谋去故绛,欲居郇瑕。韩献子曰:土薄水浅,不如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遂居新田,又谓之绛,即绛阳也,盖在绛浍之阳。
汉高帝六年,封越骑将军华无害为侯国。县南对绛山,面背二水。《古文琐语》曰:晋平公与齐景公乘,至於浍上,见乘白骖八驷以来,有犬貍身而狐尾,随平公之车。公问师旷,对曰:首阳之神有犬,貍身狐尾,其名曰者来,饮酒得福则徼之。盖于是水之上也。
又西南过虒祁宫南。
宫在新田绛县故城西四十里,晋平公之所构也。时有石言于魏榆,晋侯以问师旷,旷曰:石不能言,或凭焉。臣闻之,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言也。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石言,不亦宜乎?叔向以为子野之言,君子矣。
其宫地背汾面浍,西则两川之交会也。《竹书纪年》曰:晋平公五年,浍绝于梁。
即是水也。
又西至王泽,注于汾水。
晋智伯瑶攻赵襄子,襄子奔保晋阳。原过后至,遇三人于此泽,自带以下不见,持竹二节,与原过曰:为我遗无恤。原过受之于是泽,所谓王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