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故事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2-07 11:40:48

今年春节,儿子来拜年。在饭后聊天,聊着聊着,聊到我写的文章,聊到了他小时候写的作文。大约在儿子小学五年级时,老师布置一篇《小时候的故事》作文。

儿了说,当时他初写的作文,老师看了批了60分。他心里不服,心想,爸每天没完没了写文章,什么小说、散文、诗歌,甚至连剧本都写,于是,问爸怎样写《小时候的故事》。

爸听了,认真地说:“鹏鹏,没关系,爸帮你得高分。”

儿子按照爸的叙述,写了一篇妈妈小时侯故事——《一碗米饭的故事》,滿怀希望地交给老师。

老师看了问:这篇作文谁教你写的?

儿子兴奋说:“我爸!”

“你爸?”老师红笔一圈30分。

儿子傻了眼。

回家后,爸看了后,便动手修改起来,攺后说:“你给老师看看,准得高分。”

儿子又来了劲,信心满满地跑到老师家。

老师看了后,淡淡一笑,红笔一圈把作文退还给儿子。

儿子看了更是无地自容——老师圈的是个大大的鸭蛋——零分!

儿子说:“这事一直瞒了30多年,不敢告诉爸。爸写的东西为什么常常退稿,连爸改的作文连小学老师都画了大鸭蛋,难怪同学们说,我爸是退稿大王!”

谁知爸把我吃的大鸭蛋作文《一碗米饭的故事》修改后收藏起来,后来又进爸的《春霭涌泉》散文卷中。

爸修改的那篇短文说:“我准备写一篇《一件难以忘却的往事》的征文,当搜肠刮肚时,妻子听了微微一笑,说起了50年前的往事: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的爱人——当年只有九岁的她。那时候,她家庭人口多,粮食不够吃,经常用玉粉面掺和花菜叶子、豆渣烧了一大锅‘饭’,然而,一家人肚子越吃越大,再加上乡下亲戚经常到上海来,使本来不够吃的粮票愈加紧张。她阿爸是个宁愿自己家人不吃,也让给亲戚吃饱的人。他看到孩子们吵着、嚷着要吃饭时,便拿出五毛钱叫她到饭店去买‘议价饭’。排队很久,她终于买到了‘议价饭’。

‘好香呀——’她用鼻子嗅了嗅,那香喷喷的米饭引得口水直流,真想一口气把一碗饭吞了下去!

‘小妹妹,孩子几顿没吃了,行行好,给一口吧!’一位衣衫褴褛的三十多岁大姐哀求道。

‘给你?那我们家吃什么?’她反问道。

‘是呀,这年头……唉!’大姐叹息道。

‘妈,饿!’孩子叫嚷着。

‘饿、饿、饿,就是知道饿!’大姐牙一咬‘拍’的一个巴掌向孩子打去,扭头走了。

‘啊?’她像被电击似的怔住了。

‘妈,我真的很饿,很饿……’孩子吵闹着。

  她心一热,追了上去连碗带饭塞到大姐手中转身向家中跑去,在路上,她乐滋滋地哼起歌曲,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高兴,当走到家门口,突然,直愣愣地呆住了。她不知道,怎样向阿爸交待,更不知道,如何应付吵着、嚷着要吃饭的弟弟妹妹呢?”

两年后,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听到爸的游记《匡庐三章》,我一下子愣住了,

真真没想到,爸写的《匡庐三章》真的真棒!在悠美的音乐中,在播音员抑扬顿挫中,那篇文章,是那样感人、那样迷人、那样醉人!

——爸的形象一下子变了! 

          2021年2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