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班牙记(8)哥伦布的天堂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7 15:01:01

在旭日晨光下,我们来到了塞维利亚。塞维利亚是一座因水而兴又因水而灵的城市。公元前7世纪就有居民在该地生息,公元前43年建成塞城,先后被罗马人、西哥特人占领,公元712年被阿拉伯人侵入。公元11世纪,摩尔人在此建立独立王国,现存大部分古代建筑是该时期遗物。1248年,卡斯蒂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在“光复战争”中夺取该城,赶走摩尔人,设为都城,从此塞城逐渐繁荣起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这里曾设有“印度群岛(即美洲)交易之家”,垄断着西班牙海外贸易,1992年在塞城举办国际博览会。

  塞维利亚景点很多,有著名的大教堂、王宫、西班牙广场、塞维利亚美术馆、塞维利亚黄金塔、塞维利亚世博会等。我们首先游览了塞维利亚大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沐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有轨电车不时在教堂停靠,清洁车像坦克车似清扫街面。枣红马、花斑马在赶马人相牵下,兜售生意。我们围绕大教堂观欣一周,大教堂四周种植红花鲜艳,绿树婆娑,十分逗人喜爱。

  塞维利亚大教堂非常壮观。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从公元8世纪开始,统治了塞维利亚约500年,建造了一座宏伟的清真寺。后来天主教徒重新入主塞维利亚,把清真寺改造成天主教堂,清真寺的宜礼塔就成了教堂的钟楼。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建筑时期经历了穆德哈尔、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等各个时期,整个建筑属于西班牙哥特艺术鼎盛时期的风格,同时也夹杂着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风格,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艺术精品。它曾是基督教最大的宗教建筑,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并称为世界三大教堂。1987年塞维利亚大教堂列入世界遗产。哥伦布的灵柩1898年由古巴运回西班牙后,埋葬在教堂中。罗马教皇保二世曾于1982、1993年二次造访塞维利亚大教堂。

1502年,哥伦布恳求王室允许他再次远航。5月9日,哥伦布率领由4艘船和150名船员组成的探险队,开始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探险远航。船队到达加勒比海后,开始寻找马六甲海峡,但无结果。1504年11月7日,哥伦布结束在外历时两年半的最后航行驶进瓜达尔基维尔河河口时,他得到国王命令:变卖哥伦布全部动产,查封其他财产,以便清算他的债务。哥伦布身患重病,情绪忧郁,1506年5月20日,伟大的航海家与世长辞时,遗体被安葬于塞维利亚大教堂。

  哥伦布航海探险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使世界有了新的通途。所谓“发现新大陆”是西方的观点,掺杂着殖民主义的意愿。殖民主义特点:只有自己独尊,无视旁人存在。比如:哥伦布“发现”地方,有原居宗族存在,而哥伦布插上一面旗子就属于他的了。这属于强盗逻辑,殖民主义强盗逻辑!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还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中国郑和七下西洋,所经海疆、地域可能不比哥伦布少,然而却没有扩充疆域,目的为了扩大贸易,加强国与国交流,有的国家、部落,国王、酋长随船靓见大明朝皇帝。而今“一带一路”正是秉承大明朝遗风,使各国共享双赢,共同繁荣昌盛。

2018年1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