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斯布鲁克是个小城,却十分迷人。美丽的茵河从巍巍壮观的东阿尔卑斯山雪峰下流过,雪山、碧水、金屋与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的建筑,交相辉映,自是美丽动人。然而,我却在美丽迷人之处,在他乡异国中迷失了。是为美景而迷失,是为天籁之音而迷失,还是自己因“古来稀”之年而迷失?只言片语,难以说清道明。
要问起因,都是施华洛世奇的出口处的大门惹起。大巴到了因斯布鲁克,车一停,导游就领着一车人穿过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匆匆赶往施华洛世奇参观、购买施华洛世奇的水晶饰品。我进店后想小解,便问服务小姐WC在什么地方?可能是那位小姐听不懂我的话,顺手指指玻璃门外。我不敢擅自出门,上楼去问妻子,因为妻子刚上厕所。妻子指了指楼下,说厕所就在那里。我又重下楼,以为在玻璃门外就是厕所,便匆匆向玻璃门走去,刚一出口门,玻璃门自动关闭了,没想到,施华洛世奇的出口门,竟是从来没有见到的门——出了不能进的门!我想再从前门进去,然而,围了后门的建筑,兜了好几圈,就是寻找不到施华洛世奇前大门所在,因为我匆匆而入,压根没有注意施华洛世奇前大门的样子。
向路上外国人讯问施华洛世奇,外国人听了耸耸肩,不知所云摇摇手。(后来才知道,我把方向兜错了,原来是,围绕建筑兜的圈子不是施华洛世奇公司房子,而是别的一排房子)记得,我走进施华洛世奇时,见到一座迈希米连大帝在位时的黄金屋顶,我想找到穹顶青铜色的建筑,就可以找到施华洛世奇大门,然而,越走越乱,越找越慌,就是找不到施华洛世奇前大门所在。因为我不懂奥地利语言与文字,没奈何,只得寻找所乘坐的大巴。这次出游,我太不动脑筋了,因为欧洲十国语言、文字各不相同,干脆抱着紧跟导游不掉队,再加上弟弟年轻记性好,所以什么都不用记,甚至,连乘坐的大巴牌照都不看、不记。可是,现在麻烦大了,在城中看了好几个停车处,就是找不到我们乘坐的车子,急得像热锅蚂蚁——团团转。唉,又是一个没奈何,只好等导游“失物招领”了。
在高楼的窗口,飘出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悠扬甜美的抒情钢琴声,如同醍醐灌顶,直泻五脏六腑,我顿时觉得一阵清凉,突然间,想起了在施华洛世奇进口处,导游发的优惠券——一颗定心丸落进了心,索性把因斯布鲁克玩个透。因斯布鲁克是个规模不太大的城市,它北临德国,南临意大利,西面通往瑞士,东面通往首都维也纳,地处布雷根茨——维也纳东西向谷地,布伦纳山口南北要道,这是一个位于中欧十字路口的城市。该城建立于1239年,1363年由哈布斯堡王朝管辖,在1420~1665年间这里一直是皇帝的居住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在位期间(1490~1519),因斯布鲁克成为欧洲艺术和文化的中心。
因斯布鲁克现在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街道上,哥特式风格楼房,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城,鳞次栉比。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有轨电车,马路整洁,路上走的尽是高鼻梁的外国人,衣貌楚楚,神态和霭。城中有菲尔施滕堡镏金铜瓦的阳台,它建于1500年,以前这座建筑曾是公爵的府第。其出名之处是阳台上装饰华丽的金色屋顶,整个墙面、阳台雕梁画栋装饰非常讲究,以及霍夫城堡、圣雅可布大教堂、宫廷教堂、斐迪南博物馆、民间艺术博物馆等。我在城中遛达,见到镏金穹顶就有五、六处之多,无愧为当年欧洲艺术和文化的中心。
我踽独而行,到了茵河,雪山皑皑,雄伟壮丽;山坡茵茵,牛羊“哞哞”;河水汩汩,碧波清清。南、中、西欧,有几怪:一怪,日长夜短,晚上九点才天黑上灯,到盛夏时仅有三个小时夜晚。二怪,住房像城堡,尤其是意大利民居基本上没有阳台。三怪,雪山就在咫尺,没几步就是绿色草坪,人在其中一点不觉得冷。在晨曦下,河中飘逸出七彩霞光,漾出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曲声中映出了贝多芬的音容笑貌: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贝多芬自幼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分,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十二岁时,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音乐大师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的称号。后来,他先跟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学习,后来又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安东尼奥·萨列里等人学习。他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了他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尤其是在晚失明时,他坚忍勃发,把苦难变成了创作的动力。以坚强的意志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第三“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变,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下葬时所有的学校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柩。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有:《第九合唱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三、第四、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月光曲》、《悲怆钢琴奏鸣曲》、《庄严弥撒曲》,《命运》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三位作曲家,把音乐推向世界艺术的顶峰,为后人留下灿烂史册的财富,也给中国的音乐界地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也有着使人振聋发聩的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以及二胡曲《二泉映月》、交响乐《黄河大合唱》、古筝独奏《战台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京剧曲牌《夜深沉》、广东音乐《步步高》、黄梅戏《天上鸟儿对双对》,就连外国人唱的淮剧《卖油郎独占花魁》中“五更调”也上了中央电视台,红遍中国。我自幼也喜爱音乐,吹过笛子,拉过二胡、京胡,也曾为人伴奏、伴唱过。我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贝多芬的《月光曲》,以前曾收藏一摞摞唱片,闲时,喇叭箱一开,里面的音乐,使我陶醉,悠哉自如,妙如神仙。
只是,三十多年来,一头栽进方格里,对其它没有了兴趣。现在我虽然出版长篇小说《爱,被春寒辗碎》、散文集《情风》、散文集《荷塘晨色》、诗文集《跋涉的印象》、剧本选《史荣东剧作选》、诗剧选《南冠剑》,游荷塘记——《荷塘晨色》入选2011年江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然而,我仍在奋斗,遨游十万八千里,漫笔勾勒山水魂,抒写我的游记一百六十篇。诗是音乐,散文也是音乐,而游记更是天籁之音!
——这就是在因斯布鲁克小城迷失时的感悟!
——因斯布鲁克人与欧洲人一样,非常有礼貌,十分热情为我指路,我凭着优惠券,轻松地找到了施华洛世奇进去的大门。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