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嵩山少林寺记 禅心与武功

作者:史荣东    更新时间:2023-11-24 10:48:33

车子还未进入景区,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座规模宏大武功学校。一排排,一列列的学员在晨光下有的做操,有的练功,有的成队而行。他们穿的练功服,大的有30多岁,小的10岁不到,都是清一色的“和尚”。队伍中还夹着不同皮肤的外国人,而每个人都是虎气腾腾。导游介绍说,少林寺有武功学校80余座,约10万学员,除了出为僧人的学员外,还有外国学员,每人一年学费要1—2万。

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南麓,因地处少室山脚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它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它始建于495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法,在少室山为佛陀立寺。

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静坐,而达摩九年面壁悟道。少林寺建寺以来,它经历了屡废屡兴的曲折历史。唐初,秦王李世民曾得寺僧的援助,因而,少林武僧名闻遐迩。1928年,天王殿、大雄宝殿等许多建筑,以及佛像、法器遭军阀石友三的烧毁,寺内仅存山门、客堂、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1982年,国家对少林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重建,形成了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立雪亭、西方圣人殿为主题的嵩山少林寺建筑群。1983年国务院确定少林寺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2011年7月,嵩山少林寺与银行贷款亿元,用于少林寺的修缮,贷款将用门票收入还清,使天下第一名刹,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走进少林寺景区,摩肩接踵是游人与香客。高大的武僧塑像令人瞩目,天王殿中的天王也是武僧形象,更使人耳目一新。在高大的银杏树后,有《唐太宗赐少林教碑》、《武则天诗书碑》、《戒坛铭》、《少林寺碑》、《灵运禅师塔碑铭》、《裕公和尚碑》、《息雇禅师道行碑》和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纪念碑》与新立的《永信功德碑》等。导游特地选择《永信功德碑》作了讲解。她说,永信法师有三大功绩:第一,修建少林寺;第二,把少林武功推广到世界;第三,赢得巨大的利润,收养了1000多儿童。真有些令人惊讶了,是不是释永信又在创造佛家的第一?佛家虽有立碑颂德的传统,我参拜过很多古刹名寺,然而,为一位四十出头健在的僧人树碑立传却不多见,立碑的举动是否有着钓名沽誉之嫌?不可否认,释永信是为少林寺作过一些贡献的,但佛家应是“四大皆空”,立碑是否说明他有欲念,而且是不是有很大的欲念?再则,少林武功在世界弘扬,应是佛家的本愿,也是中华功夫魅力所在,与金钱挂钩是否有违达摩祖师的初衷?要说中国武功在海外得到弘扬,主要在于国力强大,当然,李小龙、陈龙、李连杰以及电影《少林寺》是功不可没的。

大雄宝殿前香烟袅袅,信男善女,膜拜拥拥。我与妻子焚香三炷,以敬佛心。立雪亭,重现了当年二祖神光尊师悟佛之景。位于立雪亭后面,千佛殿,又名毗卢殿,大殿中东、西墙壁上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与明代500罗汉朝毗卢的壁画。壁画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极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奉毗卢佛铜像和白玉释迦牟尼像。

我望着大殿内被练功武僧踩下的一个个脚坑,思索着禅心与武功的对话:

少林功夫缘于达摩的《易筋经》,是中华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有“武术禅”之称,根据《魏书》记载:“又有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信。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给衣供。”唐初,少林寺十三僧人因帮助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受到朝廷封赏,而被特别认可设立常备僧兵,因而成就少林武术的发展。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是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在佛门中,参禅才是正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此。”禅是“静虑”,这是达摩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否定了印度佛教那一套修行的阶梯层次和累世修行,主张人人都具有佛性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地具有成佛的智慧也就是“菩提心”,人人都能够通过觉悟佛性而成为佛,尽管何时豁然大悟难以料定。达摩的“禅静虑”中“静虑”是什么?就是通过静思达到更高的境界,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此”境界。

少林武功是禅功,当然,最高的境界也应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此”了。禅宗中有三个境界: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三、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练武者应通过修持,达到更加高的境界,即“无我”,“无敌”的意境,“无我”首先要无欲;“无敌”不是争强斗狠,称霸一方。一静一动,禅心与武功有着异工同曲的佛光世界。佛家讲的“空”是什么?我以为,是参禅悟道的最高境界,而东方琉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色彩斑斓的“空”的世界。

——这,是否是禅家真谛?

2011年10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