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行车,将近中午我们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在景区大门拍了一张“合家欢”,开始游园了。
丽正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为“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门前列石狮和下马碑,迎面有红照壁,门上有阁楼,下有3门,高敞宏伟。中门上方有乾隆题额“丽正门”三字,取《易经》“日月丽乎于天”之意,用汉、满、蒙、藏、维五种文字刻成。它和门内上方乾隆题诗“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象征着国内各民族团结,国家强盛、统一。我们从丽正门进,走进避暑山庄使我们十分意外,避暑山庄不是气象宏伟,金碧辉煌的建筑,而是以灰白色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有着山西建筑风韵。
我看了《导游图》,了解到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首先,我们开始对宫殿区进行游览。宫殿区有松鹤斋、正宫、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正宫按封建礼制分,前朝和后寝两部分。园中遍植楠木,避暑山庄园林面积约564万平方米,为北京颐和园的2倍,占据承德市区面积的三分之一,环绕山庄,蜿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不能和故宫太和等相比,表示了皇帝“亲民”意念。
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建于康熙五十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缮,改建,占地1万平方米。包括九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组成。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
松鹤斋,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当年,慈禧避难于避暑山庄,住的房间并不豪华,和富家并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一张平常家具和被褥。
东宫的前面宫墙上另辟大门,称德汇门,为重台城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仿。进入德汇门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1945年,日军入侵承德,为庆祝胜利将东宫烧毁,现仅存基址。清音阁:俗称大戏楼,阁高三层,外观瑰伟。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德和园中大戏楼形式相近。
万壑松风殿是康熙帝经常接见官吏,批阅奏章,读书写字的地方。1722年,康熙发现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之第四子弘历(乾隆帝)聪明伶俐,十分喜爱,于是传旨,命将弘历送入宫中。这年的夏天,弘历由父母带领,随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将避暑山庄的侧堂“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弘历继位后,将这座殿宇题名为纪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写《避暑山庄纪恩堂记》,纪念康熙皇帝对他的眷顾养育之恩。
避暑山庄可以说是清王朝的兴衰史。兴旺时,康熙、乾隆,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戛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衰败时,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东宫在宫殿区最东面,原为清帝举行庆宴大典场所,不幸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
在看了万壑松风殿后,弟弟跟我说,“环山游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对你写作一定帮的很大,我们去过不久,就不赔你们了。”于是,我们坐上了环山车,环山车在山上开,经过当年皇家狩猎地方。环山车经过地方呈现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旷野之景。第一站是四面云山,登山可以俯瞰承德全貌以及十大名山之首磬锤峰,以及蛤蟆石,天桥山,罗汉山、僧冠峰等。第二站是二马道,当年清朝士兵用来巡逻的瞭望山庄宫墙地方。我们爬上陡峭石阶,眺目远望,可见金碧辉煌的外八庙之景,其中有仿照西藏布达拉宫修建的普陀宗乘之庙,仿照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的须弥福寿之庙,仿西藏桑耶寺修建的普宁寺等。第三站是青枫绿屿,康熙皇帝用来欣赏枫叶和晚霞地方,据野史讲占此处正是当年冷宫。
一个多小时,环山车结束了,我们顺着湖边大道而行,见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亭阁映入湖中风姿绰约。如意洲岛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水清树绿,芳韵袅袅,沿途有水心榭、金山亭、沧浪屿、戏楼、延薰山馆殿、法林寺、藏传佛教的寺庙和烟雨楼。
烟雨楼前是汉白玉桥,河中绽开荷花,妖娆摇曳,窈窕风姿,不少亮丽的姑娘与荷花同影,亮丽一池。我以为,最能体现江南风格不在避暑山庄宫殿建筑,而在于园中的亭、台、楼、阁,一池荷花别样红了。因为避暑山庄宫殿建筑色彩和江南建筑韵味不同,它有着山西建筑的遗韵。过了烟雨楼不远就是文津阁了,此处曾是四库全书的藏书阁,有纪晓岚写的“与日月同辉”景观。经过万树园,一片草原景象;过了木质的路,就到了热河泉。热河泉是山庄湖水的发源地,世界最短的河流,冬天不结冰,原来的热河省以它命名的。几乎每个人在“热河”碑前留影。
在“热河”碑前,眺望着远去的汩汩的热河水,想起了俄罗斯夏宫。俄罗斯夏宫,又称彼得大帝夏宫,1704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占地近千公顷,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它面向芬兰湾,由美丽的喷泉、公园、宫殿组成,是著名的圣彼得堡旅游景点。大北方战争的取胜,使彼得大帝的野心得以极大满足,为了彰显俄罗斯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的地位,需要建造一座与之相适应的宫殿——这就是夏宫。后经历代沙皇对它进一步雕琢、润饰,使得它更加美丽、迷人。夏宫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大宫殿在上花园。内外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宫内有庆典厅堂、琥珀宫。礼宴厅堂和皇家宫室。大宫殿前是被称作大瀑布的喷泉群。这里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潜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2座梯形瀑布。在喷泉群一个大半圆形水池的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这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喷泉。塑像高3米,重5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遭到德国军队的破坏,后经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我把避暑山庄和俄罗斯夏宫作了比较:
一、避暑山庄和夏宫,都是两国历史上有作为帝王下令建的离宫。
二、避暑山庄564万平方米;夏宫近千公顷;规模都很大。
三、时代相同,都是十八世纪。
区别是一个精明练达;一个张扬扩张。清王朝原是关外游牧民族,入关后为了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他们懂得“亲民”重要。彼得大帝彼得通过改革富国强兵,夺得了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里加湾的大片土地,从而获得了出海口。他建造夏宫为了彰显个人功迹。
我的《鹊踏枝·承德避暑山庄》随着热河泉涌出:
携山带水,绿葱茏。借来天阙筑离宫。拱月捧星气势雄。秋日晴空过飞鸿,携山带水,绿葱茏。借来天阙筑离宫。拱月捧星气势雄。秋日晴空过飞鸿,避暑处,雕梁画栋,仿得西子三分色,不是倾国亦从容!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