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到峨眉山不到金顶,等于没有到峨眉山。”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金顶祥光”,则是峨眉山的精灵。“金顶祥光”包括四大奇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它们自古为世人所神往、迷恋。在出行前,我反复地盘算登金顶朝佛之事,总想从洗象池登阶而上,游览峨眉奇景。在晨练时,听上过金顶人说,他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山脚登到金顶整整用了一天时间。在火车上,据四川人说,登金顶有九十八里山路,他爬了两天。一天、两天时间是旅游团不允许的,只得乘索道缆车上金顶。
到雷洞坪坐索道缆车的一个多小时的路走得非常艰辛,坑坑洼洼的石阶,在风雨中滑不唧溜。七十六岁连襟连滑倒两次,还是下山的女青年好心递过一竿竹子,才好不容易撑到雷洞坪缆车站。雷洞坪缆车一次可载近百人,五、六分钟可达上站。出站后便是风、雨、雾、雪弥山一片,迷茫如海,如坠在五里雾中。大雨如注,寒风如锥,不顾妻子反对,我花120元借了四件棉大衣。我们登石阶而上,抬眼望去,只见普贤菩萨金像前六牙白象两旁侍立,人只有走近六牙白象前才可以见到全貌。
今天,普贤菩萨金像被弥天大雾所罩,只能隐隐约约见到金像影子,六牙金象以上十方普贤像被浓雾所遮,难露金容。金顶最早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现在金顶普贤菩萨十方金像于2004年破土行愿,2006年6月功德圆满,同年6月18日举行了盛大空前的开光法会。整个佛像无论从设计造像理念、造型结构、视觉效果以及工艺等方面,均可称为是世界佛教造像史上的奇迹。
根据《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有十大愿,在金顶华藏寺前缘起(铸塑)“十方普贤菩萨”像,通高48米,佛像通体为铜质,总体重约600吨。普贤菩萨像底部为台基和须弥座,须弥座上立四头六牙圣象,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四头像和两面身;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整个佛像造型慈祥庄严,通体贴金。“十方普贤菩萨像”体内是484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西方教主——阿弥陀佛铜像。殿内金碧辉煌,四周绕汉白玉雕佛像。这是世界佛教造像史上的千秋伟业,使峨眉山普贤道场光慑大千世界。在菩萨像前我献上一联,以敬佛心:
佛转**,降缤纷万象,琪花雨;
人仰和谐,迎飞彩千姿,祥瑞云。
普贤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他以大行于世,显理、定、行,象征真理,乘六牙白象,侍立于释迦牟尼之右,道场在四川峨眉山。《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中说,善财最后来到普贤处,普贤为他讲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十大无尽行愿,因此普贤被称为“十大愿王”。在峨眉山最高处建普贤愿王铜殿,顶部通体贴金,金光闪光。金顶有金殿、银殿、铜殿三座庙宇。我们夫妇首在华藏寺向普贤菩萨礼拜,祈求菩萨保佑心想事成。
我们在礼拜普贤菩萨后,拾阶向金殿走去,金顶在弥漫的风、雨、雾、雪中越显气宇磅礴,金光闪烁。我们一个个穿着风雨衣,拄着竹竿在金顶前拍照留念,那样子几分狼狈,几分潇洒,是从来没有过的。在游览了舍身崖后走下石阶到银殿浏览。银殿又称卧云禅院,始建于唐朝,殿内供奉众多菩萨,人多熙攘,有的请佛像,有的购物。
我们又回到普贤十方金像前,不顾风雨如晦,围绕十方金像瞻视一周。望着弥漫大雾中菩萨像仍是金容藏雾,这使我遐思:迷雾中的金像难见全貌,是否提示着人生犹如大雾遮佛?迷茫难测的玄机,是否开启着大慧之道?雾中隐约可辨的菩萨金像,是否隐示雾海中希望的金幡?人只有在风、雨、雾、雹中前行,才能寻找到通向菩提(成功)之道?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