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中国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是“道家基地,天师故里”,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佛寺“浮屠仁祠”即诞生于此。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他发迹之地。
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仪,起初定都洛阳,后来徙长安。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除了刘邦外,南朝宋武帝刘裕,南唐烈祖李昪,歌风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后梁太祖朱全忠等都是徐州籍。徐州籍的王侯将相更是层出不穷。
弟弟上午驾车从孔子故里曲阜出发,晌午已到达了西汉文化景区,我们一走进园门就被一派帝王之气的刘邦像所震撼。汉高祖刘邦塑像高数丈,仰首远眺,手握宝剑,气宇昂藏,大有震慑天下的气概。我们都在像前留了影,把一代帝王的瑞气,借着夕阳之辉,定格在人生的旅途之中。我们浏览了楚王陵,第一次见到了金缕玉衣。古代人也真怪,有着视死如生的观。三十多岁的楚王,修建了这么大的陵寝,没有几十年开山掘墓,是完成不了这样巨大的工程。被誉为徐州文化三绝之一的狮子山兵马俑,展览馆中兵马俑虽不及西安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伹是,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狮子山汉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我们都为此感叹。
我们还参观了出土的汉画像石,了解到西汉时期徐州地区流行的是崖洞墓,东汉时期,墓葬形制发生了变化,盛行的是汉画像石墓。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礼堂里的雕刻壁画。汉画像石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徐汉画像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古彭城徐州,历史悠久,地杰人灵。是龙飞之地,将相之乡。文人骚客,艺术大家,群出不穷,被誉为江东第一谋士的彭城人张昭,东晋骁将刘牢之,清初状元李蟠,清雍正重臣李卫,清乾隆名臣刘墉……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还有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彪炳史册,数不胜数。
夕阳斜照,我们在园中转了一个圈子,又站在刘邦塑像前。我仔细地欣赏汉高祖刘邦的气势,品味起“三楚亡秦”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于没有养民休息,仍实行强权政治,暴政于天下,在他死后就发生了陈胜、吴广率众揭竿而起的全国农民起义,短短十几年时间秦王朝在起义声中灭亡了,华夏一统的天下大任,落到了逐鹿天下的英雄豪杰们身上。在当时能争夺天下者几乎都是徐州人,出现了天将大任耀彭城的形势。
就当时形势而言,西楚霸王项羽,势力最为强大,最有可能成为一统天下者,然而他不行:一是,他没一统天下的志向,进入关中后裂土分封十八路诸侯;二是,缺少战略眼光,仅凭匹夫之勇,虽屡战屡胜,然而奔波劳命,始终成不了气候;三是,不能网罗人才,很多杰出的人才都是从他手中流失,仅有一个谋士范增都被他活活地气死;四是:杀戮太重,他坑秦兵二十万不算,还火烧秦宫,纵军抢掠,失去民心。韩信是楚汉战争中崛起的一股新生力量,他百战百胜,用兵如神,被宋代历史学家、文学家陈亮誉为“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在楚汉战争关键时刻,他如倒向项羽则刘邦亡,他如倒向刘邦则项羽亡,他若自成势力,则成为“楚”、“汉”、“齐”的“三势鼎立”。然而,韩信也没天下一统的志向,他想的是个人的恩怨,刘邦对我恩重如山:“载我其车,衣我其衣,食我其食,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因而,失去一统天下的良机。
提起刘邦为人,我打心底是不喜欢的,而且还讨厌这个人,原因有三:
一、刘邦是个勾践式人物,尤其对韩信,在无过错的情况下,他被剥夺兵权,然后被诱擒,直至被杀。
二、六亲不认,他为了逃命,把亲生儿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以及女儿推下车,当项羽当着刘邦面要烹他父亲时,刘邦却无耻说,我父乃汝父,烹父,请分羹一杯。
三、刘邦是酒色之徒,他的好色到了肆无忌惮地步。
从以成败论英雄观点来说,刘邦无愧为英雄。但他不是仁君、贤君,更谈不上是圣贤之君,然而,他可以称得上是明君,处事洞达,很有远见。政治家往往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讲究的是成、败、得、失;不大讲功、过、是、非,不大讲恩、怨、情、仇。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家天下”,只要他认为谁对他们的“家天下”有威胁,不管是什么人,哪怕骨肉亲情,哪怕功臣良将,全在铲除之列。
刘邦胸怀天下大志。他亲手缔造了大一统的中国,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中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刘邦有顽强的战斗性。刘邦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始终保持着打不垮的,战不败的旺盛斗志,即使在箭伤复发,命在旦夕时,仍有不息的顽强。
刘邦善于使用人才。刘邦的集团核心什么人物都有,用人不论出身,不论过去,唯才是用,用人往往能用到极妙之处。他对人才识别,达到了“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的地步,可见他过人之处。
刘邦悟性极强,反映极快。刘邦能知晓自己不足,他出过不少差错,错事也不少,然而,他却能闻过即善,采取正确措施。
刘邦能屈能伸,度时识世。刘邦屈时如蛰,伸时如剑,他为了大汉天下,做到六亲不认,不怕人说是道非。
刘邦为了巩固政权,与大臣们立了《白马之盟》,两汉近四百年,都是非刘氏而王的结果,一旦出现异姓为王,那朝那代就会出现大的动乱,甚至灭亡。
总之,正因为刘邦是个时代的大英雄,是个气魄宏大的明主,以他的“英明”之举,奠定了强悍民族的基础,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是华夏民族的强大的骨架,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他代表了中国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一切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