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腊雅典出发,搭乘酷似邮轮的巨型轮渡在爱琴海上行驶8个多小时,才登上圣托里尼岛。圣托里尼是希腊的一个小岛,位于爱琴海南部基克拉泽群岛最南边,面积七十三平方公里。岛上共有十三个村落,常驻人口约七千人。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也是爱琴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日落、最壮阔的海景,这里也是艺术家的聚集地、摄影家的天堂、旅行家的旅游胜地。刚上岛呈现我们眼前的是数千年前火山爆发后遗存的黑砾滩和黑沙滩。希腊人是有开拓和创造力的,他们已在临海的悬崖绝壁中开发和修筑出一条弯曲向上的通道,大巴可以畅通的穿山越岭将我们运上岛中的高处。下车后映入我们眼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山岗上是一片片连绵不断的蓝白相间的建筑群,衬以蔚蓝大海,美不胜收。
圣托里尼岛的首府是费拉市,位于岛的西岸。我们当天下榻于费拉市的一家四星宾馆,宾馆硬件虽不及我国同级的宾馆,其楼也不高,但客房却宽敞明亮,空调、电视、浴室卫生等应有尽有。大堂前就有碧波荡漾的露天泳池,四周又是外处处散落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草坪,在秋天海风的阵阵吹动下,予人一种凉爽舒畅感,让人沉浸在度假的愉悦之中。
好在我们下榻的宾馆离市中心也不远,步行30分钟,就可到达岛上费拉市的中心区域。费拉也是全岛的商业、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坐落于高300米的临海悬崖上,沿着长3公里的悬崖步道向上漫游,可见到一座座造型奇异的房屋密密地挤在悬崖边上,沿途的狭长小巷极具个性特色,蓝色的圆顶教堂与白色的墙壁相映成辉,散发出超凡脱俗的美。步入街道的市中心,就可以近距离的观赏到见缝插针般建在悬崖之上的别墅、酒店和商铺,其布局精致巧妙,幽雅动人。面对壮美的爱琴海和蓝白相间的世界,也是一步一景,尤其是站在山顶的高处俯瞰大海,蓝天白云下的爱琴海显得格外的宽广和壮丽,巨型邮轮和星罗棋布的帆船交相辉映,呈现出澎湃大海的壮美气派。
圣托里尼岛多彩多姿,步入费拉市的中心地区则更是另一番气派和情景。这里风平浪静,店铺、超市和餐馆等鳞次栉比,有卖穿的、吃的、喝的饮料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美味佳肴。令我们颇感意外的坐落于街道的一个交叉处,竟然还有一家用中文书写的“中华大饭店”匾额的餐馆,正巧这天我们的旅行社也安排在此店用餐。当我们步入馆内,发现馆内装饰也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有龙凤交织的图案及中国红的主色调。顾客大多也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游客,让我们仿佛有种在国内饭馆用餐的温馨感。镇上也分布有不少的超市,超市规模虽不及上海超市大,却比上海便利店规模要大,食品丰富多彩,价格也不高。在店内我们花1.68欧元买入一斤新鲜的白葡萄,又以9欧元购入了6块黑巧克力,颇有价廉物美的收获感。
圣托里尼留给我们印象最好的当数坐落于岛西北角尽头的伊亚小镇,小镇建在临海的断崖上,也是整个圣托里尼岛最浪漫、典雅、精致的浓缩之地。伊亚小镇曾经是圣托里尼岛的首府和商业中心,而在1956年的一次大地震中,整个城镇严重损毁,在断壁残垣中重建的伊亚,少了昔日的世俗繁华,却突显出艺术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从容性。伊亚游览的著名景观有看日落,观赏漂亮的三顶蓝教堂及迷人的白色悬崖小屋。走在伊亚的蜿蜒小路上,人人都能感受到,这里就是人间的天堂。
那天我们是下午四点到达伊亚小镇的,刚巧站在著名的三顶蓝教堂边,此时日头偏西,正是逆光,不宜拍摄教堂。但蓝白结合的教堂仍然给我们印象深刻,因为蓝白色是希腊国旗的颜色,到了希腊,尤其伊亚小镇,蓝白色就更为突出:蓝色的爱琴海,蓝顶教堂,白色的酒店,白色的风车。我们想这蓝白色也一定是希腊人的幸运色。这里有无数精致的白色蓝顶房,在柔和的夕阳照耀下,光芒四射,光彩无限。我们走在大理石铺成的整洁街道上,一边可观赏爱琴海的浩瀚和波涛,一边是错落有致的餐馆和酒吧,游客在此既可观海,又可尽兴的品尝海鲜和各种肉类佳肴及面条、西点蛋糕等,让人顿时完全沉浸于海景和美食之中。当然,这里最具魅力的是“拥有全世界最美日落的地方”,也是观日落的极佳圣地,这也是吸引天下游客来伊亚小镇的关键元素。
这天我们在落日前夕就穿越弯曲的小巷走到大海悬崖边的高处,等待“日落爱琴海”的壮观美景。这时山岗上的街道和各种建筑物上都已站满了数以千计不同肤色的观摩游客,然而这里却没有喧嚣声,而是人头攒动,屏着呼吸凝聚远方。约6点30分耀眼的太阳迅速的由大变小,西坠在海平线下,也让我们第一次近距离完整的看到了日落的神奇之妙,也让我们第一次有机会拍摄了日落全过程的照片,颇有发自内心的收获和满足感。
圣托里尼岛上风光无限,可遗憾的是岛上没有丰富的河泊和溪流,饮用的水源短缺,困扰着岛民的生活。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岛上居民用水还主要靠收集房顶和天井中的雨水及泉水度日。伴随希腊经济发展,岛上现已建成了一个海水淡化厂,但鉴于海水淡化技术和设备落后,自来水依然苦涩难咽,日常还是依靠购矿泉水解渴。没有好水喝,这对游客是致命打击,因此游客也不宜在岛上长住,我们在圣岛上也仅仅住了两天就匆匆乘渡轮返回雅典,转机返回祖国了。
《书友斋文轩》2018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