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国总不会忘记去华盛顿走走看看,因为它是美国的政治中心,白宫、国会、美国最高法院以及绝大多数政府机构均设在这里。在华盛顿的游览仅一天,鉴于游程紧,所以凌晨从杜勒斯机场出来,我们顾不上休息就驱车直奔华盛顿市中心,欲多看看美国首都的风貌。
三月华盛顿的清晨很宁静,街道整洁,空间疏朗,这里既没有“水泥森林”的摩天大楼,也不见大都市的车水马龙的堵车现象。随处可见的是绿树成阴,绿草成茵,水池、喷泉。当我们一行来到杰弗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参观游览时,除了有一、二个管理人员外,整个宽敞的纪念堂就咱们团队的这十六个人。杰弗逊是美国民主的启蒙思想家,开国元勋。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拉开序幕,在第二届大陆会议时,他以气势磅礴之笔,写下了美国历史上重要的文献《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人人生而平等,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让步的权利,其中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纪念堂的地面铺以粉红色和灰色相间的大理石,堂的中央耸立着杰弗逊立像,纪念堂石壁上还镌刻着杰弗逊生前的几段名言。林肯纪念堂则是一座用洁白花岗岩和大理石建成的希腊神殿式的建筑,步入纪念堂,呈现我眼前的是一座用洁白云石雕刻的林肯坐像。细观林肯的眼神,其炯炯的眼光仿佛穿过大门,注视和远眺着对面挚天一柱的华盛顿纪念碑,让人联想起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丰功伟绩。
初春的华盛顿依然春寒地冻,但当地的樱花却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从纪念堂向白宫走去时,我发现沿途河岸边种植的数百棵樱花树,不仅花色艳丽,而且在清晨水气的驱动下散发着弥漫的花香,使我们饱尝眼福和嗅觉之乐。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美国总统办公和居住地白宫。
白宫设计者是爱尔兰工程师詹姆斯·霍本,当年他根据十八世纪英国乡村别墅的风格,参照当时流行的意大利建筑造型设计而成的。主要材料是弗吉尼亚所产的一种白色石灰石。“白宫”的名字是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的。如今走近白宫,一眼望去,它并非我们原先想象中那么壮观,其外墙仅由一人多高的铁栅栏组成,透过栅栏呈现我们眼前的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圆形建筑,南窗外边是著名的“玫瑰园”,白宫正楼南面的南草坪是“总统花园”,据说美国总统常在这里举行欢迎贵宾的仪式。令我感到好奇的是,这里竟然看不到戒备森严的警卫人员,仅有一个警察在维持秩序。此外,我们还有新的发现,在白宫马路对面街道上有一个小帐篷扎营在地,与整个环境很不和谐。走上前一看,帐内有位老人席地而坐,两眼全神贯注地望着手提电脑上的荧屏。据说他是一位美国的反战人士,以扎营静坐的方式对政府发动战争表示抗议。令人好生敬意,也让我们领略了美国民主的内涵和形式。
告别白宫后,我们又来了“国会山”。美国的国会大厦坐落在全城最高点的“国会山”上,它是华盛顿的象征。这座乳白色的建筑有一个圆顶主楼和相互连接的东、西两翼大楼,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在国会大楼里办公。国会大厦正门前,是一片绿草如茵的大草坪,凡来此游览的人,都喜欢以国会大厦为背景,在草坪上拍照留影,我们也不离外,在大草坪上我和妻子合影留念了。国会大厦和白宫之间还有“联邦三角”建筑群,其中包括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国家美术馆、国家档案馆、泛美联盟、史密森国家博物馆和联邦储备大厦等。
华盛顿面积最大的建筑要数位于波托马克河河畔的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此外,全市还有乔治敦、乔治·华盛顿等9所高等院校。创建于1800年的国会图书馆是驰名世界的文化设施,华盛顿歌剧院、肯尼迪艺术中心等都是美国著名的文化机构。鉴于时间,我们只能忍痛弃舍,不可登堂入室,一一参观游览。华盛顿之游,虽匆匆一瞥,但华盛顿主要景观我们毕竟还是尽收眼帘,不虚此行了。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