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炎热的夏季,我如愿以偿的飞抵了莫斯科。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可其机场规模、管理却远不及我国浦东国际机场,过境通道不仅简陋,而且管理秩序混乱,插队现象严重。我们排列整齐的50人入境团队,竟然遭到数次插入人群的冲挤,却无工作人员出面干涉和管理,令我们极为反感和无奈。穿过出境大厅,见到身材高大俄罗斯地接导游已在出口处挥旗等待我们。他曾在北京学过中文,故能讲一口流利普通话:“欢迎到俄罗斯来旅行!”接着,他安排我们上车后将我们直接送往下榻的宾馆。莫斯科即使高星级宾馆也不配空调,好在上海已是炎炎的高温季节,这里却是凉爽的气候,故这里的宾馆一般都不配空调,只配有电风扇。我是怕热的人,但打开风扇吹吹也够凉爽了。
说到莫斯科景点,最著名的是红场。红场坐落于莫斯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 ,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也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之处,如今也成了凡到莫斯科去旅行的最红打卡地。红场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9.035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地面全部由古老的条石铺成。上午我们一行来到了红场。红场北面为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东面是莫斯科国立百货商场,南部为瓦西里升天教堂。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高塔,在列宁墓上层修建有主席台。一到红场我们大多游客选择了去瞻仰列宁遗容。
列宁墓为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1924年1月21日,列宁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与世长辞。1924年1月27日就匆匆建成一座木质结构的临时性陵墓,里面安放着列宁的水晶棺。至1930年,又用磨光了的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重建;卫国战争以后,水晶棺也被换成新的,陵墓内部重新加以修葺;1974年在改建红场的同时又对陵墓进行了修整。排着长队,我们进入陵墓建筑区后慢慢地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转弯即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大厅四周环绕镶嵌着红砖,墙壁上有用花岗石雕刻的苏联国徽和国旗。墓道是一级级向下很长的台阶,往前可看到那个闻名世界的水晶棺。石室朦胧不亮,宁静而神秘,室内所有的光线都是从水晶棺里扩散出来的;水晶棺内的光线也不亮,像深夜里室内的灯光,柔和地照耀着仰面躺卧、神情如睡的列宁。这光线只有在穿透水晶棺时,在水晶板材的边沿的锐角处折射出一条极亮的细线。列宁的遗体安详地仰卧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里,他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列宁身高只有1.62米。但他躺在那里却不显矮小。他脸上的神气自然而平和,那种安睡般松弛的状态非常逼真。他脸上的表情和谐一致。我们见到列宁遗容,由衷景仰,向他鞠躬致敬后,才静静的悄然离去。
离开列宁墓后,我们一路走过了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12块低小的墓碑。此后,我独自去游览和观瞻红场南边的瓦西里大教堂及无名烈士墓。后又来到红场东侧的莫斯科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建筑群游荡。此后又来到俄罗斯联邦的象征、总统府所在地的克里姆林宫。宫内有一个教堂广场,广场四周围绕着四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报喜教堂、圣弥额尔教堂。但最美的教堂要数位于红场上的有"用石头描绘的童话"之称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它是伊凡四世年代所建,由九座参差不齐的高塔组成,中间最高的方形塔高达17米。虽然这九座塔彼此的式样色彩均不相同,但却十分和谐。更难得的是,它与克里姆林宫的大小宫殿、教堂搭配出一种特别的情调,为整个克里姆林宫增色不少。
走入宫墙内,则是另一番景象,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教堂耸峙,殿宇轩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其间。宗教建筑群中首推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建于15世纪后期,其山字形拱门和金色圆塔,带有俄罗斯东北部的风格。这里81米高的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建于16世纪初叶,原为三层,1600年增至五层,冠上盖有金顶。从第三层往上逐渐变小,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拱形窗口,置有自鸣钟。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坐落在宫西南部,1839至1849年建造,上有高出主建筑物的紫铜圆顶,陈列有青铜制品、精致瓷器和19世纪的家具等;二层有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和叶卡捷琳娜大厅,展出不少历史文物。退出大厅后,我游览了宫内建筑群,发现伊凡大钟是克里姆林宫中最高建筑,也是克里姆林宫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物。
走出克里姆林宫,我又拐弯来到了附近的一条大街,发现这是一条富有文化和艺术家气息的街道,街道左边的人行道上,散落着许多简易的作画架子和画板,我好奇的上前一瞧,发现有的画手用铅笔在勾勒人物画像,有的则用彩笔或油画笔在绘制人物像,几乎成了一道亮丽的画廊风景线。我入神的观赏了一阵子,发现有人笑容可掬的掏钱取走画像。让我感悟到这里应当是一处画家们可自由出售画作的文化街坊。接着我又转移关注的聚焦点,把视角转向右边街道上,这里有鳞次栉比建筑物,商店林立,不仅有出售糖果和巧克力的商铺,还有数家新旧书店,书店规模不大,走进去瞧瞧不乏五彩缤纷的图书,却遗憾的全是俄文版的图书,我不懂俄语,只能翻阅书中的插图,略知一二,同时也可坐下歇歇脚,这也是种不错的选择。走出这家书店后,我来到了一家两扇门面的旧书店,发现店内玻璃柜台内展示有出售价值不菲的旧版书。从封面的图案中,我猜出有屠格涅夫、普希金、高尔基等作家、诗人的作品。
让我颇感意外的,在这里竟然发现了一本中文版高尔基著、胡明译的《我的大学》。我把该书翻到版权页,发现印有“光明书局1953年6月第三版,定价人民币8000元”的字样。近年来,我有意识购藏了多种20世纪50年代版的旧书,这次在异国他乡见到此类版本旧书自然也不会错过。50年代中国银行发行的8000元人民币,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8元人民币。结果我以20元人民币将此书带回了家。
在莫斯科旅行,留给我深刻印象还有地铁。莫斯科地铁历史悠久,早在1931年就建有首条地铁,也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还被称为“地下的艺术殿堂”、最漂亮的地铁。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乘坐和参观了多个地铁站,发现有的地铁深达90多公尺,而且地铁站内修筑得极漂亮,犹如集建筑、绘画、雕刻于一体的地下艺术宫殿。在样式和风格上,每个地铁站不尽相同,但都造型独特、华丽典雅,充满浓郁的文化和时代气息。
因此在莫斯科乘地铁不仅享受便捷的交通,还有一种艺术山的享受。但美中不足的地铁车辆有些老化破旧,坐在飞速车厢内,车厢晃动严重,车轮摩擦响声刺耳,很不舒服。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