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疆喀什旅游,让我们真正领略到新疆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的精彩和丰厚。喀什地区总人口为300多万人,虽然这里居有汉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等17个民族,但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90%,所以要真正看到和熟悉新疆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和生活,必须走进喀什。香妃墓是喀什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所以我们也去游览了一番。香妃墓又名阿帕克霍加墓,它坐落在喀什市东郊的浩罕村,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传说,埋葬在这里的霍加后裔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身上有一股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香妃死后由其嫂苏德香将其尸体护送回喀什,并葬于阿帕霍加墓内,因此人们将这座陵墓称作香妃墓。不过据考证,香妃并没有葬在这里,她确切的葬地是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这里仅仅是她的衣冠冢。
走入香妃墓陵园区,呈现眼前是一组构筑得十分精美宏伟的古建筑群,四角各立一座半嵌在墙内的巨大砖砌圆柱,柱顶各建一座精致的圆筒形“邦克楼”,楼顶各有一根铁柱群,由门楼、大、小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五部分组成。门楼是一组最外面的建筑物,彩绘和砖雕图案极为精美。紧连陵园正门的是高低礼拜寺,夏季教徒在高礼拜寺内做礼拜,冬季则在低礼拜寺内做礼拜。礼拜寺虽然面积不大,但建设风格独特,其木柱精雕细刻,藻井式天棚彩绘,石膏雕花和砖雕结合的墙体装饰,图案组合多变,色彩搭配和谐统一,充分展现了维吾尔古老建筑艺术的精华,令人惊叹称绝。香妃墓历经300多年历史的风雨洗礼,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固守其古朴的建筑风格,来此的游客有为朝拜而来的,有为目睹阿帕霍加墓高超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而来,也有为香妃之名而来。
香妃,雍正十二年(1734)诞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个家庭中。和卓族是世居叶尔羌回族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族称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图尔都。乾隆二十年五月,清军进军伊犁,二次平定准噶尔叛乱,解救了被准噶尔拘禁的叶尔羌、喀什噶尔封建主玛罕木特两个儿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两年以后,小和卓木杀死了钦派的副都统阿敏道,自称巴图尔汗,大和卓木也据守喀什噶尔,两相呼应,称雄南疆,开始了大规模的武装反清。此后,图尔都台吉等不愿归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军,于乾隆二十四年彻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乾隆二十五年,图尔都等五户助战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户在平乱中立功的南疆维吾尔上层人士应召陆续来到北京,拜见高宗皇帝。乾隆令他们在京居住,并派使者接他们的家眷来京,封图尔都等为一等台吉。图尔都27岁的妹妹也被选入宫,册封为和贵人(即香妃)。显然,这是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联姻。
乾隆二十七年(1762),皇太后降旨册封和贵人为容嫔。乾隆三十年,高宗第四次南巡,携皇太后、皇后、庆妃、香妃、图尔都及大学士傅恒等王公贵戚1000余人同行。一路上,乾隆对香妃格外恩赏,前后赐给她80多种口味适宜的饭菜,其中就有名贵的奶酥油野鸭子、酒炖羊肉等。
香妃的俊俏和异域情调进一步赢得乾隆皇帝的垂爱和信任,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太后懿旨,将她由容嫔晋为容妃。同年十月,受命为正、副使的大学士尹继善、内阁学士迈拉逊,持节册封容嫔为容妃(香妃)。这年香妃35岁。三年后,乾隆携带香妃等6位妃嫔东巡,游历泰山,拜竭孔庙。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圆明园设宴会餐,香妃已入坐于西边头桌首位,同年十二月乾清宫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东边坐桌的第二位。这样48岁香妃已到了她地位与殊荣的顶峰。香妃50岁之后就很少露面,乾隆五十二年的宫廷档案里有她服用“平安丸”的记载。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55岁香妃离世了。
那么,香妃身上的“异香”,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些史家说,所谓香味,其实只是个人感官上的主观认定,未必是大众所认知“香”的概念。因此,所谓“异香”其实只是她的体味!由于她从小饮羊奶长大,久而久之成为了她身上的一种独特的体味。当然也可能是她常洗“花草浴”或“奶浴”,或者喜欢搽抹一些具有特殊香气的高级脂粉之类。与香妃墓一样令人迷惑的,还有香妃像。传世的香妃像有三幅,其中两幅是油画,一为身着欧式盔甲的半身像,即1914年古物陈列所展出的“香妃戎装像”,一为身穿西式长裙的全身像,即“香妃洋装像”;另一幅是一旅行家拍摄的据说是祭祀时用的神像,即“香妃旗装像”。前两幅油画传为郎世宁所作,但画上并无郎世宁的署款。目前中外学者已基本否定这两幅油画为香妃画像,因为画中人的面貌并无西域女性的特征,而且作品的风格也与郎世宁不同。第三幅画像是一位身着红色满装的年轻少妇,其眼窝微陷、鼻梁隆起、圆脸庞、颧骨稍高,是带着柔媚和娇怯的回部女子的典型相貌。从笔法看,似出自郎世宁之手。而且,容妃的头骨经有关部门复原,认为她本人是圆脸庞、高颧骨、前额稍突出,与肖像颇为吻合。另外,在香妃死后三年,乾隆帝吟咏香妃生前所居的宝月楼时,曾有“卅载画图朝夕似”之句,可见香妃曾有过一幅画像,而且是被乾隆帝挂起经常观看、以释怀念之情的。
《殡葬文化研究》2011年第6期(总第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