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黄埔军校感触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3-07-31 13:53:06

记得上次去广州是1995年十六年前的事,如今的广州不仅花团锦簇,而且高楼林立显得格外漂亮,更具现代大都市魅力了。但这次广州之行留给我印象最深刻和颇多感触的是坐落于广州长洲岛上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1924年6月16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中国gcd和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了这所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军校大门坐南朝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有一幅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这里的对联改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总理遗嘱。如今孙中山的遗嘱依然醒目地展现于大门左右两则的大墙上。

跨进大门,呈现眼前的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但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遭受日本战机炸毁。1996年广州市政府耗巨资进行了重建。

沿着院内中间的主通道走着,发现如今两侧的布局已分别开辟为“黄埔军校史迹”“黄埔群英馆”“辉煌如昔——云南陆军讲武堂”等6大展馆。展馆通过丰富生动的历史照片和遗物,展现了黄埔军校建校以来,以孙中山“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宏伟画卷,再现了当年黄埔军校革命政治家,一方面积极推进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走出黄埔军校大门后,我们又来了毗邻的孙中山纪念碑游览和凭吊,碑顶塑有孙中山巨型铜像。纪念碑于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高40米,孙中山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孙中山像,东面则为总理遗训,西面为孙中山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在孙中山铜像前我致以三鞠躬,以表达对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创建共和伟业的深深敬意。

走过黄埔军校的游程,我最大感触是国共两党合作则中华兴。历史上两党的精诚合作,创造了辉煌的黄埔军校,赢得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两党能再次精诚合作,一定能为振兴中华再创辉煌。

2011年4月完稿,刊于《话书说游集》点滴文丛2013年3月版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