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完)

作者:朱晓琳    更新时间:2013-08-13 09:40:37

2008年或许是向永辉此生极不平常的一年。孙家骏校长退休了,43岁的“海归”教授向永辉成为上海F大学建校一百年来最年轻的校长。

向永辉领衔的“猎鹰”警用飞机发动机材料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向永辉代表他的团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同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颁奖大会上,坐在身边的一位获奖者与向永辉交谈起来,那人叫苏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飞船副总设计师。巧的是苏伟与向永辉同龄,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海归”。

向永辉完成了学术新著《世界摩擦学发展前沿》,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著作一等奖,此书三个月后就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翻译出版,卡普桑教授亲自为向永辉这部专著的法文版作序。

2008年8月8日晚上,向永辉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邵琳琳无意中从电视里看到丈夫热泪盈眶地坐在“鸟巢”观众席上,享受着祖国和人民给予他的莫大荣誉。邵琳琳在电视机前也禁不住泪如雨下,遗憾的是她来不及将这个珍贵镜头录下来,让远在法国留学的两个女儿分享快乐。

闭幕式刚结束,邵琳琳就收到丈夫发来的手机短信:“我给全家每人买了件奥运装,这是你的,喜欢吗?”手机里出现一件大红色T恤衫照片,衣服胸前印着颗金色“心”形图案和毛笔书写的“Beijing 2008”。

邵琳琳大笑不止,立刻回复道:“我都四十出头啦,这大红颜色穿得出去么?”

向永辉那头毫不含糊:“当然。这是中国的奥运年,唯有红色才够喜庆、热闹。北京街头老太太都穿得,你怎么穿不得?”

金秋九月,相识于人民大会堂的飞船设计师苏伟盛情邀请向永辉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实地观看“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就在飞船发射成功的第二天,向永辉和苏伟同时接获喜讯,他们二人分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向永辉决定在上海与江苏交界处买一栋别墅,大哥大嫂老了,邵琳琳的哥嫂也体弱多病,他想把哥嫂们接来一块住。人到中年,向永辉和邵琳琳更体验到亲情无价。向永辉亲自出马挑选装修房子的材料,这天他来到一个木材商店,老板不在,向永辉就和小伙计聊开了天。

小伙计问他:“大哥,你是干什么工作的?”

向永辉不知该如何对眼前这个可能连高中都没上完的男孩解释自己的职业,于是便说:“我是搞材料研究的。”

小伙计一听很高兴,“大哥,那我跟你算是同行啦,你搞材料,我卖材料。”

向永辉愣了一下,大笑着拍拍小伙计肩膀:“对,对,是同行,是同行。”

小伙计告诉向永辉,他的梦想是将来自己也能开一家卖木材的商店,自己当老板。向永辉这一刻忽然羡慕起小伙计来了,因为小伙计很年轻,拥有喜欢做梦的青春年华,他生活在自己祖先开垦出来的土地上,这片土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充满渴望,所以向永辉相信小伙计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如果时光倒流二十年,再给你一次做梦的机会,你的梦想是什么呢?”向永辉这样问自己。




全文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