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暴风骤雨》初版本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2-09-19 12:31:48

早在1964年的青少年学生时代,我就读过周立波的名著《暴风骤雨》;2006年为了深入研究《暴风骤雨》的需要,又翻阅了该书1980年代的版本。我这个人素有一种爱读初版本的嗜好,尤其是研究某种书的版本,不翻阅一下该书的初版本,就无法占有该书研究的话语权。为了深入研究《暴风骤雨》,也就导致我必须寻找该书初版本。然而这个心愿,却一时难以如愿。在如今的沪上已很难寻访到初版本《暴风骤雨》。

1948年周立波创作完成的《暴风骤雨》,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土改的长篇小说,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封建地主阶级及其反革命武装进行了极其尖锐复杂的斗争;小说描绘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小说分上、下两卷。上卷讲述的是土改初期“三斗韩老六”,土改后期复查和深入“砍挖”(即“砍大树,挖财宝”运动)的过程。元茂屯土改工作队进村后召开的第一次贫雇农大会“意外失败”,“斗争大肚子”的倡议仅仅得到了少数贫雇农底气不足的“赞成”和满腹疑惑的回应,问题就出在未能有效“发动”群众上。第一次斗争韩老六,真正“发动”起来上台控诉的只有赵玉林一人,斗争会也就在这种未经充分“发动”的复杂的群体心态的影响下,难以形成理想的效果。第二次斗争会虽然是在经过对郭全海、白玉山、老田头等人的成功“发动”,但韩老六的几句陈情和检讨,就让“斗争的情绪,又往下降”,以致出现了“人家就是地多嘛,叫他献了地,别的就不用多问了”的议论。好不容易由老田头的血泪控诉所激起的群情愤慨,也被韩老六的几滴鼻血所轻而易举地冲淡了。成功斗垮韩老六的第三次斗争会,除了工作队继续“发动”所见的成效之外,一个关键因素却是“韩老六鞭打小猪倌”而激起了民愤,是被斗争者弄巧成拙地将本来温和的斗争气氛激化为愤怒的烈火,是恶霸地主的现行犯罪行为将群众“发动”起来了。小说下卷主要讲述的带有复查和整顿性质的“煮夹生饭”的过程,也是土改运动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环节。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重新夺回被坏人篡夺了的农会大权;其次是进一步发起“砍挖运动”。主人公是郭全海,他带领农民继续赵玉林等人的未竟事业,进行锄奸反特和对地主杜善人的斗争,最后巩固了胜利果实,并带头参加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小说在广阔的背景上,深刻地表现了解放战争时期广大解放区农村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的真实面貌,热情地歌颂了在党的领导下农民奋起推翻封建主义的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斗争,从而告诉读者:土地改革不仅铲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而且有力地启发了各阶层农民的阶级觉悟,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并且其中一些先进农民还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中国农民在gcd领导下冲破封建罗网,正朝着解放大道迅速奔跑。这部作品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

《暴风骤雨》初版于1948年4月由佳木斯东北书店出版,分为上下两册。后列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由北平新华书店1949年5月出版。为了寻访《暴风骤雨》初版本,我曾先后走访了沪上多家大型图书馆,却依然没有找到初版书的踪影。我首先走进上海图书馆,该馆藏书量和品种之多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善本书也极其丰富,为此我当年专门花钱办了一张能在“善本阅览室”借阅的读者证,在那里我借阅到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巴金《家》、阿英《晚清小说史》、秦瘦鸥《秋海棠》等初版本,却没有找到《暴风骤雨》初版本。我又以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的资格,走进上海市作协图书馆,承蒙冯沛龄先生的帮助查阅了该馆的藏书,在这里我欣赏到了郭沫若《女神》初版本,却依然没有发现《暴风骤雨》初版本。不久,我又托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任职的朋友方小芬女士寻访馆藏《暴风骤雨》初版本,结果依然没有收获。于是我又把寻访眼光从图书馆转向网上搜索,首先在华东师大图书馆的网页上寻访,我想华东师大拥有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最强的专家教授队伍,希冀该大学图书馆会藏有初版本《暴风骤雨》,结果依然失望。我又在中国当今最大的旧书交易网——“孔夫子旧书网”上搜寻,结果依然没有实现目的。孔夫子旧书网上虽有出售《暴风骤雨》的帖子,却没有初版本,多的是1954年以后出版的本子,令我失望之至。为此,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寻访解放前夕版的《暴风骤雨》,即北平新华书店1949年5月版的《暴风骤雨》,结果也是没有收获。结果我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49年10月版《暴风骤雨》,这是在上海市作家协会资料研究室里见到的。但这个版本与初版本已有很大的变化:首先初版本分为上下两册,1949年10月版已合为一册出版;其二、书衣已完全不同,初版上下册的封面图案是各不相同的,而新版却合为一册,封面的图案也作了新的设计;其三、初版本和新版本的出版社也已不同了。

鉴于一时无法寻访到《暴风骤雨》初版本,我就再退其次以求一睹初版本书影的目标。为此我查阅了姜德明编著的《书衣百影》、姚志敏等编的《书影》、唐文一等著的《消逝的风景——新文学版本录》等专著,却依然难见《暴风骤雨》初版书影。但最终我还是窥见到了《暴风骤雨》初版本的书衣图案。这是我从《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上见到的,这部“总书目”不仅记录了《暴风骤雨》初版本的出版社和出版日期,还附印着初版上下册的封面书影,然而遗憾的是该书影图案印得极不清晰。好事多磨。2006年7月26日《新民晚报·夜光杯》发表了我撰写的《寻访初版本》一文,中国现代文学馆唐文一先生读了该文,他请新民晚报编辑部转函于我,说:“我是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近来我在网上读到2006年7月26日贵报夜光杯版刊登的翁长松先生文章《寻访初版本》,很有感触。为此,我找到了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初版本,为了能满足他的心愿,我复印了《暴风骤雨》初版本的封面页、扉页、版权页并致信一封,因不知道翁先生的地址,故只好烦请贵编辑部代为转交翁长松先生,在此特表谢意。”不久我收到了晚报编辑部转来的唐先生信函和《暴风骤雨》(精装本)东北书店1948年4月初版本的封面、扉页、版权页,这让我惊喜万分,犹如久渴饮甘泉,心中有说不尽的愉悦。唐先生此举,不仅了却我的心愿,还为我下一步的写作课题提供了方便。唐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一位资深专家学者,硕果累累,先后在他主持和编撰下,有《20世纪中国文学图典》《消逝的风景——新文学版本录》等多部书话著作问世,尤其是《新文学版本录》,这是当代研究新文学初版本的一部极具份量的力著,因为,“这本书中收集的一百多部新文学版本,都是20世纪前五十年的珍贵初版本,都是作家的处女作或在当时产生一定影响的版本,许多版本如今已见不到了”。唐文一能成功完成此书的编写,足见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版本学上的不俗造诣。对他的大名,我早就有所耳闻,虽当年我尚未与他谋过面,但共同的爱好却让我们心心相印,志趣相投,乐于相助。所以当获知我要寻访《暴风骤雨》初版本,他就主动热情地在北京为我复印该书的封面、版权页等,并千方百计设法与我联系。这种乐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真情,让我很受感动。这种感动伴随着读完他给我的信更深了,他说:“因我在文学馆工作,有许多便利条件,很愿意帮助您寻找《暴风骤雨》初版本。”这句“很愿意帮助”的简短话语,闪现出唐文一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怀,我也为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拥有如此热心助人的专家学者而感到敬慕和喝彩!

尤为可喜的是2013年1月7日唐文一先生应巴金故居之邀来沪讲课,该日下午他来外滩《上海旅游年鉴》编辑部(金陵东路2号)拜访了我,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次愉快的会面。晚上我在办公处附近的酒家设宴款待,共进晚餐,聊书话,畅叙友情,至深夜我才叫车将他送到其下榻的锦江饭店,而依依不舍的告别。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