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阪淘得线装本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2-09-19 12:29:43

2006年趁着秋高气爽的季节,我去日本作了次走马观花的游览,逛东京、登富士山、箱根泡温泉,这些犹如空中浮云,没令我对日本留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唯一让我留下印象的是在大阪得到了意外的收获,淘到了我喜爱的线装本。大阪是日本关西的第一大城市,是日本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也是日本的历史文化名城。其濒临濑户内海,自古以来就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门户,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曾有几代日本天皇在此建都,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奈良时代的古皇宫难波宫遗址、平安时代的大会佛寺、江户时代的丹珠庵和明治时代造币局的泉布观等。然而大阪最让我流连忘返和迷恋是街头巷尾散落着不少的小书店,而且还有出售中文版旧书的小书店,这让我既感意外又感兴奋。走着走着,在大阪中央区繁荣的沁斋桥筋大街上,我找到了一家有出售中文版古旧线装本的书店,店名叫中尾书店。

这是一家个人经营的小书店,门店不大,约有30多个平方,显得整齐明亮、简洁雅致。走进店堂,只见左右两侧高及天花板的书架上,迭堆着日文版的书籍和少量的中文版书籍,其中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李白传》等。店中央长长的书架上,都插满或堆放着花花绿绿的书。限于空间的狭小,我只好在仅有约60公分宽的走廊通道上慢步游移,睁大眼睛,扫描着书架上的书,期望能找到我所喜爱的书。可能是中午的缘故,书店的客人不多,只有一个中年妇女弯着腰在忙碌地整理图书。据华裔日本导游小刘告诉我,日本的旧书店大多是夫妻老婆店,男主人外出时,往往由主妇坐镇店中。我想中尾书店大概也属这类夫妻老婆店。书店主妇看上去已有40开外,她见有客人光顾,就以日本传统礼仪热情地鞠躬表示欢迎。我以生硬的日语,向她询问是否有中国古籍线装书出售。显然她是听懂了我的话,把我引到内屋门坎边,恭恭敬敬地指着平放在书桌上的一堆纸张已泛黄的线装本,说:“这几套都是贵国晚清民国时代版的线装书,先生有兴趣可慢慢地翻阅和挑选。”在异国发现中国版的古旧线装本,这实在是件让我感到惊喜万分的事。我一眼扫过去,发现堆放在最上面的是一部大字本的《史记》,打开书的扉页,翻阅至序言落款处便知这是一部光绪年间的石印本。一问书价,店主说一万九千日币,折合人民币1360元。这套线装书的价格与国内相差无几。而且我发现这套线装本保存不佳,书的前3册不同程度地出现虫蛀现象,顿时让我有点扫兴。何况本人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拥有一套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90年代初又有新收获,购得乙卯(1914)年都门书局出版的《史记》石印线装本,故我立即放弃了买的念头。压在《史记》下面的是一套线装本《路史》,全套书共计8册,为民国“四部备要”本,标价为一万四千日币,同样版本的这套书我早在30年前就收藏了,自然没必要再花钱重复买一套。压在最底下的是民国“四部丛刊”本的《仪礼十七卷》,其卷前一页有记曰:“上海涵芬楼借长沙叶氏观古堂藏俆氏仿宋刊本景印原书版匡高营造尺六寸一分宽四寸四分。”可知这套“丛刊”本,是当年借民国藏书家叶德辉所藏明代仿宋本影印的,全套共计5册本。

《仪礼》是一部记载周代各种礼仪的书,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仪礼》原来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到了晋代才叫《仪礼》。其实,改称《仪礼》也不无道理,因为《仪礼》十七篇,全是礼仪的详细记录,这书一般光记仪的礼节,不讲礼的意义。《仪礼》也是儒家传习最早的一部书。以前人们说这书是周公姬旦做的,不可信。《史记》和《汉书》却都认为出于孔子。《史记·孔子世家》上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述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孔子本人是位礼学大家,《史记》上说孔子从小就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他特别留意各代各国的礼,曾“适周问礼”,注意采辑搜访,《论语·八佾篇》上说“子入太庙每事问”,他时刻注意礼事的。他编辑的《礼》,是传授弟子们的一项重要课程。《仪礼》一书形诸文字是在东周时期,而其中所记录的礼仪活动,在成书以前早就有了。这些繁缛的登降之礼,趋详之节,不是孔子凭空编造的,而是他采辑周鲁各国,即将失传的礼仪而加以整理记录的。宋代学者朱熹说:“《仪礼》不是古人预作一书如此,初间只是以义起,渐渐相袭行得好,只管巧,至于情文极细密周致处,圣人见此意思好,故录以成书。”此话是相当精辟圆通的。朱熹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说:《仪礼》中记载礼仪的具体细节,早在成书以前就有了,经过长期行用,逐渐充实完善而定型,后来才整理成书。也就是说,《仪礼》一书所反映的礼节形式,不仅有东周时代周、鲁各国的,也含有更早一些时候的。因为礼仪也好,礼俗也好,都有很大的因袭性。据《仪礼》载,天子、诸侯、大夫、士日常所践行的礼有: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士丧礼、丧服、既夕礼等等。《仪礼》文字艰涩,内容枯燥,治史者对它望而生畏。然而历代学人对它也做出不懈的研究和注释,也出现了不少有关著作。汉末郑玄的《仪礼疏注》、唐贾公彦撰《仪礼疏》十七卷,在南宋两书合刊为《仪礼注疏》,成为后人研究《仪礼》颇为推崇的注本。

中尾书店的这套《仪礼十七卷》,是当年上海涵芬楼“借长沙叶氏观古堂藏明徐氏仿宋本”为底本而影印的版本,所谓“叶氏”,就是指清末民国初年著名藏书家叶德辉。叶氏素有“湖南第一藏书家,版本之考究为湘冠”之称,所以叶氏所藏“明徐氏仿宋本”《仪礼十七卷》,自然属于国内稀罕的善本。现又据仿印“四部丛刊”本,自然也传承了宋本“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明人高濂语)的特点,让人一见就有墨香灵犀之感。所以我一见此书自然爱不释手,就想买下它。再一问书价,也是我能接受的心中价位,就毫不迟疑地买下了。

在告别中尾书店时,出于对古籍善本的珍爱和对店主的友善。我把自己平时对修补和保管线装本古旧书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店主。建议她对被虫蛀的书,尽快做一次修理,防止虫蛀漫衍;并建议他将书与樟脑丸一起放入封闭的书橱里,以确保古籍善本的“延年益寿”。店主听了频频点头,表示尽快对被虫蛀坏的书作次修补,妥善保管。听了她的回答,我心里甜滋滋的,心想能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做件有益的事而感到愉悦和自豪。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