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年的收获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2-09-19 12:27:02

甲申年(2004)是我值得怀念的一年,因为那年是我读书、购书、著书收获大的一年。首先,这年4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了我所著的《名人和书》,著名学者何满子挥毫为书名题签,著名史学家汤志钧为书撰文作序,为我的新著增色不浅。书初版印刷4100册,上柜不到3个月就销售一空,名列席殊连锁书店销售榜第3名,令我和书的责任编辑陈翔燕女士都颇感欣喜和满意。其二,同年的5月,我在逛福州路上的上海图书公司门店时意外发现了张静庐辑注的《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影印本,全套书8册精装本,定价600元。价格不低,但这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名著,也是我研究版本文化的必备书,所以,我就毫不迟疑地购下带回家了。

当读完《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和回顾、盘点我甲申年所得书时,我认为它应该是2004年中我所获最有价值和珍爱的一种。珍爱此书,首先我看重的是此书辑注者张静庐(1898—1969),是我国现代出版界的泰斗级人物。张氏原名张继良,民国五年起用笔名“静庐”,从此以“张静庐”闻世。他幼年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家住上海棋盘街,当学徒时每天放工回家,他要去书店玻璃柜前看看书的封面以解爱书和读书之渴,久而久之,同事们知道了,就给他起了“棋盘街上的巡阅使”的外号。“五四”运动以后,张静庐如愿到泰东图书局当襄理,并担任《新的小说》月刊编辑,和书局经理赵南公一道竭力刊发新文化作品。1924年与人合资创办光华书局,1929年创建上海联合书店,1931年与洪雪帆合办现代书局,均任经理。1934年创建上海杂志公司,任总经理。1949年在上海任联营书店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出版总署计划处处长、古籍出版社编审等职。他是个与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资深出版家,也是辑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最合适的权威人选。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全书共计七编和八册,其中近代部分为二编二册:《近代初编》上海杂志公司出版社1953年出版,《近代二编》群联出版社1954年出版;现代部分为四编五册:《 现代甲编》、《现代乙编》《现代丙编》《现代丁编上》《 现代丁编下》,由中华书局1954年至1959年出版;《补编》一册,由中华书局1957年出版。全书共计250万字,收录了自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7年间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资料,对于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所收内容包括图书、报刊、教科书、印订技术、出版法令等方面的重要资料,还有三四百幅图片和书影。书中保存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的辑录于当时的图书期刊,有的是未经公开发表的,还有的资料是特约编写和专门调查的,极为难得和可贵的。我购入的这套《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其封面书名由当代著名学者王元化题签,卷前有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张静庐全身照。他身穿当年最流行的中山套装,左上衣口袋插着一枝钢笔,脸露笑容,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给人一种文静睿智的知识分子的儒雅形象。卷前还附有上海书店出版社撰写的《重印说明》,该文以简洁和精辟的话语,叙述了张静庐早年编辑该书的意义,并引用王益等学者的话说:“在张先生编辑出版这些史料的当年,我们对他工作的重要意义,也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张先生是有远见卓识的,他是建国后我国出版史研究的开创者,他带了个好头,我们现在还应该感谢他。”他是有远见卓识的,书中辑录的一些史料如《奏请创设京师同文馆疏》(1862年)《上海设立同文馆议》(1863年)等都是稀罕和难得一见的文献资料。

不同凡响的书中还辑录了多位著名出版家、学者、作家和书话家有关谈书、论书和出版业发展的文章,如梁启超在发表于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支配人道故。”提出了小说对社会发展积极作用的观点。陆费逵在1932年发表的《六十年来中国出版业与印刷业》中,不仅叙述了他18岁开小书店起所见所闻的中国出版业的状况,还认为进入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印刷出版业,前途还有一千倍以上的发展,我们要努力。‘一二八’之日军暴行,予我国印刷业出版业一个大打击。它们是有意摧残我国文化,我们要努力恢复进展!”揭示了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出版业摧残和破坏,也展现出一位中国出版家的爱国情怀!茅盾在1932年发表的《连环图画小说》中说:“上海的街头巷尾像步哨似的密布着无数的小书摊。虽说是书摊,实在只是两块靠在墙上的特制木板,贴膏药似的密排着各种名目的版式一律的小书。这‘书摊’——如果我们也叫它书摊,旁边还有一只木条凳。谁化了两个铜子,就可以坐在那条凳上租看那摊上的小书二十本或三十本;要是你是‘老门槛’,或者可以租看到四十本五十本,都没一定。”寥寥几句大作家茅盾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连环画出租小书摊的一道风景线。其次,王云五1937年发表的《十年来的中国出版事业》、阿英1938年发表的《鸦片战争文学书录》、郑振铎1940年发表的《中国版画史序例》、唐弢1947年发表的《鲁迅先生的梓印工作》等文中,从不同的视角和侧面,展现了我国三、四十年代出版业的状况,这些文献资料已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珍贵资料。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