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41

作者:朱晓琳    更新时间:2013-08-13 09:35:47

向永辉挂下电话后来到F大学科研处,项目审核科副科长李芬已经在科研处大楼前等候他了。向永辉走进李芬办公室,看到桌上放着一份国家教育部刚刚下发的文件,“关于申请回国尖端人才科研基金的通知”。

李芬请向永辉看过文件后说:“向老师,我们科研处对全校近年来留学回国的教师作了评估,认为你最符合这个通知中要求的申请条件,所以准备将你列为申请候选人。”

向永辉拿着文件的手微微颤抖,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整整一百万哪。要是申请成功,意味着他能立刻得到教育部拨给的一百万科研经费,那样买新设备的钱就有着落了。向永辉把文件交还给李芬,恭恭敬敬问道:“请李老师指教,我该怎样来填写具体申请表格呢?”

李芬笑起来:“向老师别客气,叫我李芬好了。我觉得为了成功把握大些,向老师不妨以科研团队名义提出申请,也就是由向老师领衔,另外在材料工程系挑选几位专业能力强的合作者参与项目研究,我们中国人历来是很强调团队精神。另外,申请的研究项目实用性越高越好,现在凡事都少不了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的呀。”显然在向永辉来科研处之前,李芬已为他考虑过这些具体细节了。

向永辉离开科研处时,李芬把他送到门口,说:“向老师,周末有空的话请带夫人孩子一块上我家来玩,向老师还不知道吧,你那师弟陆久刚是我老公。”向永辉恍然大悟,这才明白陆久刚为何敢夸下海口为师兄找到资金,原来他老婆掌管着本校申请各类科研经费的大权呢。

陆久刚再次来到向永辉家时,自然被向永辉夫妇视为上宾。邵琳琳亲自把茶端到陆久刚跟前,说:“我们夫妇刚回国,F大学虽是母校,却也早就物是人非,今后凡事少不了陆老师和你家李老师多多关照。”邵琳琳得知陆久刚的妻子李芬在校科研处工作,又那样热情主动帮助向永辉申请科研经费,她内心那份感激简直无以言表。

陆久刚一听这话,诚惶诚恐站起身道:“嫂子你可千万别这么说,向老师申请科研经费完全凭自身专业实力和留学海外的资格,我家小李只不过是科研处的办事人员,跟我就更没关系了,我们俩可不敢贪天功。我今天来是上门求教的,想请师兄指点一下我最近写的这篇论文。”陆久刚说完红着脸将一个文件夹放在桌上,那神情像小学生在交作业。

向永辉浏览了一下陆久刚的论文标题:生物摩擦学在医用材料领域的运用。他眼睛一亮,问道:“久刚,原来你也在搞生物摩擦学?太好了。”向永辉深知自己准备申请的那项科研经费竞争者不少,为确保成功率,他按李芬指点,选择了自己近年来研究课题中实用性最强的生物摩擦学作为申请项目,具体来说就是研究医院牙科制作假牙的材料。这样的课题研究周期短,获取技术专利可能性大,经济上的回报率也高,容易击败其他竞争对手申请到科研经费。向永辉想起李芬还曾提醒过他,以科研团队名义申请经费比个人独自申请更有成功把握。可向永辉刚回国,对系里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一无所知,正愁找不到合作者,却没想到陆久刚主动送上门来了。向永辉当即决定邀请陆久刚加入他的研究团队,那份申请表格一周之内就得上交科研处,他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比陆久刚更合适的合作者。

陆久刚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他万分诚恳地说:“师兄如此提携,真让我感激不尽。我一定会努力的,争取在师兄指导下更上一层楼。”陆久刚在说这番话时,心里头哈哈大笑。

其实早在向永辉回国前,陆久刚就从导师孙家骏那儿摸清了向永辉近年来所有的研究课题和专业方向。此次为了进入向永辉的项目团队,陆久刚颇费了一番心思,临时凑出一篇生物摩擦学论文来。即使向永辉没想到以牙科医学材料作为申请项目,陆久刚也会让妻子去点拨他,直到向永辉这条船按陆久刚夫妇指引的航道停泊在某个港口。向永辉是国际材料科学领域内的金字招牌,但他在国内高校的工作经验目前还是一片空白。陆久刚夫妇不可能白白帮助此前没有任何私人交情的向永辉,他们所需要的回报便是让陆久刚加入向永辉的团队,从此跻身材料科学研究人员的高层圈子。

向永辉如愿以偿获得了留学回国尖端人才科研基金的资助,整整一百二十万元,比预计的还多了二十万。除去更新实验机,向永辉还打算淘汰实验室那几台286电脑,那些电脑速度实在太慢。向永辉认认真真做着购买设备预算,他得让这笔钱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

陆久刚见向永辉真的想把每一分钱都投进实验室,好心提醒道:“师兄,花一百万差不多了,余下的放在实验室小金库里。遇上请人吃个饭,或是雇几个研究生打下手,都可以用这里面的钱来销账。”

向永辉听不懂陆久刚的话,反问道:“科研经费怎好用来请客吃饭呢?那不成贪污了吗?”向永辉记得在法国时,卡普桑教授领军的实验室科研经费成千上万,从没有人想过占一分钱为己有,也不可能占为己有。因为所有应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都有单独的银行帐号,统一归学校财务人员监管。

陆久刚笑了:“师兄,你刚回来,不了解国内高校实际情况。如今哪门学科的带头人手里不攥着百八十万的?没钱的话,哪怕专业能力再强,也难让实验室按照你的意图运转起来。比如花钱雇研究生打下手,请兄弟高校同行吃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出科研成果,怎么好理解成贪污呢?”陆久刚看着向永辉那张发呆的脸,忽然有点怜悯起他这位留洋十年的师兄。无论向永辉在国际材料界名声有多大,专业实力有多强,若想在国内高校打拼出一片新天地,还得从头学起。

此后某日,向永辉因需外出开会,便让系里辅导员找来几个大四本科生照看实验机。几个男孩不认识向永辉,一进实验室张嘴就问:“老板,照看实验机给多少钱一小时啊?管不管饭?”

向永辉傻了,说:“你们本科生平时没机会用这么贵重的材料做实验,现在机会来了,怎么你们还问我要工钱呢?这样的机会是钱能买来的吗?”向永辉想起自己从前读本科时,哪怕进实验室替教授倒水打饭也开心得不得了,说不定就能乘机看看教授们是怎样做实验的,偷着学些技艺,哪像眼前这帮小孩,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开口问教授要工钱。

领头一高个子男生说:“老师,听说你们从前上大学都是免费的,可我们现在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就得近一万元。长这么大总不好事事朝爹妈伸手要钱吧,来实验室干活就算勤工俭学,您要是不付钱的话免谈。F大学的学生在外面给中、小学生当家教,一小时最少十块钱呢。”

向永辉这时心里暗暗庆幸听从陆久刚的建议,将那笔科研经费截留下几万元,要不他今天真的连本科生都指挥不动了。向永辉笑着朝那领有男生肩膀上捶了一拳道:“好啊,你开价吧。”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