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宫二十朝演义》聊起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2-09-19 11:59:37

在我国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的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以记述宫廷生活、朝政大时为内容的历史演义小说,这就是许啸天的《唐宫二十朝演义》《明宫十六朝演义》《清宫十三朝演义》,徐哲身的《汉宫二十八朝演义》,张恂子的《隋宫两朝演义》,许慕羲的《宋宫十八朝演义》《元宫十四朝演义》《清宫历史演义》,王皓沅的《清宫十三朝秘本》等,其中最具影响的当数《唐宫二十朝演义》等。

《唐宫二十朝演义》作者许啸天,近现代作家,名家恩,号啸天,1886年生于浙江上虞。十七岁时剪去发辫,追随徐锡麟、秋瑾、投身于民族革命,并著《越恨》一书记其始末。曾与夫人高剑华创办《眉语》月刊,跻身鸳鸯蝴蝶派报刊之列。早年热心于戏剧,抗日战争爆发后,剧社解散,流亡于江、浙、皖、湘、桂各省。1946年重返上海,在诚明文学院任教,仍事写作,并以历史演义为主,著有《唐宫二十朝演义》《明宫十六朝演义》《清宫十三朝演义》等。《唐宫二十朝演义》是许啸天所著三部历史宫闱长篇小说之一。全书一百回,洋洋百万言,描述了从隋炀帝到赵匡胤三百年间的宫闱秘史,其着重撰写了唐朝二十代皇帝的宫廷生活。他依据正史,旁采各家笔记杂著,搜罗详备,申详纠谬,抉择谨严,凡这时期宫闱秘闻,朝野遗迹,以及名士、美人、英雄、豪杰之遗闻轶事,无不笔之于书。全书结构严谨,疏密得体,一气呵成,洒洒如贯珠;文笔生动富丽,所写事件、人物,场面如在,形象欲活;演绎行于稽考之后,劝惩寓于谈笑之间,描摹渲染,皆成妙谛。文字浅显而多情趣,余味无穷。

1986年初,我于上海西区徐家汇老街个体书摊上购入的许箫天《唐宫二十朝演义》,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第1版,其是根据1930年上海新华书局排印本影印的,全书上中下三册,定价7.80元。此书卷前有现代著名作家周瘦鹃于丁卯(1927)冬撰写的序:“吾国稗官家言,浩如烟海,而以近十年来为尤盛,或写家庭,或状社会,或述儿女私情,或传英雄之壮迹。笔歌墨舞,酣畅淋漓。一编甫出,固已不胫而走矣。顾述作虽多,率皆向壁虚造。初无涉于往史也。殊不知吾国数千年来历史上之故实,尽有可歌可泣,足资观感者。诚得名作家加以稽考,从事演绎,排比而描写之,则一书之成,其能骇汗僵走一世,无待蓍龟。盖此等历史小说,既饶有历史上之兴味,而绝无沉闷晦涩之弊。其有正史之所未详者,得从而引申之;正史之所未确者,得从而纠正之。谈笑之间,劝惩寓焉。其收效之宏,实远出正史之上。盖正史多为壮论,读之厌厌欲睡,转不如小说之轻描淡写,反以潜移默化于不自觉也。吾友许子啸天,治说部有年矣。比这闭户读书,多所阐发,而尤熟于历史掌故。侈述隋唐史,沥沥如贯。新华主人耳其名,即以选述唐宫演义请,许子不惮烦,欣然命笔。晨抄暝写,三阅寒暑而书成。”细细回味这段序文,可知民国初年至1927年我国小说创作盛行,历史小说“饶有历史上之兴味,而绝无沉闷晦涩之弊”,故受到读者青睐。熟悉隋唐史掌故,又长于演义小说创作的许啸天,欣然接受上海新华书局老板的唐宫演义写作任务,并经过呕心沥血三年创作,终于完成了《唐宫二十朝演义》的创作和出版问世。

我本来对唐史就很感兴趣,早先也购买和阅读过《旧唐书》《新唐书》和《唐会要》,但这些史书毕竟是正史,晦涩难懂,与读演义小说完全不一样,故读《唐宫二十朝演义》令我爱不释手。从此也让我爱上了历朝宫廷演义小说。其实,宫廷演义是我国传统历史演义的一个重要门类。它以宫廷为中心,以帝王后妃之间的爱恨情仇、朝臣阉竖之间的纠葛争斗为主线,旁涉广取,把当朝重要史事都引入其中。它细节描摹方面不无夸饰,但大事上基本忠于史实。尤其是在趣味性和可读性上,超过了其他史传类著作。历代宫廷演义小说,深入宫闱,演述帝王后妃间爱恨情仇;广涉史事,详览封建王朝之波诡云谲。读透了这类书,就读透了宫廷;读透了宫廷,就读透了历史;读透了历史,现实也就洞然胸中。为此,我又先后买入许慕羲《清宫历史演义》、许啸天《清宫十三朝演义》、徐哲身《汉宫二十八朝演义》、李逸侯(作者生平不详)《宋宫十八朝演义》、张恂子《隋宫两朝演义》、王皓沅《清宫十三朝》(清宫秘史)等等。

《汉宫二十八朝演义》的作者徐哲身,字伯庆,号“养花轩主”等,1884年生于浙江剡谿。自小天资聪慧,并聘名师教读。父亲为晚清二品名将徐春荣。10岁那年,他随父亲举家迁至绍兴五云门“徐大夫公馆”,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父亲去世后,家庭败落,便与母亲童氏一同返到家乡仙岩。由于失去管束,他曾一度放荡不羁。后在五姨太汪氏的规劝下,重捧书本,潜心于文字的亲密接触。经过几年的磨砺,他凭着过硬的文学功底以及对文字良好的驾驭能力,走出国门,赴日本留学,回国后,担任过督练公所书记官、北路警察署长,后又以候补官的身份在苏州兼任《花报》主笔。辛亥革命后,又担任四川某税务局局长。官场的风云际会和波谲云诡,没有腐蚀他的满腹才情,相反,一度的从政经历,让年轻的徐哲身站在了新的高度,以从容的身姿、冷静的视角去俯瞰这个世界。几年后,在文坛已有一定声誉的徐哲身迁居上海。他一直坚持文学创作,靠着丰厚的稿费在上海新石路维新里31号置办了徐氏公馆。在那里,他著书立说,笔耕不辍,和张恨水等同一流派的文友一起,将“鸳鸯蝴蝶派”文学的这棵嫩芽发展成为参天大树。他酷爱汉朝历史,谙熟两汉正史,又博采古人杂记野史和各省县志,精心筛取史家无暇详及的宫闱艳事秽史,撰写出他的宫廷演义代表作《汉宫二十八朝演义》

我购入的《汉宫二十八朝演义》为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3月第1版。全书上下两册,120回,定价7.00元。小说从刘邦起兵建汉说起,至司马昭灭蜀汉止,把汉室二十八,四百六十九年间的各朝帝王、妃后、国戚、重臣、宫女、太监等众多人物,用趣味盎然的故事连缀起来,真实的再现了深宫内一次次令人发指的争权夺位的角逐和荒淫无度的糜烂生活。全书的主要内容,虽是宫内的艳事秽史,却绝少用秽笔亵语,而是以较强的爱憎,着力刻画人物。因此,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幅汉宫人物画,多是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作者自称“写宫秽史,完全是彰其罪恶,使人们心中,痛恨专制君王罪恶,这也是伸张民权的意思。”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对渎乱宫闱,恃宠乱政的妃后;沉湎酒色,误国败政的昏君进行揭露和鞭挞的同时,对贤惠长厚的妃后,清官循吏及高风亮节的功臣所遭贬谪,也寄于同情。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又购入了许慕羲《清宫历史演义》(內部发行)武汉古籍书店据上海广益书局1924年线装本影印的,此书没注明出版时间,据笔者估计为1980年代中后期的出版物。许慕羲生平不详,但好在《清宫历史演义》的“楔子”中略有所聊及和透露:许慕羲江苏溧阳人。溧阳是一座历史古城,现属常州市的一座县级市。晚清戊戌变法后,这里就已不“不亚于通商大埠”,水陆交通便捷,设有路灯、商店、工厂和学校,成了一处颇为热闹的城镇。许慕羲当时“在学校里面担任课程。没日除了教授以外,还要地北天南,东涂西抹的把那余闲的工夫,编辑小说。”所以他是个教师,也是编辑和作家。而且家境富裕,其拥有不少的藏书及雅致的书斋。其记道:“那书室是纪者编辑小说的地方。虽然只有小小一间房屋,倒也窗明几净,整理得很为清洁。当窗摆了一张书桌,桌上堆叠许多书籍和纸墨笔砚,尽是编辑时应用的东西。”许氏就是在这样舒适和宁静的环境中创作完成了《清宫历史演义》。武汉古籍书店影印本,全书上下两册,120回,定价4.80元。小说自佛库伦因吞果怀孕说起,顺治入关隆裕后下诏逊位止。叙述了清十三朝260余年国事和宫廷生活,笔墨特别倾注于满族传统旧俗,强化专政,铺张浪费,奢侈糜烂,揭露了清政府腐败无能。书中对朝廷秘闻,深宫艳谈及清宫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偷龙换凤的四大疑案,即“太后下嫁”,是关于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博尔济吉特氏下嫁摄政王的疑案,她是世祖福临的生母,谥号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是指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汉人的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不合伦理的事。“顺治出家”是关于顺治皇帝是否出家当和尚的疑案。“雍正被刺”是关于雍正之死到底是否被刺致死的疑案。“偷龙换凤”是关于乾隆身世之谜的事,到底雍正帝清世宗胤禛是否真的与海宁陈世倌换子,这是一大疑案。书中对这四大疑案,无不原原本本,详为演述,娓娓道来,而且文字生动和细腻。例如“顺治出家”,讲述了顺治皇帝迫于母后的压力,无力保护他的爱妃,“只得忍着心痛,含着眼泪,命董贵妃,暂往玉泉寺居住”,结果导致顺治看破红尘,大彻大悟,感叹道:“一切众生,都是可怜之物;美人英雄,终归黄土。修身养性,始脱红尘,若不及早回头,难免沉沦孽海”,后“削发披缁,遁迹空门”,出嫁当了和尚。这既有顺治软弱无知的秉性,也揭示了封建制度的没落和腐朽,清王朝最终走向崩溃也是必然的,所以宫廷历史演义小说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也具有其反封建、反专制的历史进步意义的。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