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读物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2-09-19 11:52:27

1974年初受沪上史学家方诗铭等学者的影响,开始有计的翻阅和接触线装本古籍。随着阅读古籍的深入和藏书日渐丰富,逐步的迷上了古典文献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先后从书店将《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献学》《中国文献学概要》《中国文献学新编》《王欣夫说文献学》《文献学概要》《文献学专题史略》等七种文献学专著买回家。读后很有收获,逐步登堂入室,认识到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也是治学的基本功和研究学问的门径,更是古籍研究和收藏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学识和素养。

文献学是个复杂而又多彩的学课,阅读各具特色文献学读物,犹如在万花丛中漫步,花香四溢,入眼入脑。我读的第一本文献学读物是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1982年10月第1版),全书分为《古典文献导论》《古典文献的源流和分类》《古典文献的类别与体式》《四部书的构成及其演变》《类书、丛书与辑佚书》《文献目录与解题》《版本、校勘与辨伪》《古典文献的收藏与阅读》等,共计8章。吴枫1951年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该书是在他30年授课讲稿基础上修订出版的一部古典文献学力著。其特点条目清晰简洁、结构完整、解说深入浅出,他说:“‘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这里的‘文献’,据朱熹的解释,包括历朝的文件和当时贤者的学识。”寥寥几句,说清了古代早期“文献”的涵义。似乎意犹未尽,进一步解释说:“古典文献,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前雕板、活字版和手抄的古籍文献,同时包括文书、卷册、碑铭、拓本等。”为我们点明了文献与古典文献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中国古代虽无“文献学”一词,但许多学者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进行了大量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如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编制《别录》《七略》是整理文献的典型代表;郑玄为群经作注,也属整理文献。最早以专著形式系统讨论文献学的是南宋的郑樵。他在《通志·校雠略》中从理论上阐述了文献工作中的文献收集、鉴别真伪、分类编目、流通利用等问题。郑樵以后,系统研究文献学理论的是清代的章学诚,其著名观点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要求在文献整理过程中要明确反映并细致剖析各种学术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互关系等。但他和郑樵一样,都把这些工作称为“校雠学”。近代最早以“文献学”作为书名的著作是郑鹤声、郑鹤春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它初版于1933年,我购入的为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年11月复印本。该书认为:文献学的基本内容是文献的结集、审订、讲习、翻译、编纂和刻印。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继郑氏《中国文献学概要》之后出版的一本颇具影响力的中国文献学著作。此外,张舜徽《中国文献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和《王欣夫说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孙钦善著《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也颇具影响力,因为这两本书不仅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专著,而且还明确强调文献学就是版本学、校勘学和目录学的三结合。由于“文献”这一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特定涵义,所以传统意义上中国文献学实际上是以考证典籍源流为核心内容的古典文献学。由于文献数量、内容、形式和载体的发展以及由此决定的文献工作的复杂性,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内容已不能全面反映现代文献的实际和揭示其发展规律。因此,作为现代文献学,还必须研究现代文献及其规律。20世纪90年代及2000年以来,中国学者较多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文献研究的理论,文献学的内容日趋丰富和科学严谨。

说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文献学读物,我头脑中印象较深刻的要数《中国文献学新编》《文献学概要》《文献学专题史略》等三种。《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作者洪湛侯1928生,1956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杭州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晚年致力于文献学研究,颇具创新。他在1993年9月撰写的《中国文献学新编·自序》中说:“中国文献起源极早,而成为专门之学则较迟,又泛称为‘国学’或‘校雠学’,致以‘文献学’为专门学科者,晚近始有所闻。”起步迟也有其好处,少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洪湛侯的文献学新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别具一格,全书划分为四编:“形体编”“方法编”“历史编”“理论编”。在“理论编”中,他尝试着围绕文献学理论特点,阐述了中国文献学理论形成过程及经验总结和理论建树等学说,提出“文献学理论形成于宋渐盛于清”的观点,展现了洪湛侯独树一帜的文献学理论学说。《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9月第1版)的作者是被学术界誉为“好学敏古,精勤过人”的杜泽逊,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生班,曾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等职。他在其著作中对文献学的范畴提出了新见解,他说:“文献学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因此,他在书中将全书分为:文献与文献学、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成与流布、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文献的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类书与丛书、地方志与家谱、总集与别集、出土文献概述(上)、出土文献概述(下)、敦煌文献概述,共计14章。是我所见当代文献学专著中划分章节最为细化的读物。

《文献学专题史略》(齐鲁书社2007年12月第1版)主编高尚榘,197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主编的这部文献学专题史略,不仅集聚了岳书法、李志远、杨秀娟等10位学者的学识,在谋篇布局上也颇为新颖,采用专题的形式,讲述中国古典文献学来龙去脉。高尚榘在2007年6月10日撰写的《前言》说:“本书共拟定了十个专题,即‘目录学史略’‘版本学史略’‘校勘学史略’‘辨伪学史略’‘辑佚学史略’‘注释学史略’‘丛书史略’‘类书史略’‘典籍收藏史略’‘典籍遭厄史略’。”应当说这十个专题,除“丛书史略”“类书史略”两个专题较专门外,其他8个专题是文献学最基本的主干。目录学是整个文献学的核心、纲领,因为历代文献、历代学术皆反映在目录中,所以掌握目录学,就等于掌握了历代学术。版本学与目录学相辅相成,书的版本特征一般要在目录中得到揭示,故而人们常会把目录版本或版本目录连在一起说。该书通过对这10个专题的综述,使读者对文献学史的一些基本方面有个系统的、清晰的认知,也为学者从中得到治学方法上启示。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