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购藏记

作者:翁长松    更新时间:2022-09-19 11:51:53

1982年5月的一个星期日上午,这天阳光明媚,气温舒适,是个逛书店好日子。那天我从沪上福州路上古籍书店刚出来,又来到了马路对面的上海书店,这天书店顾客不少,人头攒动。我好不容易挤到左侧一排书架前,以贪婪眼光扫视了书架的新版书,发现了一册上海书店出版的胡适所著《尝试集》。胡适的大名是如雷贯耳,记得早在1979年底,我就在这家书店购入过胡适的《中国章回小说考证》,颇为喜爱,但《尝试集》却头一次见到,我就从书架上取下,仔细翻阅起来,才知道这是上海书店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丛书中的一种,于1982年2月影印出版。该书保持了书初版时的原样,只是在该书的外面新添了一层外套封面,封面横腰印着“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十一个醒目字样,上端为“胡适著:尝试集”,下端为“上海书店印行”。封页内折处印着第一辑八种书的书名及作者名,依次为张若英编《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蔡元培等著《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苏汶编《文艺自由论辩集》,田汉、宗白华、郭沫若著《三叶集》,胡适著《尝试集》,周作人著《知堂文集》,陈梦家编《新月诗选》,陈从周编《徐志摹年谱》。后第一辑实际出版了十种,突破了原计划书目的范围。虽然当年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兴趣还不及史学和古典文学那么高,但鉴于胡适及《尝试集》的名气也就买下了。

《尝试集》带回家后,我作了认真阅读,还查阅了相关资料,知道该书初版于1920年,共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胡适无疑是第一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初读此书,误认为胡适的诗篇平淡无奇,缺乏诗情画意,其实,读胡适的诗要从诗体发展的视角来欣赏,就会发现他的诗体甚为解放,音节也自然和谐,在口语化的、近似散文式的句式中,孕育着诗歌的强烈音乐节奏感。领会了胡适诗的特点和地位,才会真正读懂胡适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此,我不仅爱读胡适和郭沫若共同开创的现代诗歌,还爱购买了中国现代文学读物,从爱现代文学又逐渐延伸之对现代文学读物版本的嗜爱,还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这套丛书的版式,很合我的心意。我知道上海书店从1982年至1990断断续续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10辑及“创造社作品”“新月派文学作品”“文学研究会作品”“海派文学作品”“京派文学作品”“现代都市文学作品”等6个专辑,每辑10种,全套丛书共160种。后又出版“鲁迅作序跋的著作选辑15种,故全套书合计为175种。

全套丛书我除收藏《尝试集》外,还先后购入陈源《西滢闲话》、草川未雨《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关露《新旧时代》、田汉等《三叶集》、潘汉年《离婚》、陈衡哲《小雨点》、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阮无名(阿英)《中国新文坛秘录》、黄人影《创造社论》、陈从周《徐志摩年谱》、张若英(阿英)《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郑振铎等《我与文学》、赵景深《海上集》、俞平伯《燕知草》、林语堂《翦拂集》、周作人《知堂文集》、梁遇春《春醪集》、刘复《半农杂文二集》、柯灵《市楼独唱》、霁楼《革命文学论文集》、张资平《冲积期化石》、黄人影《当代中国女作家论》、林语堂《大荒集》、夏丏尊《平屋杂文》、文载道《边鼓集》、孔另境《横眉集》、周作人《知堂乙酉文编》、闻一多《红烛》、杨振声《玉君》、张闻天《旅途》、穆时英《公墓》、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庐隐《海滨故人》、周作人《谈虎集》、人世间社《二十今人志》、周作人《谈龙集》、沈从文《沫沫集》、徐志摩《爱眉小札》、穆时英《南北极》、戴望舒《望舒草》、绿漪女士《棘心》、徐訏《鬼恋》、黄裳《锦帆集外》、林语堂《我的话》、严良才《惆怅》、叶鼎洛《男友》、倪贻德《东海之滨》、罗皑岚《招姐》、陶晶孙《音乐会小曲》、王独清《独清自选集》、周全平《苦笑》、穆木天《旅心》、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丁西林《西林独幕剧》、俞平伯《燕郊集》、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穆时英《圣处女的感情》、穆时英《白金的女体塑像》、徐霞村《古国的人们》、黑婴《帝国的女儿》、无名氏《塔里的女人》、黎锦明《尘影》、叶永蓁《小小十年》、乐雯《萧伯纳在上海》、叶紫《丰收》、田军《八月的乡村》,等等,近百种之多。

应当说上海书店在20世纪80年代能顺利出版这套丛书,是凝聚了全体编辑人员的心血,首先,他们对选定出版书目进行了认真推敲,后形成统一,明确优先考虑在文学史上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以及流传较为稀少的著作,并适当兼顾所谓“左、中、右”的关系;其二,破解了寻找出版底本这个难题。底本除一部分来自书店库藏外,大多需要向图书馆或个人商借。这不仅编辑要熟悉各图书馆和个人的收藏情况,还要能说动持书人肯放心借给你,所以得非常用心的与持书人商量和沟通;其三,有些书,当年本身印数少,又经过风雨多变数十年的损耗,已极为稀罕,甚至很难寻找,如我国第一个新诗社出版的《湖畔》诗集,通过辗转数人才从作者潘漠华烈士之弟潘应人手中找到。工夫不负有心人。十年磨一剑。全套丛书终于得以圆满出版,受到广大爱书人,尤其是现代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青睐和好评。

版权方授权华语文学发布,侵权必究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